Friday, November 5, 2010

三國後遺症?

我對新三國的片頭和片尾曲本來並不感冒,全劇看完之後,再聼了一遍片尾曲,倒有了些觸動。開頭有幾聲古琴,正好吻合了孔明撫琴的畫面。回想這版的三國,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劇中那些頗有修養的高潔人士,孔明、公瑾、仲達,哪個不是撫的一手好琴。劉備準備要去江東娶親的前夜,特請孔明為他撫琴一曲,好稍稍安撫前途吉凶未卜的忐忑心情,而劇中,此時此刻,江東的公瑾也在撫琴,身後是忠心耿耿又體貼的呂蒙在爐子上煎藥,多麽古意盎然、傳情達意的一幅情景。空城計時,孔明獨身在城樓上撫琴(新版連童子都給省了),司馬懿大軍前來,靜聽琴聲,琴聲悠揚鎮定,無一絲亂像,則推想孔明必定成竹在胸,佈有伏兵,因不敢冒失進軍,速退。誰料大軍剛退,孔明的琴弦就斷了,真是千鈞一髮,險!這其實從側面説明了孔明和仲達實是知音,在音律上是知音,在軍事韜略上更是知音,若換一個莽夫,孔明豈不是要對牛彈琴?哪還有空城計呢?

古琴真是個傳情達意的好媒介,古人含蓄,以琴音表達情感,最符合那時的氛圍。今天無意中找到了趙家珍古琴大師的一張古琴專輯,專輯名字就是“琴”。這張專輯的獨特之處,在於所使用的琴,全都是歷朝歷代真正的“古”琴,遠至唐朝,宋、元、明、清皆有。我對古琴實在知道的太少了,但即便如此,也聼出用宋琴彈奏的“流水”一曲,與其他一些版本的不同之處。以外行人的觀點,這版的流水,音非常的“枯”,是聼過的版本中最有古意的一版,中間高潮部分的抑揚頓挫,音符之間手指撫過琴弦的聲音也特別耐人尋味。試想象一下,如果是一個像陸孔明這樣的人間極品,羽扇綸巾,撫著一曲流水或廣陵散,那是多麽棒的視覺聽覺享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