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韓寒的文章,覺得非常悲哀。
忽然想到那部同樣被禁的電視劇《走向共和》,裏面的孫淳扮演的袁世凱,有一句話令人記憶猶新,“這事情,我還就讓你解釋不了!”腦海裏出現袁世凱說這句話時一臉狠狠的表情。
其實大家都知道怎麽回事,但是這事沒法解釋。
爲什麽在這片土地上,會孕育出這麽多在本質上只能形容為“fraction of a man”的人呢?
Tuesday, December 28, 2010
Thursday, December 23, 2010
Friday, December 10, 2010
媽媽們爲什麽沒辦法接受女兒們往家裏帶流浪小貓呢?
在網上經常看到這種話:在路邊看到非常可憐的小流浪貓,又瘦小、又髒亂、又飢餓、眼神戒備恐慌、但又有些充滿期待,如果給它一點貓糧或者罐頭,它就會把你當親人一樣。大多數女孩子都受不了這種眼神,都十分期待把小流浪貓帶回家,但似乎相當多的媽媽都反對。當然小貓可能有細菌和跳蚤,小貓可能會很調皮,會抓坏家裏的家具床單,會偷吃晚飯的小黃魚,但與其讓小貓在野外凍死、餓死、被大貓欺負死、被汽車軋死,這些不都是微不足道、可以克服的嗎?我同意媽媽們大多數都是天使,我也知道媽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之一,但是難道當了媽媽以後,就一定會失去這種拯救小貓的心情嗎?雖然不是非常理解,雖然能夠預測到當媽媽要失去很多東西(當然也會得到很多),但是無論怎樣也不應該失去拯救小貓的心情吧,特別是只要一天一餐,一點呵護和關愛,就能讓一個小生命看到生活中的一點點光明~~~
Monday, December 6, 2010
12月06日,今冬第一場雪
今冬第一場雪,雖然羞羞答答,單薄的幾乎令人不察,但這就算正式拉開了冬天的序幕。
聽説今年會很冷,如果冷,也請有雪陪伴。
最近雖然工作較忙,不過也注意在當中穿插一些調劑品。小迷上Vivaldi的小提琴協奏曲,尤其是356這一曲,百聼不厭。從一個文化擅長的樂器,也略能窺探這個文化表達情感的脈搏。
看了一些老片子,“編輯部的故事”我是第一次好好看,笑瘋,還有内地賀嵗片的始祖“甲方乙方”,這些老片子雖然以詼諧幽默為主,但看得人心暖暖的。之後又看了一部馮小剛的“手機”,是第二次看了。因爲剛看完“甲方乙方”,不知道爲何“手機”看得並不令人舒服,裏面的人都面目可憎,連葛優也是,這片子雖然也是賀嵗,卻沒有喜氣。後來想想,問題不出在馮小剛,而是時代已經翻頁了。雖然80年代我還非常懵懂,現在回味依然令人唏噓感嘆。
也看了一兩部新片子,我又看了一次清晰版的“通天帝國”(真是給足了這片子面子),看了“隋朝來客”,真悲催,兩部都是沒有靈魂的軀殼。
驚喜的是看了BBC新出的The New Sherlock Holmes (Benedict Cumberbatch and Martin Freeman)。什麽叫成功的改編?這就叫成功的改編。這片子的好處一時難以贅述,但當看到一個無比靠譜的21世紀的小福和一個第一眼其貌不揚往後看漸入佳境的花生的宿命相遇時,還是非常激動的。這片當然腐的有愛,BBC玩腐那才是真人不露相,不過腐只是調劑,兩位編劇大賢(Steven Moffat and Mark Gatiss)實在是把小福的氣質靈魂把握的太好了,而花生也有一些顛覆,雖然有時候覺得有點呆呆的,但其實耍起狠來比小福有過之而無不及啊。這片子就應該不停地出續集啊,出續集~~~~~~
聽説今年會很冷,如果冷,也請有雪陪伴。
最近雖然工作較忙,不過也注意在當中穿插一些調劑品。小迷上Vivaldi的小提琴協奏曲,尤其是356這一曲,百聼不厭。從一個文化擅長的樂器,也略能窺探這個文化表達情感的脈搏。
看了一些老片子,“編輯部的故事”我是第一次好好看,笑瘋,還有内地賀嵗片的始祖“甲方乙方”,這些老片子雖然以詼諧幽默為主,但看得人心暖暖的。之後又看了一部馮小剛的“手機”,是第二次看了。因爲剛看完“甲方乙方”,不知道爲何“手機”看得並不令人舒服,裏面的人都面目可憎,連葛優也是,這片子雖然也是賀嵗,卻沒有喜氣。後來想想,問題不出在馮小剛,而是時代已經翻頁了。雖然80年代我還非常懵懂,現在回味依然令人唏噓感嘆。
也看了一兩部新片子,我又看了一次清晰版的“通天帝國”(真是給足了這片子面子),看了“隋朝來客”,真悲催,兩部都是沒有靈魂的軀殼。
驚喜的是看了BBC新出的The New Sherlock Holmes (Benedict Cumberbatch and Martin Freeman)。什麽叫成功的改編?這就叫成功的改編。這片子的好處一時難以贅述,但當看到一個無比靠譜的21世紀的小福和一個第一眼其貌不揚往後看漸入佳境的花生的宿命相遇時,還是非常激動的。這片當然腐的有愛,BBC玩腐那才是真人不露相,不過腐只是調劑,兩位編劇大賢(Steven Moffat and Mark Gatiss)實在是把小福的氣質靈魂把握的太好了,而花生也有一些顛覆,雖然有時候覺得有點呆呆的,但其實耍起狠來比小福有過之而無不及啊。這片子就應該不停地出續集啊,出續集~~~~~~
Monday, November 8, 2010
不痛不癢不鹹不淡-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凡是關於狄仁傑的影視作品,一般我都要看上兩眼,如果可圈可點,就會一路看下去(比如錢雁秋的武朝迷案),如果不行,則立刻放棄,免得刻上不好的烙印(如富大龍的續貂版)。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我當然是想到影院去觀賞正版,但是客觀條件不允許,因此只好在小攤販手裏買了張翻版的。果然,一分錢一分貨,畫面糊糊的,聲音有時候也會莫名其妙地消音半秒鐘,不過好在基本上不影響看懂劇情,只是這樣一來,這部影片的主要賣點:精彩的電腦特效,宏大的場面,就大打折扣,幾乎無用武之地。但是反過來一想,這也未嘗不好,既然特效打了折扣,正好可以集中精力觀看這部影片的其他方面,比如說推理環節(或者說劇情)、人物塑造(表演)、唐朝風情(古意)等等。
看完之後的感覺就是:這部影片如果沒有特效,沒有宏大氣派的場面,還真不知道該看什麽。「通天帝國」雖然談不上又是個悲劇,但充其量也只能說又是個遺憾。當然了,「通天」的失敗和「赤壁」的失敗是不在一個檔次的,後者真找不出一句形容它的話,想來想去,還是那句話,沒有金剛鑽,您還是甭攬瓷器活吧。「赤壁」這種畫虎類犬的四不像最適合在海外的唐人街春節聯歡會上給喜歡中國文化的外國粉絲播放,因爲那真像是一群假洋鬼子在看了三國的意淫漫畫之後拍出來的東西。
「通天」好歹沒墮落到這種程度,應該說「通天」遠好過赤壁之流,雖然沒有什麽太古意的精彩臺詞,但至少沒出現“匹女有責/別閙/叫萌萌吧”這種天殺的東西;雖然沒有什麽太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但起碼沒有林志玲;雖然沒有太驚喜的情節,但至少沒有臥龍先生說著“略懂”隨即熟練地為馬接生這種讓人掉下巴的橋段。所以,「通天」還是應該肯定的。但是也只能說,「通天」是一部合格的好萊塢式的二、三流影片。之所以是二、三流,是因爲該片雖號稱推理片,但推理環節其實薄弱(也就是說劇情平平)、按照推理劇的基本公式之一(即兇手肯定不是路人甲而是出場的主要人物),只要算算「通天」到最後還剩下哪個主要人物就基本上知道幕後策劃者是誰了,所以沒有什麽懸疑;雖有多位大牌云集,但是沒有什麽令人有印象的表演(領銜主演劉德華演的不鹹不淡,看完之後對這個狄公沒有任何印象);雖然砸了重金要重塑大唐風貌,廣角和遠景倒確實氣度不凡,但是戲中人的言行舉止還真不覺得有唐代的感覺,而且又憑空搞出鬼市這種典型的好萊塢式的場景(讓我想到加勒比海盜),所以這戯也實在沒拍出幾分唐風。那麽還剩下什麽呢,大概就只有特技和大場面了吧。「通天」如果真的想要凴特技和大場面出彩,那真是避長用短了(除非你能做到阿凡達的程度,否則還是不要打電腦特技牌)。好萊塢的特技現在是什麽水平呢,簡單地說:是盡可能地要把特技藏起來,而把不可能的事物以最自然的方式呈現在你眼前(例如: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而華語電影的特技水平還停留在想盡辦法要讓你知道影片砸了多少錢在做特技。
這當然不是說華語影視行業不應該發展特技,這些年的大片也一次次印證了特技技術的逐漸成熟。但說到底特技是朮,而不是道,是膚而不是骨,不能喧賓奪主。一部影片如果沒有脛骨,特技再漂亮也還是令人遺憾。確實,商業大片的考量和電視劇是不同的,但這並不表示把一大堆雖有人氣卻不怎麽會表演的明星聚到一起就是一步好棋,否則的話,又如何説明「瘋狂的石頭」這種小成本製作的成功呢?中國的觀衆在經過一次又一次華語大片的“洗禮”之後,應該也會漸漸有所成長,不再僅沖著幾個熟悉的明星名字,而是沖著其他的一些元素走進影院吧。
既然說到「瘋狂的石頭」,那就順便說一句,這部影片真是爛片叢中的一朵奇葩,劍走偏鋒的典型成功教材。(劉德華,算你有眼光一次)這部影片幾乎沒有幾個叫得出名字的演員,看得出投資不多,也沒有太多特技,沒什麽大場面,但劇中人沒有一個表演得不精彩,劇情詼諧諷刺又頗多周折,其中最喜歡的就是黃勃,真是把個市井黑皮給演活了。但這之後趁熱打鐵或者跟風而出的幾部作品,卻都平庸,例如「瘋狂的賽車」(雕琢痕跡太明顯),還有徐征的「夜店」等。
其實現在,華語大片應該慢慢步出打明星牌這種戰略了。明星當然應該演大片,但在氣質和形象上也有個合不合適之說吧。例如:梁朝偉,雖然是演技派,但他無論如何不是我心目中的周瑜。那張苦大仇深的面容,無論如何對不上:“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梁朝偉可以是偉小寳,可以是無間道裏的臥底警察,但真的撐不起周郎的風流惆悵,也毫無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江東氣質。
小一些的時候,更喜歡看港臺明星的影視作品,因爲那是當年的潮流,港臺明星也似乎更時尚,更帥氣,更放得開,而當年的所謂娛樂作品,以武俠/言情類宮廷劇/警匪為主,這些也都是港臺明星擅長的領域。現在已經很少看武俠/言情/警匪類的影片,主要還是看歷史/古裝片,反而開始忌諱看到内地以外的明星。首先,從氣質上就格格不入,歷史劇,尤其是偏正劇的歷史劇,是需要演員有一定文化積澱才能拿得起來的。在通俗娛樂氛圍裏沉浸多年的港臺藝人,多數缺少這種厚重氣質。另外,表演水平立分高下,差距簡直令人慘不忍睹。内地演員,很多都有話劇功底,就連30歲上下這一代的演技都是相當了得,動作/身段/表情/念臺詞等,無一不精,看他們表演真的是一種享受,而相比之下,内地以外的演員沒有經過這種訓練,所以只要是有内地和港臺之間的對手戯,差距往往一目了然,這就是科班和江湖的差別吧。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我當然是想到影院去觀賞正版,但是客觀條件不允許,因此只好在小攤販手裏買了張翻版的。果然,一分錢一分貨,畫面糊糊的,聲音有時候也會莫名其妙地消音半秒鐘,不過好在基本上不影響看懂劇情,只是這樣一來,這部影片的主要賣點:精彩的電腦特效,宏大的場面,就大打折扣,幾乎無用武之地。但是反過來一想,這也未嘗不好,既然特效打了折扣,正好可以集中精力觀看這部影片的其他方面,比如說推理環節(或者說劇情)、人物塑造(表演)、唐朝風情(古意)等等。
看完之後的感覺就是:這部影片如果沒有特效,沒有宏大氣派的場面,還真不知道該看什麽。「通天帝國」雖然談不上又是個悲劇,但充其量也只能說又是個遺憾。當然了,「通天」的失敗和「赤壁」的失敗是不在一個檔次的,後者真找不出一句形容它的話,想來想去,還是那句話,沒有金剛鑽,您還是甭攬瓷器活吧。「赤壁」這種畫虎類犬的四不像最適合在海外的唐人街春節聯歡會上給喜歡中國文化的外國粉絲播放,因爲那真像是一群假洋鬼子在看了三國的意淫漫畫之後拍出來的東西。
「通天」好歹沒墮落到這種程度,應該說「通天」遠好過赤壁之流,雖然沒有什麽太古意的精彩臺詞,但至少沒出現“匹女有責/別閙/叫萌萌吧”這種天殺的東西;雖然沒有什麽太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但起碼沒有林志玲;雖然沒有太驚喜的情節,但至少沒有臥龍先生說著“略懂”隨即熟練地為馬接生這種讓人掉下巴的橋段。所以,「通天」還是應該肯定的。但是也只能說,「通天」是一部合格的好萊塢式的二、三流影片。之所以是二、三流,是因爲該片雖號稱推理片,但推理環節其實薄弱(也就是說劇情平平)、按照推理劇的基本公式之一(即兇手肯定不是路人甲而是出場的主要人物),只要算算「通天」到最後還剩下哪個主要人物就基本上知道幕後策劃者是誰了,所以沒有什麽懸疑;雖有多位大牌云集,但是沒有什麽令人有印象的表演(領銜主演劉德華演的不鹹不淡,看完之後對這個狄公沒有任何印象);雖然砸了重金要重塑大唐風貌,廣角和遠景倒確實氣度不凡,但是戲中人的言行舉止還真不覺得有唐代的感覺,而且又憑空搞出鬼市這種典型的好萊塢式的場景(讓我想到加勒比海盜),所以這戯也實在沒拍出幾分唐風。那麽還剩下什麽呢,大概就只有特技和大場面了吧。「通天」如果真的想要凴特技和大場面出彩,那真是避長用短了(除非你能做到阿凡達的程度,否則還是不要打電腦特技牌)。好萊塢的特技現在是什麽水平呢,簡單地說:是盡可能地要把特技藏起來,而把不可能的事物以最自然的方式呈現在你眼前(例如: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而華語電影的特技水平還停留在想盡辦法要讓你知道影片砸了多少錢在做特技。
這當然不是說華語影視行業不應該發展特技,這些年的大片也一次次印證了特技技術的逐漸成熟。但說到底特技是朮,而不是道,是膚而不是骨,不能喧賓奪主。一部影片如果沒有脛骨,特技再漂亮也還是令人遺憾。確實,商業大片的考量和電視劇是不同的,但這並不表示把一大堆雖有人氣卻不怎麽會表演的明星聚到一起就是一步好棋,否則的話,又如何説明「瘋狂的石頭」這種小成本製作的成功呢?中國的觀衆在經過一次又一次華語大片的“洗禮”之後,應該也會漸漸有所成長,不再僅沖著幾個熟悉的明星名字,而是沖著其他的一些元素走進影院吧。
既然說到「瘋狂的石頭」,那就順便說一句,這部影片真是爛片叢中的一朵奇葩,劍走偏鋒的典型成功教材。(劉德華,算你有眼光一次)這部影片幾乎沒有幾個叫得出名字的演員,看得出投資不多,也沒有太多特技,沒什麽大場面,但劇中人沒有一個表演得不精彩,劇情詼諧諷刺又頗多周折,其中最喜歡的就是黃勃,真是把個市井黑皮給演活了。但這之後趁熱打鐵或者跟風而出的幾部作品,卻都平庸,例如「瘋狂的賽車」(雕琢痕跡太明顯),還有徐征的「夜店」等。
其實現在,華語大片應該慢慢步出打明星牌這種戰略了。明星當然應該演大片,但在氣質和形象上也有個合不合適之說吧。例如:梁朝偉,雖然是演技派,但他無論如何不是我心目中的周瑜。那張苦大仇深的面容,無論如何對不上:“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梁朝偉可以是偉小寳,可以是無間道裏的臥底警察,但真的撐不起周郎的風流惆悵,也毫無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江東氣質。
小一些的時候,更喜歡看港臺明星的影視作品,因爲那是當年的潮流,港臺明星也似乎更時尚,更帥氣,更放得開,而當年的所謂娛樂作品,以武俠/言情類宮廷劇/警匪為主,這些也都是港臺明星擅長的領域。現在已經很少看武俠/言情/警匪類的影片,主要還是看歷史/古裝片,反而開始忌諱看到内地以外的明星。首先,從氣質上就格格不入,歷史劇,尤其是偏正劇的歷史劇,是需要演員有一定文化積澱才能拿得起來的。在通俗娛樂氛圍裏沉浸多年的港臺藝人,多數缺少這種厚重氣質。另外,表演水平立分高下,差距簡直令人慘不忍睹。内地演員,很多都有話劇功底,就連30歲上下這一代的演技都是相當了得,動作/身段/表情/念臺詞等,無一不精,看他們表演真的是一種享受,而相比之下,内地以外的演員沒有經過這種訓練,所以只要是有内地和港臺之間的對手戯,差距往往一目了然,這就是科班和江湖的差別吧。
Friday, November 5, 2010
三國後遺症?
我對新三國的片頭和片尾曲本來並不感冒,全劇看完之後,再聼了一遍片尾曲,倒有了些觸動。開頭有幾聲古琴,正好吻合了孔明撫琴的畫面。回想這版的三國,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劇中那些頗有修養的高潔人士,孔明、公瑾、仲達,哪個不是撫的一手好琴。劉備準備要去江東娶親的前夜,特請孔明為他撫琴一曲,好稍稍安撫前途吉凶未卜的忐忑心情,而劇中,此時此刻,江東的公瑾也在撫琴,身後是忠心耿耿又體貼的呂蒙在爐子上煎藥,多麽古意盎然、傳情達意的一幅情景。空城計時,孔明獨身在城樓上撫琴(新版連童子都給省了),司馬懿大軍前來,靜聽琴聲,琴聲悠揚鎮定,無一絲亂像,則推想孔明必定成竹在胸,佈有伏兵,因不敢冒失進軍,速退。誰料大軍剛退,孔明的琴弦就斷了,真是千鈞一髮,險!這其實從側面説明了孔明和仲達實是知音,在音律上是知音,在軍事韜略上更是知音,若換一個莽夫,孔明豈不是要對牛彈琴?哪還有空城計呢?
古琴真是個傳情達意的好媒介,古人含蓄,以琴音表達情感,最符合那時的氛圍。今天無意中找到了趙家珍古琴大師的一張古琴專輯,專輯名字就是“琴”。這張專輯的獨特之處,在於所使用的琴,全都是歷朝歷代真正的“古”琴,遠至唐朝,宋、元、明、清皆有。我對古琴實在知道的太少了,但即便如此,也聼出用宋琴彈奏的“流水”一曲,與其他一些版本的不同之處。以外行人的觀點,這版的流水,音非常的“枯”,是聼過的版本中最有古意的一版,中間高潮部分的抑揚頓挫,音符之間手指撫過琴弦的聲音也特別耐人尋味。試想象一下,如果是一個像陸孔明這樣的人間極品,羽扇綸巾,撫著一曲流水或廣陵散,那是多麽棒的視覺聽覺享受。=)
古琴真是個傳情達意的好媒介,古人含蓄,以琴音表達情感,最符合那時的氛圍。今天無意中找到了趙家珍古琴大師的一張古琴專輯,專輯名字就是“琴”。這張專輯的獨特之處,在於所使用的琴,全都是歷朝歷代真正的“古”琴,遠至唐朝,宋、元、明、清皆有。我對古琴實在知道的太少了,但即便如此,也聼出用宋琴彈奏的“流水”一曲,與其他一些版本的不同之處。以外行人的觀點,這版的流水,音非常的“枯”,是聼過的版本中最有古意的一版,中間高潮部分的抑揚頓挫,音符之間手指撫過琴弦的聲音也特別耐人尋味。試想象一下,如果是一個像陸孔明這樣的人間極品,羽扇綸巾,撫著一曲流水或廣陵散,那是多麽棒的視覺聽覺享受。=)
Monday, November 1, 2010
新三國終評
九十五集的新三國終于看完,真是有種從水裏面浮上來透口氣的感覺。
老三國很嚴肅,很正統,但我絕不認爲新三是一部粗製濫造、不嚴肅的作品。老三更加注重敍述三國這個階段所發生的所有大事件,覆蓋比較全面,相對來説,對於人物的刻畫比較淡化,但這也並不是說老三的幾位主演對於人物刻畫不成功,正相反,鮑國安的曹操、唐國強的諸葛亮,還有關羽等,都是後人難以超越的成功表演;但是對於次要人物的刻畫則比較臉譜,劉備是典型的臉譜、曹操的龐大謀士集團並沒有太突出誰、曹丕比較弱、最令人不能信服的是魯肅。新三相對來説,刪除了大量情節,例如諸葛亮七擒孟獲等只提了一句,但是對於出場人物的刻畫則比較著力,大部分配角都比較立體,魯肅尤其成功,只有新三這樣的魯肅,才能夠接替周瑜擔任都督。
不過看到最後二十集,還是覺得整體有些松勁了。最後二十集完全是在講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對峙,也就是說把大歷史敍述完完全全聚焦在兩個人物身上,諸葛亮一死,就只剩最後一集,用來寫司馬家族的篡權,以及司馬懿與靜姝之間的情仇,然後就三句話交待了司馬炎一統天下,開創晉朝。有種好萊塢的“一兩個英雄撐起一台戯”的風格,反而顯得單薄。是更加著重大歷史,還是更加著重塑造個人,這是個不好掌握的平衡,私認爲新三國前中期的感覺更妥當一些,而後期則太偏向於塑造個人了。而老三還是比較全面的,把諸葛亮死後,姜維如何再次九伐中原、孫權稱帝、劉禪樂不思蜀、司馬昭之心等情節都拍了出來。
這種安排或許也和當下的演藝圈現狀有關係,參加演出的主要演員,大概都會要求有一定戯份的演出,即情節襯托演員,而不是演員襯托情節。老三就有種演員襯托情節的感覺,所以由於拍攝時間曠日持久,大部分角色都至少換過一次演員,把這段情節拍出來才是重點,而演員反到成了次要的,而新三明顯要給所有演員,特別是名角安排能夠令人滿意的戯份,所以為了突出每個人物的塑造,只好犧牲了很多情節,否則大概預算會早早告竭吧。
新三的諸葛亮是非常人性化的,我注意到新版幾乎把所有諸葛亮“似妖”的那些怪力亂神的情節都刪除了(當然,除了借東風是刪不得的),這也更讓諸葛亮走下了神墰,更真實地反映出劉后主時代諸葛亮北伐是多麽艱難的一件事情。而陸版諸葛亮的“悲情”程度也遠勝過唐版,不過私認爲上方谷吐血反而拍得假了,還是唐版的萬念俱灰的那個表演更能觸動人心。至於司馬懿,只能說倪大宏的氣場實在強大,特別記憶深刻的就是曹真兵敗稱病,司馬懿再次擔任雍涼大都督之後,走進帥帳那一連串整頓軍紀的過程,以及“本帥第一條軍令,把這張帥案給我換了”那一段,既令人捧腹,又令人感到司馬懿的成竹在胸。
如果說新版有什麽比較明顯的缺陷,那就是臺詞稀鬆平常。我倒不認爲新版臺詞到了“整體天雷”的地步,只不過,由於演員表演、服裝(我個人很喜歡新三的服裝)、戰爭場面等都挺強,因此就顯得臺詞弱了。雖然我們生活在大白話時代,但是拍古典劇,我還是傾向於臺詞說的古典一些,更有千年前的韻味。而新三有些話令人覺得太現代了,而有些話又令人覺得太文藝了,例如:“我的命,就像墜落的流星”(周瑜),“請讓我在星光下自刎”(田丰),“你認爲這樣就可以挽回一顆被傷害的心嗎”(龐統),還有最後一集司馬懿和老太監在靜姝墳前的“你愛不愛她”那一段,都讓我瞬間感到一聲雷震,仿佛穿越進瓊瑤戯的錯覺。這樣的臺詞出現在三國是讓人覺得非常彆扭的,而且一般人説話也不會這麽說。
總體來説,新三國是有很多可看之處的,起碼它成功地塑造出了劉備、魯肅,就已經值回看劇的時間了,而且曹操、諸葛亮、司馬懿、孫權、荀文若、曹丕等也都可圈可點,有這麽多精彩出衆的表演撐起的大戲,還是不容錯過的。
老三國很嚴肅,很正統,但我絕不認爲新三是一部粗製濫造、不嚴肅的作品。老三更加注重敍述三國這個階段所發生的所有大事件,覆蓋比較全面,相對來説,對於人物的刻畫比較淡化,但這也並不是說老三的幾位主演對於人物刻畫不成功,正相反,鮑國安的曹操、唐國強的諸葛亮,還有關羽等,都是後人難以超越的成功表演;但是對於次要人物的刻畫則比較臉譜,劉備是典型的臉譜、曹操的龐大謀士集團並沒有太突出誰、曹丕比較弱、最令人不能信服的是魯肅。新三相對來説,刪除了大量情節,例如諸葛亮七擒孟獲等只提了一句,但是對於出場人物的刻畫則比較著力,大部分配角都比較立體,魯肅尤其成功,只有新三這樣的魯肅,才能夠接替周瑜擔任都督。
不過看到最後二十集,還是覺得整體有些松勁了。最後二十集完全是在講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對峙,也就是說把大歷史敍述完完全全聚焦在兩個人物身上,諸葛亮一死,就只剩最後一集,用來寫司馬家族的篡權,以及司馬懿與靜姝之間的情仇,然後就三句話交待了司馬炎一統天下,開創晉朝。有種好萊塢的“一兩個英雄撐起一台戯”的風格,反而顯得單薄。是更加著重大歷史,還是更加著重塑造個人,這是個不好掌握的平衡,私認爲新三國前中期的感覺更妥當一些,而後期則太偏向於塑造個人了。而老三還是比較全面的,把諸葛亮死後,姜維如何再次九伐中原、孫權稱帝、劉禪樂不思蜀、司馬昭之心等情節都拍了出來。
這種安排或許也和當下的演藝圈現狀有關係,參加演出的主要演員,大概都會要求有一定戯份的演出,即情節襯托演員,而不是演員襯托情節。老三就有種演員襯托情節的感覺,所以由於拍攝時間曠日持久,大部分角色都至少換過一次演員,把這段情節拍出來才是重點,而演員反到成了次要的,而新三明顯要給所有演員,特別是名角安排能夠令人滿意的戯份,所以為了突出每個人物的塑造,只好犧牲了很多情節,否則大概預算會早早告竭吧。
新三的諸葛亮是非常人性化的,我注意到新版幾乎把所有諸葛亮“似妖”的那些怪力亂神的情節都刪除了(當然,除了借東風是刪不得的),這也更讓諸葛亮走下了神墰,更真實地反映出劉后主時代諸葛亮北伐是多麽艱難的一件事情。而陸版諸葛亮的“悲情”程度也遠勝過唐版,不過私認爲上方谷吐血反而拍得假了,還是唐版的萬念俱灰的那個表演更能觸動人心。至於司馬懿,只能說倪大宏的氣場實在強大,特別記憶深刻的就是曹真兵敗稱病,司馬懿再次擔任雍涼大都督之後,走進帥帳那一連串整頓軍紀的過程,以及“本帥第一條軍令,把這張帥案給我換了”那一段,既令人捧腹,又令人感到司馬懿的成竹在胸。
如果說新版有什麽比較明顯的缺陷,那就是臺詞稀鬆平常。我倒不認爲新版臺詞到了“整體天雷”的地步,只不過,由於演員表演、服裝(我個人很喜歡新三的服裝)、戰爭場面等都挺強,因此就顯得臺詞弱了。雖然我們生活在大白話時代,但是拍古典劇,我還是傾向於臺詞說的古典一些,更有千年前的韻味。而新三有些話令人覺得太現代了,而有些話又令人覺得太文藝了,例如:“我的命,就像墜落的流星”(周瑜),“請讓我在星光下自刎”(田丰),“你認爲這樣就可以挽回一顆被傷害的心嗎”(龐統),還有最後一集司馬懿和老太監在靜姝墳前的“你愛不愛她”那一段,都讓我瞬間感到一聲雷震,仿佛穿越進瓊瑤戯的錯覺。這樣的臺詞出現在三國是讓人覺得非常彆扭的,而且一般人説話也不會這麽說。
總體來説,新三國是有很多可看之處的,起碼它成功地塑造出了劉備、魯肅,就已經值回看劇的時間了,而且曹操、諸葛亮、司馬懿、孫權、荀文若、曹丕等也都可圈可點,有這麽多精彩出衆的表演撐起的大戲,還是不容錯過的。
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新三國四評
雖然還沒看,也知道新三的最後二十來集肯定是一大虐,且越虐越來勁,直至孔明在五丈原病逝,還不忘了要虐虐司馬懿。
話説目前看到了皇叔親自坐鎮的彜陵之戰,巨大的悲劇很快就要上演了。其實,新版三國比較不同的一點就是諸葛亮相對來説走下了神墰,而皇叔相對來説恢復了他的帝王氣。兩人之間被後人代代傳頌的魚水君臣之情,新版的後半部分也比較溫和地提出了質疑。如果說諸葛亮在皇叔死後丞相氣場全開,那麽皇叔在伐吳的這幾集大概也算帝王氣場全開吧,另外他在前幾集和曹魏那場大戰,私以爲是皇叔在整個三國最帥的瞬間,尤其是當皇叔和曹操騎馬在兩軍陣前對峙時,皇叔一向面癱的臉上竟然出現了罕見的自信、不屑、狠狠的一種表情。縱觀前六十多集我都不記得他臉上出現過這麽明顯的“王者神情”。當然,他是有資格擺出這種表情了,攻取西川繼而漢中之後,劉備一躍而成爲實力超過東吳,甚至足以與曹魏抗衡的霸主之一。
如果是蜀國粉,這本該是令人高興的事情。但是劇情卻為後來的一次次情勢直轉而下早早就有了鋪墊。在劉備剛剛攻下西川時,諸葛亮就如何治理西川的一份策議向劉備進言,劉備卻駁了孔明以仁治川的建議,而決心實行嚴刑峻法。這應該是劉備第一次這麽決絕的駁回孔明。而孔明默默離去時的那一小段心裏旁白也著實令人嘆息啊,劉備這個帝王,龍潛於亂世幾十年,一旦得勢,乾綱獨斷之心再也難以按奈,今後的劉備再也不會是那個對軍師言聽計從的主公了,他已經變成了帝王。而心思玲瓏如孔明,又何嘗看不清這一點呢,主公只怕會越來越專橫,聼不進任何意見了。默默拉上拉門,也説明君臣之間從此有了隔閡猜忌,所以日後孔明韜晦隱忍,也實屬無奈了。
看到現在,覺得新版的關張二人實在是悲摧了,也不知道是要怪劇本/導演/還是演員自身。老版的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真是感覺非常令人惋惜的,而新版關羽,說實話是非常想讓他快點領便當走人的。失荊州前那種種傲慢,真是荊州不失天理難容了。換句話說,按照新三對於這段歷史的理解,其實關羽失荊州才是導致三國鼎立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否則按照當時劉備勢如破竹的勁頭,別說是東吳了,拿下曹魏也不過是遲早的事情。荊州一失,可以說三國的地盤相對比較穩定了,但是諸葛亮計劃的從荊州北伐的戰略目標也就徹底打破了,導致了後來慘淡經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六出祁山,直至病逝五丈原。
這樣看來,雖然于劉備演得非常好,但是反而比較反感劉備。劉關張桃園結義,誓同生死雖然說被後人世代稱讚,但是說到底這三人當不得一個“大”字,永遠沒有走出兄弟義氣的狹隘,使得反被義氣害。
話説目前看到了皇叔親自坐鎮的彜陵之戰,巨大的悲劇很快就要上演了。其實,新版三國比較不同的一點就是諸葛亮相對來説走下了神墰,而皇叔相對來説恢復了他的帝王氣。兩人之間被後人代代傳頌的魚水君臣之情,新版的後半部分也比較溫和地提出了質疑。如果說諸葛亮在皇叔死後丞相氣場全開,那麽皇叔在伐吳的這幾集大概也算帝王氣場全開吧,另外他在前幾集和曹魏那場大戰,私以爲是皇叔在整個三國最帥的瞬間,尤其是當皇叔和曹操騎馬在兩軍陣前對峙時,皇叔一向面癱的臉上竟然出現了罕見的自信、不屑、狠狠的一種表情。縱觀前六十多集我都不記得他臉上出現過這麽明顯的“王者神情”。當然,他是有資格擺出這種表情了,攻取西川繼而漢中之後,劉備一躍而成爲實力超過東吳,甚至足以與曹魏抗衡的霸主之一。
如果是蜀國粉,這本該是令人高興的事情。但是劇情卻為後來的一次次情勢直轉而下早早就有了鋪墊。在劉備剛剛攻下西川時,諸葛亮就如何治理西川的一份策議向劉備進言,劉備卻駁了孔明以仁治川的建議,而決心實行嚴刑峻法。這應該是劉備第一次這麽決絕的駁回孔明。而孔明默默離去時的那一小段心裏旁白也著實令人嘆息啊,劉備這個帝王,龍潛於亂世幾十年,一旦得勢,乾綱獨斷之心再也難以按奈,今後的劉備再也不會是那個對軍師言聽計從的主公了,他已經變成了帝王。而心思玲瓏如孔明,又何嘗看不清這一點呢,主公只怕會越來越專橫,聼不進任何意見了。默默拉上拉門,也説明君臣之間從此有了隔閡猜忌,所以日後孔明韜晦隱忍,也實屬無奈了。
看到現在,覺得新版的關張二人實在是悲摧了,也不知道是要怪劇本/導演/還是演員自身。老版的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真是感覺非常令人惋惜的,而新版關羽,說實話是非常想讓他快點領便當走人的。失荊州前那種種傲慢,真是荊州不失天理難容了。換句話說,按照新三對於這段歷史的理解,其實關羽失荊州才是導致三國鼎立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否則按照當時劉備勢如破竹的勁頭,別說是東吳了,拿下曹魏也不過是遲早的事情。荊州一失,可以說三國的地盤相對比較穩定了,但是諸葛亮計劃的從荊州北伐的戰略目標也就徹底打破了,導致了後來慘淡經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六出祁山,直至病逝五丈原。
這樣看來,雖然于劉備演得非常好,但是反而比較反感劉備。劉關張桃園結義,誓同生死雖然說被後人世代稱讚,但是說到底這三人當不得一個“大”字,永遠沒有走出兄弟義氣的狹隘,使得反被義氣害。
Monday, October 25, 2010
新三國三評
看到七十五集,已進入暮色蒼茫的悲情階段了。
我發現我的審美變得十分詭異。所有對手戯中,最令人怦然心動的竟然是司馬懿和曹丕。二人的初面形象都其貌不揚,如果不是因爲看過倪大宏的嚴嵩,是絕不會那麽快注意到他詮釋的司馬仲達。曹丕的演員(于濱)也屬於第一眼容易忘掉的類型,但是我大概比較容易受聲音的影響,于濱的聲音對我有種説不清楚的穿透力,讓我最先注意到他的聲音,隨後才開始注意表演,隨後覺得兩人對戯越看越順眼,越看越火花迸發。新三國的曹丕屬於知道自己“笨”,但把笨當成武器利用到了極致的類型。他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卻知道抱緊司馬懿的救命大腿,不恥下問,能伸能縮。于濱和倪大宏對戯,竟然看不出他在任何地方落了下風,越看越有滋味,看來他也絕對是實力派的表演才子。
看倪大宏表演就是過癮,三國中的演員基本都屬於實力派(包括陸毅/聶遠/張博/黃維德),但是實力派之間也還是能分出高下。私以爲,在新三國裏面,實力或能和倪大宏有的一拼的只有于和偉(劉備)。兩人的表演都特別有張力,但又很自然,沒有刻意感。倪大宏的表演特別自信又不過火,收放自如的爐火純青,有時候一個抑揚頓挫,一個轉身擡手都令人回味,吃透人物入骨三分。感覺于和偉的表演偏向内斂型,和司馬懿隱忍大半生的氣場挺吻合,怪不得當時于和偉最想演的是司馬懿,相信他的司馬懿同樣也會精彩。
而現在看來,陸毅的諸葛亮和陳建斌的曹操稍落下風。陳曹操雖然也活靈活現,非常有個性,但是有些地方的表演還是太用力了。陸諸葛也給人有些端著的感覺。不過我還是十分期待晚年“丞相氣場全開”的陸諸葛。所以,二人在這裡的表演不功不過吧。
我發現我的審美變得十分詭異。所有對手戯中,最令人怦然心動的竟然是司馬懿和曹丕。二人的初面形象都其貌不揚,如果不是因爲看過倪大宏的嚴嵩,是絕不會那麽快注意到他詮釋的司馬仲達。曹丕的演員(于濱)也屬於第一眼容易忘掉的類型,但是我大概比較容易受聲音的影響,于濱的聲音對我有種説不清楚的穿透力,讓我最先注意到他的聲音,隨後才開始注意表演,隨後覺得兩人對戯越看越順眼,越看越火花迸發。新三國的曹丕屬於知道自己“笨”,但把笨當成武器利用到了極致的類型。他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卻知道抱緊司馬懿的救命大腿,不恥下問,能伸能縮。于濱和倪大宏對戯,竟然看不出他在任何地方落了下風,越看越有滋味,看來他也絕對是實力派的表演才子。
看倪大宏表演就是過癮,三國中的演員基本都屬於實力派(包括陸毅/聶遠/張博/黃維德),但是實力派之間也還是能分出高下。私以爲,在新三國裏面,實力或能和倪大宏有的一拼的只有于和偉(劉備)。兩人的表演都特別有張力,但又很自然,沒有刻意感。倪大宏的表演特別自信又不過火,收放自如的爐火純青,有時候一個抑揚頓挫,一個轉身擡手都令人回味,吃透人物入骨三分。感覺于和偉的表演偏向内斂型,和司馬懿隱忍大半生的氣場挺吻合,怪不得當時于和偉最想演的是司馬懿,相信他的司馬懿同樣也會精彩。
而現在看來,陸毅的諸葛亮和陳建斌的曹操稍落下風。陳曹操雖然也活靈活現,非常有個性,但是有些地方的表演還是太用力了。陸諸葛也給人有些端著的感覺。不過我還是十分期待晚年“丞相氣場全開”的陸諸葛。所以,二人在這裡的表演不功不過吧。
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新三國二評
看到四十五集。
第四十五集真是個悲劇,這正應了那句“有了江山就不能有家”。曹操得知是自己的二兒子曹丕設計殺害了小兒子曹沖,那默默走回臥榻歪躺著睡了的那段真令人唏噓。
另外,司馬懿(字仲達)出場了,比想象的要早。司馬懿的扮演者是倪大宏,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演員,最早看倪大洪的戯是大明王朝1566的嚴嵩,真不敢相信那麽傳神的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竟然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演的。司馬懿雖然剛剛出場,倪大洪的表演卻已然讓人相信這是一個多麽老辣、内斂的可怕的人。如果說諸葛亮的才智令人害怕,那麽司馬懿的心機同樣令人顫慄,更何況司馬懿的才智也不下諸葛亮,且暗含覬覦九五之心。
荀彧(字文若)在這一集明顯老了。大概因爲很喜歡新版的荀彧,所以一想到荀文若為曹操出謀劃策一生,到晚年卻因爲反對曹操稱帝一事,兩人的關係破裂,就無比難過。據説這版的劇本是按照曹操賜荀彧自盡這麽寫的,希望史實不是如此。我寧願相信曹操至死未稱帝,是因爲荀彧晚年的苦諫,以及因不忍兩人多年和諧的君臣關係破裂而感到内疚。
說說諸葛亮(字孔明)(陸毅)。還是再重申一遍,陸諸葛的容貌絕對穩坐三國美人榜之首,比大小喬/孫小妹之輩不知順眼多少,連貂嬋都給比下去了(哈)。以前從來沒怎麽注意過陸毅的顔,覺得這個男人實在長得太漂亮,反而萌不起來了。但是鬍子就是神奇的道具啊,小鬍子一貼,雖然還是漂亮得閃閃發光,但是立刻就有了沉澱感,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也出來了,無比順眼。當然,陸小生絕對不只是顔好看,演技也是相當過硬的。按照史書,孔明出山時大概27歲,所以陸版的容貌更靠譜一些,感覺陸毅還是撐得起這個角色的。老版諸葛亮(唐國強)是個經典,因爲演得太好,以至於我對於唐後來的戯都覺得演得平庸(雍正王朝是例外)。新版孔明總體感覺比老版(唐國強)要嫩,當然陸的外貌比當時的唐要稚嫩很多,但是他在表演的把握上也把孔明演得比較嫩,並沒有把他詮釋成一個神人。孔明雖然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能掐會算,有鬼神莫測之才,但是孔明也並非對自己的每個計策都有十成把握,也有遲疑不定,擔憂不已的時候;對於關張的冷嘲熱諷,孔明也並非無動於衷,甚至有扛不住而想撂挑子的時候,所以這個孔明還是比較人性化的,畢竟孔明再神也不過30歲左右,有弱點也算比較合理。說到這裡,其實想一想,新版的人物都比較像真實的人,曹操、劉備、孔明都是如此。
趙雲(字子龍)(聶遠)也令人越看越喜歡。人們心目中的子龍似乎一定是個帥哥,所以老版子龍就很帥,聶遠的顔也豪不遜色,忠心不二的眼神也實在令人喜愛。長阪坡救阿斗大概是子龍在三國裏最閃耀的時刻,拍得何其慘烈啊,新三的武戲真是下了大功夫的,一邊看一邊尖叫。想也想的出拍這場戯的時候得花多大力氣。
對黃維德的周瑜(字公瑾),很欣慰的一點是沒有任何臺灣味道,這在中青年臺灣演員當中實屬難得,無論是表情/神態,還是動作體態,黃到目前都令人滿意,所以看好黃詮釋的周瑜。(周瑜的配音是花滿樓的配音陳浩,也是我最喜歡的聲音之一。)
説到臺灣演員,就順道提一下呂布(字奉先)(何潤東)。首先,我是很喜歡小何同學的,多麽帥氣陽光的男生啊。但是這樣的氣質原封不動地空降在呂布身上就有些悲催了。總體來說,何呂布的表演不算太悲劇,不會讓人產生格格不入的違和感,但是誰讓何同學是在和那麽多像陳曹操/于劉備這樣的戯骨飆戯呢,所以這個呂布立刻就顯得遜色了。演戲真的是很妙的職業,陳建斌張揚的表演,于和偉幾乎只靠眼神就詮釋出如此立體的劉備,還有老辣無比的倪大洪,這幾個人物是多麽出色啊。而何呂布的表情總覺得很表面化,很幼稚。怪不得新版的陳宮(字公台)好幾次嘆息道,他還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啊。看到這個地方時令人失笑,何潤東,這是在說你的演技啊,老版呂布可不是這種感覺。實在是應該有人教一教小何同學中國古代人的儀態,何同學無論是姿態還是表情都太現代,太ABC了。
小喬明顯加戲了。非要跟著公瑾去前綫打仗的情節就已經有點勉強,孔明借完東風以後下七星墰,竟然是小喬用馬車把他救走的。我不知道史書是否如此,但感覺這裡有點扯了。我對這個小喬沒有絲毫好感,表演倒還好,但是總覺得演員在笑的時候面目猙獰,毫無溫潤感,比老版的何晴不知道差到哪裏去。
對張博詮釋的孫權(字仲謀)還是比較驚喜的。張博似乎挺年輕,但是表演還是比較成熟的。編劇大概是要把這版的孫權往腹黑大帝的戲路上靠吧。
我還是喜歡不起來新版關羽,按理說,扮相倒也沒什麽問題,身段也是對的。但是就是沒有關羽的感覺。在看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回來領罰的那段戯的時候,我突然明白為什麽于榮光的關羽有問題了,這個關羽沒有表情啊!!你大哥劉備雖然外號面癱,但是人心裏可一點不癱啊,瞧那些眼角眉梢的小動作把情緒詮釋的多好啊。關羽可從來不是個面癱,卻快被你詮釋成面癱了。我在于關羽的臉上一點也看不出這個人物的情緒起伏,而且應該是最傳神的單鳳眼卻總是無神,這可是敗筆啊,敗筆。這不得不說是新三的一大遺憾。
另外,新三對於孫吳爲何需要聯合抗曹,以及孫吳雖然聯合抗曹,卻各懷鬼胎,在曹軍赤壁兵敗之後,都希望對方殺了曹操,這幾個地方都講得比較清楚。老三印象中是沒怎麽講。
新三的魯肅(字子敬)是個好演員。總算沒把魯肅演成個傻子。魯肅人厚道一些(或者說戰略目光長遠一些),但可不是個傻子,老版的魯肅實在太呆了,怎麽可能繼任大都督的位置呢。
曹軍潰敗南郡,衆將難過得痛哭,曹操鼓勵大夥兒的那場戯也非常精彩。
第四十五集真是個悲劇,這正應了那句“有了江山就不能有家”。曹操得知是自己的二兒子曹丕設計殺害了小兒子曹沖,那默默走回臥榻歪躺著睡了的那段真令人唏噓。
另外,司馬懿(字仲達)出場了,比想象的要早。司馬懿的扮演者是倪大宏,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演員,最早看倪大洪的戯是大明王朝1566的嚴嵩,真不敢相信那麽傳神的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竟然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演的。司馬懿雖然剛剛出場,倪大洪的表演卻已然讓人相信這是一個多麽老辣、内斂的可怕的人。如果說諸葛亮的才智令人害怕,那麽司馬懿的心機同樣令人顫慄,更何況司馬懿的才智也不下諸葛亮,且暗含覬覦九五之心。
荀彧(字文若)在這一集明顯老了。大概因爲很喜歡新版的荀彧,所以一想到荀文若為曹操出謀劃策一生,到晚年卻因爲反對曹操稱帝一事,兩人的關係破裂,就無比難過。據説這版的劇本是按照曹操賜荀彧自盡這麽寫的,希望史實不是如此。我寧願相信曹操至死未稱帝,是因爲荀彧晚年的苦諫,以及因不忍兩人多年和諧的君臣關係破裂而感到内疚。
說說諸葛亮(字孔明)(陸毅)。還是再重申一遍,陸諸葛的容貌絕對穩坐三國美人榜之首,比大小喬/孫小妹之輩不知順眼多少,連貂嬋都給比下去了(哈)。以前從來沒怎麽注意過陸毅的顔,覺得這個男人實在長得太漂亮,反而萌不起來了。但是鬍子就是神奇的道具啊,小鬍子一貼,雖然還是漂亮得閃閃發光,但是立刻就有了沉澱感,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也出來了,無比順眼。當然,陸小生絕對不只是顔好看,演技也是相當過硬的。按照史書,孔明出山時大概27歲,所以陸版的容貌更靠譜一些,感覺陸毅還是撐得起這個角色的。老版諸葛亮(唐國強)是個經典,因爲演得太好,以至於我對於唐後來的戯都覺得演得平庸(雍正王朝是例外)。新版孔明總體感覺比老版(唐國強)要嫩,當然陸的外貌比當時的唐要稚嫩很多,但是他在表演的把握上也把孔明演得比較嫩,並沒有把他詮釋成一個神人。孔明雖然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能掐會算,有鬼神莫測之才,但是孔明也並非對自己的每個計策都有十成把握,也有遲疑不定,擔憂不已的時候;對於關張的冷嘲熱諷,孔明也並非無動於衷,甚至有扛不住而想撂挑子的時候,所以這個孔明還是比較人性化的,畢竟孔明再神也不過30歲左右,有弱點也算比較合理。說到這裡,其實想一想,新版的人物都比較像真實的人,曹操、劉備、孔明都是如此。
趙雲(字子龍)(聶遠)也令人越看越喜歡。人們心目中的子龍似乎一定是個帥哥,所以老版子龍就很帥,聶遠的顔也豪不遜色,忠心不二的眼神也實在令人喜愛。長阪坡救阿斗大概是子龍在三國裏最閃耀的時刻,拍得何其慘烈啊,新三的武戲真是下了大功夫的,一邊看一邊尖叫。想也想的出拍這場戯的時候得花多大力氣。
對黃維德的周瑜(字公瑾),很欣慰的一點是沒有任何臺灣味道,這在中青年臺灣演員當中實屬難得,無論是表情/神態,還是動作體態,黃到目前都令人滿意,所以看好黃詮釋的周瑜。(周瑜的配音是花滿樓的配音陳浩,也是我最喜歡的聲音之一。)
説到臺灣演員,就順道提一下呂布(字奉先)(何潤東)。首先,我是很喜歡小何同學的,多麽帥氣陽光的男生啊。但是這樣的氣質原封不動地空降在呂布身上就有些悲催了。總體來說,何呂布的表演不算太悲劇,不會讓人產生格格不入的違和感,但是誰讓何同學是在和那麽多像陳曹操/于劉備這樣的戯骨飆戯呢,所以這個呂布立刻就顯得遜色了。演戲真的是很妙的職業,陳建斌張揚的表演,于和偉幾乎只靠眼神就詮釋出如此立體的劉備,還有老辣無比的倪大洪,這幾個人物是多麽出色啊。而何呂布的表情總覺得很表面化,很幼稚。怪不得新版的陳宮(字公台)好幾次嘆息道,他還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啊。看到這個地方時令人失笑,何潤東,這是在說你的演技啊,老版呂布可不是這種感覺。實在是應該有人教一教小何同學中國古代人的儀態,何同學無論是姿態還是表情都太現代,太ABC了。
小喬明顯加戲了。非要跟著公瑾去前綫打仗的情節就已經有點勉強,孔明借完東風以後下七星墰,竟然是小喬用馬車把他救走的。我不知道史書是否如此,但感覺這裡有點扯了。我對這個小喬沒有絲毫好感,表演倒還好,但是總覺得演員在笑的時候面目猙獰,毫無溫潤感,比老版的何晴不知道差到哪裏去。
對張博詮釋的孫權(字仲謀)還是比較驚喜的。張博似乎挺年輕,但是表演還是比較成熟的。編劇大概是要把這版的孫權往腹黑大帝的戲路上靠吧。
我還是喜歡不起來新版關羽,按理說,扮相倒也沒什麽問題,身段也是對的。但是就是沒有關羽的感覺。在看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回來領罰的那段戯的時候,我突然明白為什麽于榮光的關羽有問題了,這個關羽沒有表情啊!!你大哥劉備雖然外號面癱,但是人心裏可一點不癱啊,瞧那些眼角眉梢的小動作把情緒詮釋的多好啊。關羽可從來不是個面癱,卻快被你詮釋成面癱了。我在于關羽的臉上一點也看不出這個人物的情緒起伏,而且應該是最傳神的單鳳眼卻總是無神,這可是敗筆啊,敗筆。這不得不說是新三的一大遺憾。
另外,新三對於孫吳爲何需要聯合抗曹,以及孫吳雖然聯合抗曹,卻各懷鬼胎,在曹軍赤壁兵敗之後,都希望對方殺了曹操,這幾個地方都講得比較清楚。老三印象中是沒怎麽講。
新三的魯肅(字子敬)是個好演員。總算沒把魯肅演成個傻子。魯肅人厚道一些(或者說戰略目光長遠一些),但可不是個傻子,老版的魯肅實在太呆了,怎麽可能繼任大都督的位置呢。
曹軍潰敗南郡,衆將難過得痛哭,曹操鼓勵大夥兒的那場戯也非常精彩。
Tuesday, October 19, 2010
新三國初評
新三國一口氣看到孔明出山(其實我就是憋著要看到狐狸丞相出山),真有酣暢淋漓的感覺。三國的碟早就買了,卻一直沒看,其實是怕過不了呂布這關。我對何潤東同學的古裝真的沒信心,對他演呂布也甚為惶恐,所以很怕被雷飛,連累我不想往後看,不過萬幸萬幸,小何同學的表現中規中矩,沒有太出格,所以我也就一路看下來,簡直是一發不可收拾,有許多感想想寫。
國内近幾年都在流行重拍大型古典名著,可惜世風浮躁,新版名著多半差強人意。新紅樓看了第一集,就硬生生被雷到了宇宙外,再也不敢多看一眼。新西遊看了劇照,背脊升起一股寒意,覺得還是不看為好,後來經朋友證實,果然又是一個天雷。(水滸我一向沒興趣,老的新的都沒看過)所以,對於新三國,一直疑慮重重,期望很低。前段時間,新三國的劇照陸續發佈了,劇照的色調沉穩而華麗,無論文臣還是武將,服飾和扮相也得體的令人出乎意料,尤其是陸毅的諸葛亮,看到第一張劇照就有種被目光秒殺的感覺,眼前一亮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所以對新三國有了一點信心。現在看到了35集,已經大致摸到了新三國的風格脈絡。
由於老三國拍得十分經典,所以大概是很多三國粉絲心目中的正宗,猶如初戀一般不能取替。新三國的風格和老版非常不同,大概也令很多人無法接受。如果說老版是教科書風格的嚴肅版,令人肅然起敬,那麽新版就是放下了架子的親民版,令人倍感親切。三國雖然是嚴肅的政治/軍事題材的故事,又何必非要用“端著”的風格來講述呢。三國裏面的人物幾千年下來,雖然已經在人們心目中成爲了樣板和類型,又何必一定要把他們拍成沒有生氣的樣板人呢。聼一聼曹操和荀彧與許褚之間那種雖是主臣卻又顯然很親密無間的對話,許褚和荀彧之間那些令人會心一笑的插曲,還有劉關張之間那些詼諧的小片段,也很令人耳目一新,頗有調味劑的功效。所以,新三國第一個勇敢的嘗試,就是嵌入了很多有生活感的小片段,不會令人覺得特別端著,而我個人是很喜歡這種感覺的。
和老版相比,新版的戰爭場面,我也覺得十分精彩。對國内歷史片的戰爭場面我一向沒有期待。過去這種場面通常是人數衆多的軍隊客串,採用人海戰術擺出架勢,大家拿著刀槍不痛不癢地耍耍廣播體操就ok過關了。像三國這種故事,兩軍陣營的大將單挑是武戲中的重頭戲,不過老版拍得也不過點到爲止,這也可以充分理解,拍攝這種戯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巨大,畢竟不是在拍武俠片,過得去就可以了。顯然,老版並沒有想用武戲鎮住觀衆的意圖。但是新版在武戲上顯然是下了功夫了,在幾場重要單挑和大規模戰役上(我還沒看到赤壁),都拍得十分精心,可以看出新版是想用武戲抓住觀衆眼球的。令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三英戰呂布的單挑(姑且算單挑)和關渡戰役的大戰戯,反正是抓住了我的眼球的。這幾場戯看得出是經過武指精心設計過的,細節部分很精彩。三英戰呂布的單挑:青龍偃月刀和仗八蛇矛與方天畫戟之間的交鋒,兵刃是如何碰撞和滑過、如何扭轉企圖砍下敵方腦殼,以及馬上主人如何靈活變動身形,還有坐騎躺倒後又如何借力再躍起來,這些細節在以前的歷史劇裏是從來不會顧及的,新版的武戲甚至有了些武俠高手對決(卻又不會有畫虎類犬)的味道,我想剪輯也是功不可沒。大戰戯也拍得很有條理,曹袁的關渡大戰,先出什麽,再出什麽(弓箭、戰車、鐵騎什麽的,順序記不清了),還有一些新穎的作戰武器(我記得最清楚的有一個長滿大鉄刺的粗鉄棍,簡直像個擀麵杖一樣,滾過去就是一片血路)也讓觀衆記憶深刻。另外如關羽斬顔良文醜,溫酒斬華雄,以及趙云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鎮等等,都拍得不馬虎。大場面的電腦特技用得也恰到好處,難得地沒有顯得很假。不過,很遺憾,網友似乎不太買帳,也許大家現在好萊塢大片看多了,已經看不上這種水平的動作場面了,但是這樣比較並不公平,同樣是斥巨資,一個是拍一部兩、三小時的濃縮作品,一個是拍一套九十多集的巨型電視劇,這是不能放在同一個水平面比較的。能在如此浩大史詩大戲裏把武戲拍得如此精致精心,是無論如何值得竪大拇指鼓勵的。
第三點就是我看戯最看重的演員和演技了。而新版的諸位演員也令人有諸多驚喜,當然,有一小部分令人失望,但幾個非常重要的撐起整部戯的主角我都相當喜歡(狐狸丞相剛出場,所以暫時還不好説,另外江東那邊的諸如周都督和神童孫仲謀也只能說個第一印象),而一些容易讓人遺忘的配角也意外地閃閃發光,像點點繁星一樣為這部大戲增色。
好,預備~~~ go!首先說說皇叔--劉備字玄德(于和偉)。簡單地說,看了新版的劉備,才恍然大悟原來老版的劉備是個敗筆。應該說,老版劉備明顯臉譜化了,庸庸懦懦,整天以淚洗面,我當時也納悶,這麽一個人,為什麽能讓戰鬥力超S級別的關/張/趙死心塌地,讓智力超S級別的諸葛亮肝腦塗地死而後已呢?!這實在是説不通啊。看了新版劉備,這些疑惑完全解開了,如果歷史上的劉備真的是這樣一個人,那麽不難理解爲什麽他那麽有“俘獲力”了。一開始看新版劉備,並沒有什麽感覺,但是卻漸入佳境,發現這個劉備的魅力就像是藏在瓦礫裏的鑽石一般,堅毅/隱忍/志向或許乍看之下發現不了,但是細看卻都能從深邃的目光裏顯露出來。這不是一個第一眼發光的人物,卻越看越讓人喜愛,越讓人傾倒於人物的魅力。很多人說劉備腹黑,嘿嘿,怎麽說呢,現在腹黑也快變成褒義詞了,而且劉備要是個真傻子,怎麽可能鎮得住手底下那麽花團錦簇的一群文武,所以,腹黑是好詞,好詞。=)新三國把劉備的仁義面表現得還是比較足的,只要是勤王扶漢的戰役,劉備無論自己是否勢單力薄,都一定前往參戰,比如: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參戰的哪個不是家大業大名氣大的一方豪強(看來漢朝是非常看重出身的,曹阿瞞就因爲出身單薄被罵了多少次閹宦之後),級別不夠的哪敢來現眼,而只有我們心思“單純”、志向比天的劉備帶著關張憨憨地就來了,無怪乎火眼金睛的曹阿瞞第一眼就發現此人是超級潛力股而套近乎之;還有後來的曹操討伐袁朮(因袁朮憋不住稱帝),下詔讓天下諸侯共討之,結果沒有任何人奉詔,只有劉備帶著那點可憐的兵來了,讓曹阿瞞好生為難啊(殺他實在不好意思,不殺以後實在不好過)。諸如此類明知沒有勝算,卻逆天而為的舉動,劉備可沒少做,因此“仁義”二字的鋪墊是很充分的。私以爲,新版劉備有場戯令人印象尤其深刻:荊州劉表病重,讓劉備代理主持荊州一次重要的政治活動(忘了具體是什麽了),結果蔡瑁又佈下刀斧手要害劉備,公子劉琪知道後,趕緊叫劉備逃走,當時劉備的表情和説辭令人尤其辛酸:這麽多年來,屢戰屢敗,毫無建樹不說,還時不時要流離失所,棄家逃命,實在是累了,想放棄了,不想再逃了,小人要殺我,就讓他們來吧,新版劉備此處的表演精彩到位,把那種二十幾年來的憋屈隱忍,疲憊不堪,英雄末路的感覺抓得很准,人物一下就立體起來了。
另外還有一點,新版劉備並不常哭,但幾次哭都很自然到位,一次是徐元直幫助他大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這麽多年來,這可是第一次這麽痛快地大敗曹操的主將,所以那股憋了多年的戰敗的委屈頓時就稀里嘩啦變成眼淚了。還有一次自然是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見到諸葛狐狸之後,立刻三拜九叩地苦求他出山相助,這場哭戯也很真摯自然。總之,新版劉備是所有主角中最大的驚喜。我寧願相信歷史上的劉備就是這樣的人。
接下來說說曹操字孟德(陳建斌)。這大概是新三國頗受爭議的角色。陳曹操的表演到底好不好,也只能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了。我反正是喜愛的。不過首先重申,我也非常喜歡鮑國安的曹操,鮑曹操絕對是一個經典的、教科書級別的曹操。所以,如果鮑版太先入爲主,陳版就有可能入不了眼,為什麽,因爲陳曹操實在是太痞子了(哈哈)。記得許攸就一語道破啊,曹阿瞞,你就是個痞子(還是流氓?)!陳曹操雖然很痞很喜感,卻非常生氣十足,人物飽滿,並非不能讓人信服。歷史上的曹操不是什麽君子,對於尋常的道德禮數不甚在意,一心光明正大做小人,豪邁厚臉打天下,而且詭計多端,這些私以爲陳曹操還是都表現出來了。只是他的個人風格比較明顯,也可以理解有些人不喜歡這個版的曹操。不過,我倒是大愛這個一點兒也不端著,也頗有人格魅力的曹操,尤其喜歡曹操與臣下之間的互動。
說到曹操和臣下互動,那就來說說新版裏面那些閃亮的配角。其實,老版有名字的出場人物似乎比新版要多,但是大多數人物形象太單薄,毫無滋味可言。而新版雖然刪除了不少大家都認爲一定會出現的人物,卻集中精力詮釋了一些配角,而這些配角的表演也很成功,這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曹操的謀士荀彧,我很喜歡荀彧的面相,覺得他無論何時都是胸有成竹,萬事逃不脫我眼的從容表情,與曹操之間也十分有默契,而且耳朵又大又向兩邊彎,怎麽看都像只老狐狸。許褚也是個令人喜愛的武將,尤其是被荀彧老狐狸挑撥了兩句以後,許褚拿著刀要去殺貂嬋,正碰上貂嬋舉劍自刎,曹操惱怒得不行,大罵許褚你個匹夫,讓許褚去領30軍棍,後來又改變主意免了,而憨憨的許褚卻說“別介,我去領,去領。”後面怒殺許攸的戯也特別精彩。發現曹/許/荀真是無比有愛啊(唉,這戯真看得我三觀不正了)。還有諸如許攸和田豐在新版也立體多了。
有點可惜郭嘉的戯太少了,曹操的智囊團主要刻畫荀彧了,其實郭嘉是曹操最器重的謀士之一,絕對不遜色於荀彧,是大大有戲可寫的,不知道爲何新版把郭奉孝給無視了,連病死時都一句沒提。沒提太史慈也令人可惜,不過私以爲新版的小霸王孫策有點弱,所以大概連孫策的好哥們太史慈一併無視了,老版孫策收服太史慈可是花了大篇幅描述的啊。
新版的關羽稍令人失望。不能說于榮光演得不好,但是氣場這個東西就是很奇妙,老版關羽的氣場特別強,鳳眼一挑就令人眼睛一亮,而新版關羽平庸了,存在感比較弱。不能說演得差,只是既然是三國,那麽對某幾個角色的要求就會特別的高,比如諸葛亮,比如曹操,比如周瑜,再比如關羽,因爲這幾個是撐起三國的主樑。
很多人說新版張飛慘不忍睹,我倒挺喜歡這個張飛,那張小貧嘴還挺來勁,劉備捏他耳朵那次也令人啼笑皆非。但是對於張飛那個披頭散髮的造型不太滿意。
江東暫時不評論,不過孫權大帝的第一印象是城府好深,好陰的一個人那。
還有諸葛狐狸軍師也剛出場,暫時還說不出什麽,只有一句,狐狸軍師絕對是三國第一美人!!
國内近幾年都在流行重拍大型古典名著,可惜世風浮躁,新版名著多半差強人意。新紅樓看了第一集,就硬生生被雷到了宇宙外,再也不敢多看一眼。新西遊看了劇照,背脊升起一股寒意,覺得還是不看為好,後來經朋友證實,果然又是一個天雷。(水滸我一向沒興趣,老的新的都沒看過)所以,對於新三國,一直疑慮重重,期望很低。前段時間,新三國的劇照陸續發佈了,劇照的色調沉穩而華麗,無論文臣還是武將,服飾和扮相也得體的令人出乎意料,尤其是陸毅的諸葛亮,看到第一張劇照就有種被目光秒殺的感覺,眼前一亮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所以對新三國有了一點信心。現在看到了35集,已經大致摸到了新三國的風格脈絡。
由於老三國拍得十分經典,所以大概是很多三國粉絲心目中的正宗,猶如初戀一般不能取替。新三國的風格和老版非常不同,大概也令很多人無法接受。如果說老版是教科書風格的嚴肅版,令人肅然起敬,那麽新版就是放下了架子的親民版,令人倍感親切。三國雖然是嚴肅的政治/軍事題材的故事,又何必非要用“端著”的風格來講述呢。三國裏面的人物幾千年下來,雖然已經在人們心目中成爲了樣板和類型,又何必一定要把他們拍成沒有生氣的樣板人呢。聼一聼曹操和荀彧與許褚之間那種雖是主臣卻又顯然很親密無間的對話,許褚和荀彧之間那些令人會心一笑的插曲,還有劉關張之間那些詼諧的小片段,也很令人耳目一新,頗有調味劑的功效。所以,新三國第一個勇敢的嘗試,就是嵌入了很多有生活感的小片段,不會令人覺得特別端著,而我個人是很喜歡這種感覺的。
和老版相比,新版的戰爭場面,我也覺得十分精彩。對國内歷史片的戰爭場面我一向沒有期待。過去這種場面通常是人數衆多的軍隊客串,採用人海戰術擺出架勢,大家拿著刀槍不痛不癢地耍耍廣播體操就ok過關了。像三國這種故事,兩軍陣營的大將單挑是武戲中的重頭戲,不過老版拍得也不過點到爲止,這也可以充分理解,拍攝這種戯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巨大,畢竟不是在拍武俠片,過得去就可以了。顯然,老版並沒有想用武戲鎮住觀衆的意圖。但是新版在武戲上顯然是下了功夫了,在幾場重要單挑和大規模戰役上(我還沒看到赤壁),都拍得十分精心,可以看出新版是想用武戲抓住觀衆眼球的。令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三英戰呂布的單挑(姑且算單挑)和關渡戰役的大戰戯,反正是抓住了我的眼球的。這幾場戯看得出是經過武指精心設計過的,細節部分很精彩。三英戰呂布的單挑:青龍偃月刀和仗八蛇矛與方天畫戟之間的交鋒,兵刃是如何碰撞和滑過、如何扭轉企圖砍下敵方腦殼,以及馬上主人如何靈活變動身形,還有坐騎躺倒後又如何借力再躍起來,這些細節在以前的歷史劇裏是從來不會顧及的,新版的武戲甚至有了些武俠高手對決(卻又不會有畫虎類犬)的味道,我想剪輯也是功不可沒。大戰戯也拍得很有條理,曹袁的關渡大戰,先出什麽,再出什麽(弓箭、戰車、鐵騎什麽的,順序記不清了),還有一些新穎的作戰武器(我記得最清楚的有一個長滿大鉄刺的粗鉄棍,簡直像個擀麵杖一樣,滾過去就是一片血路)也讓觀衆記憶深刻。另外如關羽斬顔良文醜,溫酒斬華雄,以及趙云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鎮等等,都拍得不馬虎。大場面的電腦特技用得也恰到好處,難得地沒有顯得很假。不過,很遺憾,網友似乎不太買帳,也許大家現在好萊塢大片看多了,已經看不上這種水平的動作場面了,但是這樣比較並不公平,同樣是斥巨資,一個是拍一部兩、三小時的濃縮作品,一個是拍一套九十多集的巨型電視劇,這是不能放在同一個水平面比較的。能在如此浩大史詩大戲裏把武戲拍得如此精致精心,是無論如何值得竪大拇指鼓勵的。
第三點就是我看戯最看重的演員和演技了。而新版的諸位演員也令人有諸多驚喜,當然,有一小部分令人失望,但幾個非常重要的撐起整部戯的主角我都相當喜歡(狐狸丞相剛出場,所以暫時還不好説,另外江東那邊的諸如周都督和神童孫仲謀也只能說個第一印象),而一些容易讓人遺忘的配角也意外地閃閃發光,像點點繁星一樣為這部大戲增色。
好,預備~~~ go!首先說說皇叔--劉備字玄德(于和偉)。簡單地說,看了新版的劉備,才恍然大悟原來老版的劉備是個敗筆。應該說,老版劉備明顯臉譜化了,庸庸懦懦,整天以淚洗面,我當時也納悶,這麽一個人,為什麽能讓戰鬥力超S級別的關/張/趙死心塌地,讓智力超S級別的諸葛亮肝腦塗地死而後已呢?!這實在是説不通啊。看了新版劉備,這些疑惑完全解開了,如果歷史上的劉備真的是這樣一個人,那麽不難理解爲什麽他那麽有“俘獲力”了。一開始看新版劉備,並沒有什麽感覺,但是卻漸入佳境,發現這個劉備的魅力就像是藏在瓦礫裏的鑽石一般,堅毅/隱忍/志向或許乍看之下發現不了,但是細看卻都能從深邃的目光裏顯露出來。這不是一個第一眼發光的人物,卻越看越讓人喜愛,越讓人傾倒於人物的魅力。很多人說劉備腹黑,嘿嘿,怎麽說呢,現在腹黑也快變成褒義詞了,而且劉備要是個真傻子,怎麽可能鎮得住手底下那麽花團錦簇的一群文武,所以,腹黑是好詞,好詞。=)新三國把劉備的仁義面表現得還是比較足的,只要是勤王扶漢的戰役,劉備無論自己是否勢單力薄,都一定前往參戰,比如: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參戰的哪個不是家大業大名氣大的一方豪強(看來漢朝是非常看重出身的,曹阿瞞就因爲出身單薄被罵了多少次閹宦之後),級別不夠的哪敢來現眼,而只有我們心思“單純”、志向比天的劉備帶著關張憨憨地就來了,無怪乎火眼金睛的曹阿瞞第一眼就發現此人是超級潛力股而套近乎之;還有後來的曹操討伐袁朮(因袁朮憋不住稱帝),下詔讓天下諸侯共討之,結果沒有任何人奉詔,只有劉備帶著那點可憐的兵來了,讓曹阿瞞好生為難啊(殺他實在不好意思,不殺以後實在不好過)。諸如此類明知沒有勝算,卻逆天而為的舉動,劉備可沒少做,因此“仁義”二字的鋪墊是很充分的。私以爲,新版劉備有場戯令人印象尤其深刻:荊州劉表病重,讓劉備代理主持荊州一次重要的政治活動(忘了具體是什麽了),結果蔡瑁又佈下刀斧手要害劉備,公子劉琪知道後,趕緊叫劉備逃走,當時劉備的表情和説辭令人尤其辛酸:這麽多年來,屢戰屢敗,毫無建樹不說,還時不時要流離失所,棄家逃命,實在是累了,想放棄了,不想再逃了,小人要殺我,就讓他們來吧,新版劉備此處的表演精彩到位,把那種二十幾年來的憋屈隱忍,疲憊不堪,英雄末路的感覺抓得很准,人物一下就立體起來了。
另外還有一點,新版劉備並不常哭,但幾次哭都很自然到位,一次是徐元直幫助他大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這麽多年來,這可是第一次這麽痛快地大敗曹操的主將,所以那股憋了多年的戰敗的委屈頓時就稀里嘩啦變成眼淚了。還有一次自然是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見到諸葛狐狸之後,立刻三拜九叩地苦求他出山相助,這場哭戯也很真摯自然。總之,新版劉備是所有主角中最大的驚喜。我寧願相信歷史上的劉備就是這樣的人。
接下來說說曹操字孟德(陳建斌)。這大概是新三國頗受爭議的角色。陳曹操的表演到底好不好,也只能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了。我反正是喜愛的。不過首先重申,我也非常喜歡鮑國安的曹操,鮑曹操絕對是一個經典的、教科書級別的曹操。所以,如果鮑版太先入爲主,陳版就有可能入不了眼,為什麽,因爲陳曹操實在是太痞子了(哈哈)。記得許攸就一語道破啊,曹阿瞞,你就是個痞子(還是流氓?)!陳曹操雖然很痞很喜感,卻非常生氣十足,人物飽滿,並非不能讓人信服。歷史上的曹操不是什麽君子,對於尋常的道德禮數不甚在意,一心光明正大做小人,豪邁厚臉打天下,而且詭計多端,這些私以爲陳曹操還是都表現出來了。只是他的個人風格比較明顯,也可以理解有些人不喜歡這個版的曹操。不過,我倒是大愛這個一點兒也不端著,也頗有人格魅力的曹操,尤其喜歡曹操與臣下之間的互動。
說到曹操和臣下互動,那就來說說新版裏面那些閃亮的配角。其實,老版有名字的出場人物似乎比新版要多,但是大多數人物形象太單薄,毫無滋味可言。而新版雖然刪除了不少大家都認爲一定會出現的人物,卻集中精力詮釋了一些配角,而這些配角的表演也很成功,這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曹操的謀士荀彧,我很喜歡荀彧的面相,覺得他無論何時都是胸有成竹,萬事逃不脫我眼的從容表情,與曹操之間也十分有默契,而且耳朵又大又向兩邊彎,怎麽看都像只老狐狸。許褚也是個令人喜愛的武將,尤其是被荀彧老狐狸挑撥了兩句以後,許褚拿著刀要去殺貂嬋,正碰上貂嬋舉劍自刎,曹操惱怒得不行,大罵許褚你個匹夫,讓許褚去領30軍棍,後來又改變主意免了,而憨憨的許褚卻說“別介,我去領,去領。”後面怒殺許攸的戯也特別精彩。發現曹/許/荀真是無比有愛啊(唉,這戯真看得我三觀不正了)。還有諸如許攸和田豐在新版也立體多了。
有點可惜郭嘉的戯太少了,曹操的智囊團主要刻畫荀彧了,其實郭嘉是曹操最器重的謀士之一,絕對不遜色於荀彧,是大大有戲可寫的,不知道爲何新版把郭奉孝給無視了,連病死時都一句沒提。沒提太史慈也令人可惜,不過私以爲新版的小霸王孫策有點弱,所以大概連孫策的好哥們太史慈一併無視了,老版孫策收服太史慈可是花了大篇幅描述的啊。
新版的關羽稍令人失望。不能說于榮光演得不好,但是氣場這個東西就是很奇妙,老版關羽的氣場特別強,鳳眼一挑就令人眼睛一亮,而新版關羽平庸了,存在感比較弱。不能說演得差,只是既然是三國,那麽對某幾個角色的要求就會特別的高,比如諸葛亮,比如曹操,比如周瑜,再比如關羽,因爲這幾個是撐起三國的主樑。
很多人說新版張飛慘不忍睹,我倒挺喜歡這個張飛,那張小貧嘴還挺來勁,劉備捏他耳朵那次也令人啼笑皆非。但是對於張飛那個披頭散髮的造型不太滿意。
江東暫時不評論,不過孫權大帝的第一印象是城府好深,好陰的一個人那。
還有諸葛狐狸軍師也剛出場,暫時還說不出什麽,只有一句,狐狸軍師絕對是三國第一美人!!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10/12/2010
頭疼腦熱的一天,好久沒生病了,想不到來勢如此兇猛。
有些擔心Onyx,小子一個多星期沒出現了,是不是決定出遠門流浪去了?
狂風暴雨的夜晚,電閃雷鳴了半宿。發現自己越大反而越開始怕打雷,真是~~~
昨晚正經用Derwent的sketch pencils畫瞄瞄,那感覺真是奇妙,鉛筆裏似乎摻了油一般,筆觸
果然不同。
原本以爲我不會涉足油畫的,但是最近又有些感興趣了,或許以後真的會涉足也說不定~~~
有些擔心Onyx,小子一個多星期沒出現了,是不是決定出遠門流浪去了?
狂風暴雨的夜晚,電閃雷鳴了半宿。發現自己越大反而越開始怕打雷,真是~~~
昨晚正經用Derwent的sketch pencils畫瞄瞄,那感覺真是奇妙,鉛筆裏似乎摻了油一般,筆觸
果然不同。
原本以爲我不會涉足油畫的,但是最近又有些感興趣了,或許以後真的會涉足也說不定~~~
Friday, October 8, 2010
今天要買報紙紀念一下
2010年10月8日,這一天應該要記住。
中國終于獲得了許多中國人朝思暮想許久的諾貝爾和平獎。
讓袁騰飛老師說着了,如果中國獲諾貝爾獎,那只能是和平獎。我記得袁老師說的是:如果馬英九和胡總有大智慧,解散國軍和共軍,兩岸永不言戰爭,那麽兩人可以聯袂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當然,這是一個美好的烏托邦式的夢想。我們對於中華這塊土地都不陌生,也應該知道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出現不了這樣有大智慧的偉人。
但是偶爾出現一個像劉曉波這樣的異議份子還是可能的。天朝外交部的反應還是那老掉牙的幾句,強烈譴責諾貝爾委員會這一決定,譴責這麽做是在褻瀆諾貝爾獎的精神,並揚言會傷害中挪關係。
雖然諾貝爾獎本身不無其諷刺性(諾貝爾本人就是TNT的發明者),諾貝爾獎也不可能完全與政治/國際形勢無關,但是如果把外交部比喻為一向自詡為大國的天朝的嘴,那麽這張嘴的説話水平和演講能力實在是太低劣了。
不同的文化大概都有一個核心式的complex,比如西方文化中對於“英雄”之渴望和嚮往的complex。那麽東方文化呢?或者說華夏文化呢?可以說天朝那無法忘卻,有刻骨記憶的complex是它“唯我獨尊、天下第一的地位”嗎?在幾百年前,各國還沒有連成一片網絡的時候,或許天朝還可以自欺欺人地活在這個夢裏面,但是現在,你丫騙誰呢!在許許多多的場合上,從國家級的到地方的,從上至下,都能夠感覺到天朝太想把自己做大了,太想讓全世界佩服它了。但是現在的天朝給全世界的印象可能快成惡霸了吧?(當然,美國也好不到哪裏去。)以爲自己義正詞嚴、義憤填膺,但實際上做得是最沒有風度,最氣量狹小的事情。天朝這次因把諾貝爾獎頒給劉曉波而感到憤怒並揚言要危及兩國關係,而挪威政府的回應是:that is a petty thing for a world power to do。
什麽時候,我們偉大、親愛的天朝才能明白過來(其實我相信你只是在裝傻),金錢和軍隊是買不來“敬”的,只能買來“畏”。
人類社會早應該走出了“説話不是犯罪”這個階段了。而我們親愛的天朝,還可悲的停留在“今天,[敏感詞]委員會頒發[敏感詞]和平獎予溜曉缽”的時代。
中國終于獲得了許多中國人朝思暮想許久的諾貝爾和平獎。
讓袁騰飛老師說着了,如果中國獲諾貝爾獎,那只能是和平獎。我記得袁老師說的是:如果馬英九和胡總有大智慧,解散國軍和共軍,兩岸永不言戰爭,那麽兩人可以聯袂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當然,這是一個美好的烏托邦式的夢想。我們對於中華這塊土地都不陌生,也應該知道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出現不了這樣有大智慧的偉人。
但是偶爾出現一個像劉曉波這樣的異議份子還是可能的。天朝外交部的反應還是那老掉牙的幾句,強烈譴責諾貝爾委員會這一決定,譴責這麽做是在褻瀆諾貝爾獎的精神,並揚言會傷害中挪關係。
雖然諾貝爾獎本身不無其諷刺性(諾貝爾本人就是TNT的發明者),諾貝爾獎也不可能完全與政治/國際形勢無關,但是如果把外交部比喻為一向自詡為大國的天朝的嘴,那麽這張嘴的説話水平和演講能力實在是太低劣了。
不同的文化大概都有一個核心式的complex,比如西方文化中對於“英雄”之渴望和嚮往的complex。那麽東方文化呢?或者說華夏文化呢?可以說天朝那無法忘卻,有刻骨記憶的complex是它“唯我獨尊、天下第一的地位”嗎?在幾百年前,各國還沒有連成一片網絡的時候,或許天朝還可以自欺欺人地活在這個夢裏面,但是現在,你丫騙誰呢!在許許多多的場合上,從國家級的到地方的,從上至下,都能夠感覺到天朝太想把自己做大了,太想讓全世界佩服它了。但是現在的天朝給全世界的印象可能快成惡霸了吧?(當然,美國也好不到哪裏去。)以爲自己義正詞嚴、義憤填膺,但實際上做得是最沒有風度,最氣量狹小的事情。天朝這次因把諾貝爾獎頒給劉曉波而感到憤怒並揚言要危及兩國關係,而挪威政府的回應是:that is a petty thing for a world power to do。
什麽時候,我們偉大、親愛的天朝才能明白過來(其實我相信你只是在裝傻),金錢和軍隊是買不來“敬”的,只能買來“畏”。
人類社會早應該走出了“説話不是犯罪”這個階段了。而我們親愛的天朝,還可悲的停留在“今天,[敏感詞]委員會頒發[敏感詞]和平獎予溜曉缽”的時代。
Friday, October 1, 2010
多雨的秋天
這個星期的雨水多得令人驚慌,總覺得這座年邁的大島承受不住那麽多甘露。家門口的街道流成了小河,每個街角都翻起了浪花,讓我想到那年在雲南的點蒼上裏淌過的山溪,可惜就差了幾尾彩色小魚兒。
這麽大的雨,沒有期待貓會來,但是這幾天,灰白(虎妞)每天早上都蹲在窗戶外面的窗沿上等我。她見到我媽媽沒有反應,見到我才會有動靜,看來貓是認人的,不光能憑氣味和聲音辨別人,多少也可以通過相貌辨別。虎妞冒雨前來吃飯是有點反常的,據説貓很不喜歡把自己的毛弄濕,感冒了可不是小事,所以我總懷疑虎妞會不會懷了小貓,雖然摸過她的肚子,沒覺得有變大,但是小貓體積很小,所以還很難説。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可以解釋為何胃口變大了。我給了她一整個罐頭,她吃了幾口,雨下得越來越急了,虎妞猶豫了片刻,還是決定放棄食物去躲雨了,看來今天晚上她還會大吃一頓。
清晨閲讀,應該是很不錯的感覺。現在的睡眠比以前淺,天不亮就半醒了,與其無謂輾轉反側,不如起來讀書,用優美的文字展開一天,不失為好事。有時候很慶幸,上天讓我擁有喜歡文字、喜歡藝術的神經,雖然都還只是門外漢,但是這麽一個荒唐的世界,能夠比優美的文字和藝術還值得留戀的東西不算多。
無意中翻開了董橋的一本散文集,《舊時月色》。我應該是沒有聽説過董橋這個名字的,但很奇怪,總覺得這名字似曾相識,翻開粗粗一看,是很細膩的描寫風格,口齒吟香,或許讀多了會像高級奶油吃多了有點膩,偶爾讀來卻十分享受。全都是懷舊的文章,大多數人都作古了,許多文章裏談及到古董,字畫、書札什麽的,這是我喜歡讀和了解的。
這麽大的雨,沒有期待貓會來,但是這幾天,灰白(虎妞)每天早上都蹲在窗戶外面的窗沿上等我。她見到我媽媽沒有反應,見到我才會有動靜,看來貓是認人的,不光能憑氣味和聲音辨別人,多少也可以通過相貌辨別。虎妞冒雨前來吃飯是有點反常的,據説貓很不喜歡把自己的毛弄濕,感冒了可不是小事,所以我總懷疑虎妞會不會懷了小貓,雖然摸過她的肚子,沒覺得有變大,但是小貓體積很小,所以還很難説。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可以解釋為何胃口變大了。我給了她一整個罐頭,她吃了幾口,雨下得越來越急了,虎妞猶豫了片刻,還是決定放棄食物去躲雨了,看來今天晚上她還會大吃一頓。
清晨閲讀,應該是很不錯的感覺。現在的睡眠比以前淺,天不亮就半醒了,與其無謂輾轉反側,不如起來讀書,用優美的文字展開一天,不失為好事。有時候很慶幸,上天讓我擁有喜歡文字、喜歡藝術的神經,雖然都還只是門外漢,但是這麽一個荒唐的世界,能夠比優美的文字和藝術還值得留戀的東西不算多。
無意中翻開了董橋的一本散文集,《舊時月色》。我應該是沒有聽説過董橋這個名字的,但很奇怪,總覺得這名字似曾相識,翻開粗粗一看,是很細膩的描寫風格,口齒吟香,或許讀多了會像高級奶油吃多了有點膩,偶爾讀來卻十分享受。全都是懷舊的文章,大多數人都作古了,許多文章裏談及到古董,字畫、書札什麽的,這是我喜歡讀和了解的。
Wednesday, September 22, 2010
找到一个像四爷的人了
因爲喜歡孟飛的老武打片(話說這年頭還有人知道誰是孟飛、田鵬嗎),所以一路搜尋,想不到誤打誤撞上“雍正、小蝶、年羹堯”這部大概是90年代的清裝劇,孟飛飾演康熙。
自從看過焦晃在雍正王朝裏面詮釋的康熙之後,他就成爲了我唯一認可的康熙。孟飛非常成功的詮釋了帥氣灑脫的方世玉、同樣帥氣又頗解風情的元帥(俠影留香),但是他顯然咬不動“康熙”這塊“硬骨頭”。當然了,“雍小年”這部戯絕對鬼扯到地老天荒,所以我也不會正經去評論這部戯,不過,倒讓我發現到一個有趣的事情,那就是,飾演雍正的庹宗華竟然跟歷史上的胤禎非常神似:
自從看過焦晃在雍正王朝裏面詮釋的康熙之後,他就成爲了我唯一認可的康熙。孟飛非常成功的詮釋了帥氣灑脫的方世玉、同樣帥氣又頗解風情的元帥(俠影留香),但是他顯然咬不動“康熙”這塊“硬骨頭”。當然了,“雍小年”這部戯絕對鬼扯到地老天荒,所以我也不會正經去評論這部戯,不過,倒讓我發現到一個有趣的事情,那就是,飾演雍正的庹宗華竟然跟歷史上的胤禎非常神似:
庹宗華的雍正
歷史上的雍正
眉眼之間的感覺真的非常像,如果不是因爲這戯拍得實在太鬼扯,基本就是批了瓊瑤皮的古裝戯,或許我真的會看一看。真可惜,如果雍正王朝裏讓庹宗華來演四爺(前提是演技要過硬),那可真有點活見鬼了。
Monday, September 20, 2010
morsel of thought
Sometimes the world doesn’t seem big enough
For the infinite complexities and workings of a human mind
Treading a path of confusion and brooding fury
Engulfed in the sea of dark, devious woods called mortality
I feel my sanity wearing thin
With one hand
Desperately hanging on to straws of reason and comfort
The precious few loved ones of this pathetic and timed existence
Yet with the other
I’ve done nothing but lashing out hurtful words and raging accusations
Hurting our loved ones
Tis one thing we excel at, among many others
For the infinite complexities and workings of a human mind
Treading a path of confusion and brooding fury
Engulfed in the sea of dark, devious woods called mortality
I feel my sanity wearing thin
With one hand
Desperately hanging on to straws of reason and comfort
The precious few loved ones of this pathetic and timed existence
Yet with the other
I’ve done nothing but lashing out hurtful words and raging accusations
Hurting our loved ones
Tis one thing we excel at, among many others
Thursday, September 16, 2010
Its time to rate the Pendergasts
I can't believe its been about 12 years since I first picked up the Relic while in high school. Relic is the first in the Pendergast series and, in my opinion, still the best to date. I'm really fortunate to have picked up this book, in a drug store, I believe, because I was drawn in by the spine-chilling cover design. Too bad, there is a new edition with, in my opinion, a much blander cover. There have been so far around 10 Pendergast books and, I've actually read all but one and kudos to me for subconsciously turning into an official Preston/Child fan. I suppose its time to rate them all...in chronological order
The Relic -- ★★★★★
Pendergast's debut, still pretty human in this one (grin). If any of them deserves a five star, its the Relic.
The Reliquary -- ★★★☆
Sequal to Relic. I could not for the world of it get ov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rumpy but nice professor. I get the feeling, P/C simply ran out of good villains to render a climactic ending.
Cabinet of Curiosities -- ★★★★
Solid, strong, creepy as hell suspense/thriller. And 891 Riverdrive mansion, what a house!!
Stilllife of Crows -- ★★★☆
One of the standalone cases. I'd like to think of it as Pendergast taking a small detour while on vacation.
Brimstone --★★★★
First of the Diogenes series. Pretty solid addition to the series.
Dance of Death & Book of Dead -- ★★★
Should really be combined into one book. Both rather mediocre. Pendergast going through internal struggling and facing up to his worst fears. I really need to re-read these two.
Wheel of Darkness -- ★★★
Standalone. This is my least favorite of the series. Not that the writing is bad. The writing is consistently decent. But I find it extremely hard to accept the whole idea behind this "quest"....its morally flawed.
Fever Dream -- ★★★★
This one gets 4 stars because the whole book focuses on Pendergast, and its a Pendergast we've never seen before. He is extremely pissed off from beginning till end, on the verge of losing his otherwise steel-like self
control more than once in the book, he is ruthless and relentless after the villains. And he definitely shows emotions. In short, Pendergast is very human for the first time. I was flabbergasted when I read one of the latter chapters where Pendergast had a "little fun" with those swamp guys....Is this REALLY the Pendergast we thought we know??? But overall, the story starts out very strong, and kinda falls flat towards the end. Actually, the story doesn't really end, it beckons a sequal....
The Relic -- ★★★★★
Pendergast's debut, still pretty human in this one (grin). If any of them deserves a five star, its the Relic.
The Reliquary -- ★★★☆
Sequal to Relic. I could not for the world of it get ov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rumpy but nice professor. I get the feeling, P/C simply ran out of good villains to render a climactic ending.
Cabinet of Curiosities -- ★★★★
Solid, strong, creepy as hell suspense/thriller. And 891 Riverdrive mansion, what a house!!
Stilllife of Crows -- ★★★☆
One of the standalone cases. I'd like to think of it as Pendergast taking a small detour while on vacation.
Brimstone --★★★★
First of the Diogenes series. Pretty solid addition to the series.
Dance of Death & Book of Dead -- ★★★
Should really be combined into one book. Both rather mediocre. Pendergast going through internal struggling and facing up to his worst fears. I really need to re-read these two.
Wheel of Darkness -- ★★★
Standalone. This is my least favorite of the series. Not that the writing is bad. The writing is consistently decent. But I find it extremely hard to accept the whole idea behind this "quest"....its morally flawed.
Fever Dream -- ★★★★
This one gets 4 stars because the whole book focuses on Pendergast, and its a Pendergast we've never seen before. He is extremely pissed off from beginning till end, on the verge of losing his otherwise steel-like self
control more than once in the book, he is ruthless and relentless after the villains. And he definitely shows emotions. In short, Pendergast is very human for the first time. I was flabbergasted when I read one of the latter chapters where Pendergast had a "little fun" with those swamp guys....Is this REALLY the Pendergast we thought we know??? But overall, the story starts out very strong, and kinda falls flat towards the end. Actually, the story doesn't really end, it beckons a sequal....
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讀paper back的輕鬆時光
前段時間發瘋似的搜羅了差不多一打paperback推理小説。
我記得那天走進B&N的時候,設在書店一進門處就是nook的展示和銷售台,平時這裡是沒有人的。我向展示台上的nook多看了幾眼,那天展示台裏站著一個銷售員,有點小cute。他馬上問我,要不要"give you a nook tour",當時我差點脫口而出,"I've been hesitating between nook and kindle",還好及時gave myself a mental slap in the face。總之我回答“no, thanks”的速度慢了一點,誰知此男嘴角一翹笑了笑說,"you thought for a while" (did i mention he is cute?),ah, darn it, don't tempt me! I'm already losing this battle against e-books! And truth be told, I'm slightly more inclined over kindles, but it was stupid of me to almost blurt that out right in B&N~~~ anyways~~~ having resisted another round of e-book attack (and that cute grin), I hurried downstairs to the paperback section (and why am I writing in English???)
總之,跑題了,今天的思緒非常散亂~~~想買一些“女性”的paperback mysteries,完全是因爲想讀一些輕鬆的書,適合在星期天下午,喝午茶的時候,在開滿鮮花的院子裏,或者海灘邊讀的那類書。所以,對於推理本身的質量,我是沒有過高期待的。還好沒有過高的期待,雖然都是paperback,但是書跟書比也確實能看出差距,我讀paperback推理小説是從Preston 和Child開始的,他們的小説應該是懸疑/驚悚類,比純推理類要更豐富,因爲起點比較高,所以現在讀大多數女性作家的推理小説,基本上都是波瀾不驚、以看個熱鬧、打發時間這類心情去讀。第一本讀完的"How to Wash a Cat",總體感覺是,作者的文筆有點過於花俏,雖然我挺喜歡她塑造的Montgomery Carmichael這個人,但是文筆太囉嗦了一點。後面讀的兩本Bibliophile Mysteries,應該說,這不能太算推理小説,比較像言情小説,我有點懷疑作家以前是不是寫過言情劇本,因爲我發現裏面的言情橋斷挺多,寫得還不錯,我也挺喜歡讀,以至於到現在,誰是兇手我已經無所謂,但是卻很期待讀女主角周旋於幾個帥哥之間的橋斷,哦,而且裏面出現的男性角色幾乎個個都很帥(=.=)。以前上大學的時候,有段時間也瘋狂讀過中文的言情小説,我發現,無論是用英文寫,還是中文寫,好多橋斷、甚至具體的句子/用詞,都很相似,我都能在腦子裏實時把那些英文句子視譯成我非常熟悉的中文言情小説用爛的句子,所以經常會心一笑。比如說,His(the hot buck)eyes narrowed, lips thinned(他眯起了雙眸,薄唇緊抿); his piercing, all-knowing gaze (他銳利的目光似乎可以穿透一切);his lips curled into a sensual grin (他唇角勾起一絲性感的笑)之類的,讀到這些“久違”的句子,我都快笑翻了,看來英文讀者也吃這一套啊~~~
我記得那天走進B&N的時候,設在書店一進門處就是nook的展示和銷售台,平時這裡是沒有人的。我向展示台上的nook多看了幾眼,那天展示台裏站著一個銷售員,有點小cute。他馬上問我,要不要"give you a nook tour",當時我差點脫口而出,"I've been hesitating between nook and kindle",還好及時gave myself a mental slap in the face。總之我回答“no, thanks”的速度慢了一點,誰知此男嘴角一翹笑了笑說,"you thought for a while" (did i mention he is cute?),ah, darn it, don't tempt me! I'm already losing this battle against e-books! And truth be told, I'm slightly more inclined over kindles, but it was stupid of me to almost blurt that out right in B&N~~~ anyways~~~ having resisted another round of e-book attack (and that cute grin), I hurried downstairs to the paperback section (and why am I writing in English???)
總之,跑題了,今天的思緒非常散亂~~~想買一些“女性”的paperback mysteries,完全是因爲想讀一些輕鬆的書,適合在星期天下午,喝午茶的時候,在開滿鮮花的院子裏,或者海灘邊讀的那類書。所以,對於推理本身的質量,我是沒有過高期待的。還好沒有過高的期待,雖然都是paperback,但是書跟書比也確實能看出差距,我讀paperback推理小説是從Preston 和Child開始的,他們的小説應該是懸疑/驚悚類,比純推理類要更豐富,因爲起點比較高,所以現在讀大多數女性作家的推理小説,基本上都是波瀾不驚、以看個熱鬧、打發時間這類心情去讀。第一本讀完的"How to Wash a Cat",總體感覺是,作者的文筆有點過於花俏,雖然我挺喜歡她塑造的Montgomery Carmichael這個人,但是文筆太囉嗦了一點。後面讀的兩本Bibliophile Mysteries,應該說,這不能太算推理小説,比較像言情小説,我有點懷疑作家以前是不是寫過言情劇本,因爲我發現裏面的言情橋斷挺多,寫得還不錯,我也挺喜歡讀,以至於到現在,誰是兇手我已經無所謂,但是卻很期待讀女主角周旋於幾個帥哥之間的橋斷,哦,而且裏面出現的男性角色幾乎個個都很帥(=.=)。以前上大學的時候,有段時間也瘋狂讀過中文的言情小説,我發現,無論是用英文寫,還是中文寫,好多橋斷、甚至具體的句子/用詞,都很相似,我都能在腦子裏實時把那些英文句子視譯成我非常熟悉的中文言情小説用爛的句子,所以經常會心一笑。比如說,His(the hot buck)eyes narrowed, lips thinned(他眯起了雙眸,薄唇緊抿); his piercing, all-knowing gaze (他銳利的目光似乎可以穿透一切);his lips curled into a sensual grin (他唇角勾起一絲性感的笑)之類的,讀到這些“久違”的句子,我都快笑翻了,看來英文讀者也吃這一套啊~~~
Wednesday, September 1, 2010
Kindle or Not Kindle? That is the question~~~
觀察電子圖書已經很久了,一直舉棋不定。
這種產品相對來說較新(雖然技術可能並不新),所以一上市就購買可能並不明智。可是對於究竟什麽時候纔是合適的購買時機,卻並不清楚。
每次到amazon網站,首頁永遠是Kindle的廣告;每次去B&N,櫥窗裏也總是Nook的廣告,所以一直有些心動,但又覺得還是再等等、再等等。
數碼相機的發明讓底片式相機幾乎銷聲匿跡,那麽電子圖書的風行會不會有一天也讓紙張圖書銷聲匿跡呢?這是我不太願意去想象的。如果生活裏沒有紙張圖書,似乎總覺得相當不習慣,而且,圖書館要怎麽辦呢?紙張圖書在可預見的未來應該還是會存在下去的吧~~~
我喜歡拿著實體書的感覺,紙張和油墨的氣味、翻過每一頁書的充實感、在空白處寫筆記的感覺、以及書架上一排排一列列的擺滿圖書的感覺,都是電子書無法替代的。當然,電子書的好處也很多:可以同時攜帶上千本書,體積十分輕便大概是對我來説最具説服力的賣點。我覺得我大概遲早會購入電子書,但現在比較猶豫的一點是會不會等有了電子書之後,還是會繼續購買紙張書呢=.=。而且,電子的東西,總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雖然可以備份,但一不小心,還是會呼啦一下,所有的東西都消失了。因此可靠性也是一個不確定因素~~~
這種產品相對來說較新(雖然技術可能並不新),所以一上市就購買可能並不明智。可是對於究竟什麽時候纔是合適的購買時機,卻並不清楚。
每次到amazon網站,首頁永遠是Kindle的廣告;每次去B&N,櫥窗裏也總是Nook的廣告,所以一直有些心動,但又覺得還是再等等、再等等。
數碼相機的發明讓底片式相機幾乎銷聲匿跡,那麽電子圖書的風行會不會有一天也讓紙張圖書銷聲匿跡呢?這是我不太願意去想象的。如果生活裏沒有紙張圖書,似乎總覺得相當不習慣,而且,圖書館要怎麽辦呢?紙張圖書在可預見的未來應該還是會存在下去的吧~~~
我喜歡拿著實體書的感覺,紙張和油墨的氣味、翻過每一頁書的充實感、在空白處寫筆記的感覺、以及書架上一排排一列列的擺滿圖書的感覺,都是電子書無法替代的。當然,電子書的好處也很多:可以同時攜帶上千本書,體積十分輕便大概是對我來説最具説服力的賣點。我覺得我大概遲早會購入電子書,但現在比較猶豫的一點是會不會等有了電子書之後,還是會繼續購買紙張書呢=.=。而且,電子的東西,總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雖然可以備份,但一不小心,還是會呼啦一下,所有的東西都消失了。因此可靠性也是一個不確定因素~~~
Tuesday, August 31, 2010
又進入book stock up season~~~
Books, Cats, and Bloody Murders!!! What more could you ask for? These are the perfect ingredients likely making up an ideal book that I will avidly add to my already sprawling "collection" (more like random motleys of books, really). But anyways, I am totally bewitched by mysteries (as I've always been) that involve cats, little remote/scenic towns, libraries, herbs, cheese/flower shops, decadent cuisines, and....you get the idea~~~ so with these long list of keywords in mind (meaning MANY potential targets), I headed to my local B&N (for lack of better options) and started browsing up and down the mystery aisles....and.....ta da~~~~ here are the finds of the day~~~~ (I'm such a hopelessly bibliophile-spendthrift)
Kate Carlisle - Homicide in Hardcover (The Bibliophile Mysteries)
Kate Carlisle - If Books Could Kill (The Bibliophile Mysteries)
Lorna Barrett - Bookmarked for Death (The Book Town Mysteries)
Avery Aames - The Long Quiche Goodbye (The Cheese Shop Mysteries)
and finally... (for the moment, at least)
Nancy Pickard - The Secret Ingredient Murders (A Eugenia Potter Mystery)
Oh, and the one I'm reading right now...you know, I DO believe I was meant to pick up this book which triggered a whole new passion for this mystery genre I never paid much attention to before. The other day, I just sauntered into the B&N as I always do, and I was supposedly looking for Victorian Period novels, but I just happened to shot a random glance at the mystery shelves, and this book stood itself out...I saw the cover and I just had to have it...
Rebecca M. Hale - How to Wash a Cat
And I discovered Susan Wittig Albert, she writes the China Bayles Herb Mysteries and the Cottage Tales of Beatrix Potter Mysteries, and other Victorian/Edwardian setting mysteries!! Imagine the delight of finding an author that writes all the "right things"!!! (Well, they are RIGHT things to me). Anyways, I couldn't wait logging into my Amazon account...i know, i know...and then I read her blog, and found this lovely lovely saying:
I have always imagined that Paradise will be a kind of library.--Jorge Luis Borges
I meow for that~~~~
Monday, August 30, 2010
Blick + Kitties
本以爲天氣就這麽轉涼入秋,誰知雨水一停,氣溫立刻直升,據説這個星期都將是90多度,看來還需耐心等候我期待的秋冬。
不知不覺,在新家已經快住滿了一個四季
不知不覺,經常看綠色的眼睛已經不再疲勞
不知不覺,Onyx已經長成了大貓
不知不覺,韶光在一天天地逝去,歲月一天天地攀上眉梢鬢角
又去了一趟Blick Art Store,果然是守不住錢包的地方(= . =)購入了一套Derwent Sketch Set,和本來說不需要的Derwent Drawing Pencils(24)。這套24色鉛筆的質感和Prismacolor Premier完全不同,似乎油性成分更多一些,色彩果然非常適合畫鉛筆素描,都是穩重成熟的綠色系列、藕色系列、和焦黃至棕色系列,沒有任何鮮豔幼稚的顔色,在紙張上著色的感覺幾乎像pastel。我直到前幾天才知道,原來oil pastel就是小學時候美術老師經常說的“油畫棒”。我一直搞不清楚油畫棒和蠟筆之間的差別,其實是不同的(=.=|||) 。本來說只想用彩色鉛筆畫工筆畫的,現在也開始同時練習用graphite pencil畫pencil sketch和drawing,畫sketch真的很過癮,尤其是畫陰影明暗的時候。另外,一些小工具也必不可少,包括:暈開顔色的paper stump(這個東西無敵好用),還有白色的pastel pencil,也有暈色的效果,還有一把小刷子,用來刷掉鉛筆渣滓,另外最好也備一張砂紙,用於摩筆頭。有了這些便利的小工具,真如虎添翼~~~~~
不知不覺,在新家已經快住滿了一個四季
不知不覺,經常看綠色的眼睛已經不再疲勞
不知不覺,Onyx已經長成了大貓
不知不覺,韶光在一天天地逝去,歲月一天天地攀上眉梢鬢角
又去了一趟Blick Art Store,果然是守不住錢包的地方(= . =)購入了一套Derwent Sketch Set,和本來說不需要的Derwent Drawing Pencils(24)。這套24色鉛筆的質感和Prismacolor Premier完全不同,似乎油性成分更多一些,色彩果然非常適合畫鉛筆素描,都是穩重成熟的綠色系列、藕色系列、和焦黃至棕色系列,沒有任何鮮豔幼稚的顔色,在紙張上著色的感覺幾乎像pastel。我直到前幾天才知道,原來oil pastel就是小學時候美術老師經常說的“油畫棒”。我一直搞不清楚油畫棒和蠟筆之間的差別,其實是不同的(=.=|||) 。本來說只想用彩色鉛筆畫工筆畫的,現在也開始同時練習用graphite pencil畫pencil sketch和drawing,畫sketch真的很過癮,尤其是畫陰影明暗的時候。另外,一些小工具也必不可少,包括:暈開顔色的paper stump(這個東西無敵好用),還有白色的pastel pencil,也有暈色的效果,還有一把小刷子,用來刷掉鉛筆渣滓,另外最好也備一張砂紙,用於摩筆頭。有了這些便利的小工具,真如虎添翼~~~~~
Tuesday, August 24, 2010
久違的夏日照片
折騰了好久,終于有照片了。這些都是這個夏天的回憶~~~
“家貓”Onyx -- 一臉睡眼惺忪的大爺樣,這是最熱的那段時間
Onyx 2010年夏天最美的照片
“家貓”肥二 - 肥二是個十足的小霸王,稍不稱心如意就揮起爪子給個耳光,不過肥二最近和灰白出雙入對起來了 ^.^
這盆“爛草”總算不負苦心,也好歹開了幾朵小花,仔細看其實還是挺精細的花
海棠花自從放到院子裏,充分沐浴在陽光裏之後,就瘋狂地開花
下過雨後,平時貌不驚人的草竟然開出這麽清麗脫俗的鈴鐺花
太漂亮了,再放一張
院子裏種了瓜類植物,所以黃顔色的花很多,但還是這朵最嬌嫩
院子雖然很一般,但還是有玫瑰的,可是只有一朵(=.=)
久違了的藍色小蜻蜓,這麽説來,好多年沒有見過蜻蜓了,蜻蜓果然喜歡在尖尖的東西上停留
這兩天下雨了,已經是秋雨的味道,風亦似秋風,風中聽見了冬天的腳步聲~~~
Wednesday, August 18, 2010
Those magical crazy cat moments~~~
原來crazy cat lady就是這樣煉成的啊,不知不覺已經逐漸向貓奴的方向邁進了。不過,貓這種神秘莫測的生物,有時候撒起嬌來,也是令人毫無招架之力。
最近在小區跑步時,經常能在別人家的房屋四周看見慵懶的流浪貓,看來除了我家附近的那伙食客之外,附近還有好幾群流浪貓群。貓群似乎有固定的活動範圍,不能隨便亂闖,這大概是貓世界的規定。我從來沒在離我家較遠的地方看見家裏的那群傢伙出沒,同樣,也很少看見其他貓在我家後院出沒。去年冬天,偶爾還能看見一兩只花狸貓、大黃貓,最近幾個月卻了無蹤影。大概只有很餓的時候,貓群才會亂闖別貓的勢力範圍。
昨天傍晚跑步時,在后街一戶人家的汽車下面突然看見一只三色(大概是白、灰、棕色斑點)花狸貓,所以停下腳步盯著她看了一會兒,沒想到這只花貓很親人,竟然自己主動跑到我腳邊,擡頭看我,啊哈,真是大喜,連忙撫摸了幾下毛茸茸的腦袋和脊背,也毫無抵抗的意思,看來是被附近的住戶經常喂的、已經變得很親近人的貓。
今天早上,Onyx像往常一樣到後院蹲點等早飯,在院子裏站著給他弄飯的時候,Onyx竟然像擰麻花一樣在我腳邊蹭來拱去,像這樣肆無忌憚地撒嬌還是第一次。我很懷疑這招是灰白教給她的,灰白的撒嬌功力在群貓裏一流,我站著弄飯時,不光會在我腳邊亂蹭,有時還會直立起來,用小爪子使勁扒拉著,看我到底在準備什麽好吃的,那感覺就像個迫不及待的小孩子。不過很奇怪的是,Onyx有膽子在我腳邊亂蹭,但是用手撫摸他的時候,又往往十二分的不情願,看來未必是膽小,或許只是不喜歡人用手摸他的頭?
不過這兩天看後院這群貓,竟然個個都肥嘟嘟的感覺,看來冬天到來之前,大家都在拼命增肥啊。
最近在小區跑步時,經常能在別人家的房屋四周看見慵懶的流浪貓,看來除了我家附近的那伙食客之外,附近還有好幾群流浪貓群。貓群似乎有固定的活動範圍,不能隨便亂闖,這大概是貓世界的規定。我從來沒在離我家較遠的地方看見家裏的那群傢伙出沒,同樣,也很少看見其他貓在我家後院出沒。去年冬天,偶爾還能看見一兩只花狸貓、大黃貓,最近幾個月卻了無蹤影。大概只有很餓的時候,貓群才會亂闖別貓的勢力範圍。
昨天傍晚跑步時,在后街一戶人家的汽車下面突然看見一只三色(大概是白、灰、棕色斑點)花狸貓,所以停下腳步盯著她看了一會兒,沒想到這只花貓很親人,竟然自己主動跑到我腳邊,擡頭看我,啊哈,真是大喜,連忙撫摸了幾下毛茸茸的腦袋和脊背,也毫無抵抗的意思,看來是被附近的住戶經常喂的、已經變得很親近人的貓。
今天早上,Onyx像往常一樣到後院蹲點等早飯,在院子裏站著給他弄飯的時候,Onyx竟然像擰麻花一樣在我腳邊蹭來拱去,像這樣肆無忌憚地撒嬌還是第一次。我很懷疑這招是灰白教給她的,灰白的撒嬌功力在群貓裏一流,我站著弄飯時,不光會在我腳邊亂蹭,有時還會直立起來,用小爪子使勁扒拉著,看我到底在準備什麽好吃的,那感覺就像個迫不及待的小孩子。不過很奇怪的是,Onyx有膽子在我腳邊亂蹭,但是用手撫摸他的時候,又往往十二分的不情願,看來未必是膽小,或許只是不喜歡人用手摸他的頭?
不過這兩天看後院這群貓,竟然個個都肥嘟嘟的感覺,看來冬天到來之前,大家都在拼命增肥啊。
Wednesday, August 11, 2010
Thursday, August 5, 2010
第一套專業級別色鉛筆~~~
從來沒有像這次這樣這麽期待郵差送貨。
這是昨天剛到的(不是自己的圖):
這是昨天剛到的(不是自己的圖):
我一貫都從Amazon訂東西,每次都非常放心,但是這次很提心吊膽。因爲彩鉛筆這種東西,如果在運送的過程中被摔上幾次,裏面的鉛芯就可能全斷成一截一截的了,那這盒鉛筆就等於廢掉了。所以在鉛筆運到之前,非常擔心會出現這種情況。而且鉛筆是事先未削的,必須要削了才能知道到底鉛芯有沒有斷。
所以捧著嶄新的大鉄盒子,先念了兩遍佛(=.=),然後小心翼翼地打開,心情激動可想而知。不過,本來應該是120支的,廠家裝盒的時候竟然少裝了一支。據説120盒的彩鉛筆都是現訂貨現裝盒,而不是事先裝好的,所以估計是裝盒的時候馬虎了。但是算了吧,反正Amazon的價格比其他地方便宜,也就不去計較了。
先把顔色每個都看了一遍,發現有很多非常適合國畫的顔色,所以Derwent的24色就不需要了。然後把應該會最常用的顔色挑了30支出來,重新把顔色排擺了一遍。接下來就是關鍵的削鉛筆了。一開始我用的是Staedler的鉛筆刀,倒也算好削,但是後來我試了一下盒子裏自帶的削鉛筆刀,發現這個刀鋒鋒利多了,可以削的非常細膩,被削掉的筆芯也少很多。30支削下來,沒有一支斷芯的,萬幸萬幸,看來廠家還是很費心的。估計其他未削的問題也不大了。不過,削120支鉛筆真是個體力活!
然後就是用新的寶貝們上色了。最近剛白描好一幅荷葉圖,荷葉的其中一塊已經用Crayola的鉛筆上了色,正好用prismacolor專業彩鉛筆比較一下。
比較的結果:專業的果然就是不同凡響!!
鉛芯更軟,有種奶油或緞面的質感,著色非常華麗,如果再用prismacolor colorless blender來進行暈染的話,幾乎能有水彩畫的質感。然後就是驚嘆和傻笑,呵呵。這下工具齊全,不好好畫都説不過去啦~~~~~
Wednesday, August 4, 2010
Why do people draw?
人們爲什麽要畫畫呢?這大概相當於問“藝術爲什麽會存在呢”這類的問題吧。
不過這確實是很耐人尋味的問題。看到美好的景致、人物等,就想把它保留下來,讓它以某种形式永恒地存在著。有趣的是,用相機把一幅畫面保留下來,和用畫筆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用相機,總覺得是別人的功勞(自己只需輕輕一按),而用畫筆,就完全是自己辛勤努力的結果了。所有,費盡千辛萬苦畫出來的東西,和只需輕輕一按保留下來的東西,份量是完全不同的。大概因爲前者有一個完整的過程,而後者只在一瞬間完成,而過程恰恰是最享受的部分吧。
前幾年,收拾家裏的美術用品,幾乎把所有的畫筆都送給了同事的一個小孩子,但是唯獨留下了彩色鉛筆,當時是一種半無意識的舉動,覺得或許會有用。果不其然,前端時間對於彩鉛筆的熱情像野火一樣燃燒起來。小的時候,最喜歡的畫畫工具是水彩筆,因爲顔色實在、鮮豔,可以大面積痛快的上色。而現在,卻莫名地不喜歡水彩筆,而對彩色鉛筆異常地喜愛。當然這種喜愛並不是指把彩鉛筆供起來每天盯著看,而是喜歡痛快使用各種彩鉛筆畫畫的意思。
彩鉛筆的顔色相對水彩筆要淡,或者說比較subtle,前段時間在欣賞工筆畫冊的時候,突然覺得,何不用彩鉛筆來畫工筆畫呢。工筆畫的著色當然也有異常鮮豔的,例如牡丹怒放之類的畫面,但是很多工筆畫的顔色是有些汎黃汎灰的,或者說不是很痛快的那種顔色,當然這也可以說是國畫的一個普遍特點,色彩的過渡比較細膩,用色比較微妙。用墨高手當然可以獲得這種效果,用彩鉛筆其實也可以。
做了一番學習之後,才知道原來彩鉛筆/鉛筆的世界如此豐富,種類如此繁多。有非常昂貴的瑞士/德國/英國製造的貴族彩鉛筆,也有價格大衆,但效果也同樣不差的種類。經過各種取捨之後,覺得或許英國Derwent的有一套Drawing Pencils (24)最適合工筆畫的上色:
不過這確實是很耐人尋味的問題。看到美好的景致、人物等,就想把它保留下來,讓它以某种形式永恒地存在著。有趣的是,用相機把一幅畫面保留下來,和用畫筆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用相機,總覺得是別人的功勞(自己只需輕輕一按),而用畫筆,就完全是自己辛勤努力的結果了。所有,費盡千辛萬苦畫出來的東西,和只需輕輕一按保留下來的東西,份量是完全不同的。大概因爲前者有一個完整的過程,而後者只在一瞬間完成,而過程恰恰是最享受的部分吧。
前幾年,收拾家裏的美術用品,幾乎把所有的畫筆都送給了同事的一個小孩子,但是唯獨留下了彩色鉛筆,當時是一種半無意識的舉動,覺得或許會有用。果不其然,前端時間對於彩鉛筆的熱情像野火一樣燃燒起來。小的時候,最喜歡的畫畫工具是水彩筆,因爲顔色實在、鮮豔,可以大面積痛快的上色。而現在,卻莫名地不喜歡水彩筆,而對彩色鉛筆異常地喜愛。當然這種喜愛並不是指把彩鉛筆供起來每天盯著看,而是喜歡痛快使用各種彩鉛筆畫畫的意思。
彩鉛筆的顔色相對水彩筆要淡,或者說比較subtle,前段時間在欣賞工筆畫冊的時候,突然覺得,何不用彩鉛筆來畫工筆畫呢。工筆畫的著色當然也有異常鮮豔的,例如牡丹怒放之類的畫面,但是很多工筆畫的顔色是有些汎黃汎灰的,或者說不是很痛快的那種顔色,當然這也可以說是國畫的一個普遍特點,色彩的過渡比較細膩,用色比較微妙。用墨高手當然可以獲得這種效果,用彩鉛筆其實也可以。
做了一番學習之後,才知道原來彩鉛筆/鉛筆的世界如此豐富,種類如此繁多。有非常昂貴的瑞士/德國/英國製造的貴族彩鉛筆,也有價格大衆,但效果也同樣不差的種類。經過各種取捨之後,覺得或許英國Derwent的有一套Drawing Pencils (24)最適合工筆畫的上色:
這套24彩鉛筆的顔色都不鮮豔,很適合工筆畫那種“膩歪”的顔色,例如灰色系列,藕荷色系列,各種淡綠色/深綠色系列,以及很重要的土黃色和極淡的肉色,簡直就囊括了工筆畫最常用的一些顔色。
靜與禪 - 王維詩的意境
王維(摩詰),唐朝詩人,稱詩佛。不僅工詩,也工畫,因此詩中常有濃厚的畫面感。
詩詞清單、岑寂、禪趣濃厚,讀來有工筆小景的質感。
田園樂
桃紅復含宿雨
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僮未掃
鳥啼山客猶眠
田園樂
萋萋春草秋綠
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
童稚不識衣冠
山中
荊溪白日出
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竹里館
獨坐幽篁裡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鹿柴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
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
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
海鷗何事更相疑
詩詞清單、岑寂、禪趣濃厚,讀來有工筆小景的質感。
田園樂
桃紅復含宿雨
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僮未掃
鳥啼山客猶眠
田園樂
萋萋春草秋綠
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
童稚不識衣冠
山中
荊溪白日出
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竹里館
獨坐幽篁裡
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鹿柴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積雨輞川莊作
積雨空林煙火遲
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
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
海鷗何事更相疑
Thursday, July 29, 2010
The Trilogy by Peter Hessler
Having finished the last of PH's books on China, I feel its time to take a break from "foreigner's account of China" books. For one thing, PH raised the bar on China writing so much that I wonder I can find a book by another author thats nearly as observant/thought-provoking/humorous as the three books by PH in a good decade. Anyways, all three books by PH are highly highly recommended. They should take up prominent places on any China lover/hater/skeptics' bookshelves.
River Town by Peter Hessler (First Book)
Oracle Bones by Peter Hessler (Second Book)
Country Driving by Peter Hessler (Latest Book)
My favorite among the three is probably still River Town. For some odd reason, I always felt RT has an Chinese ink painting quality to it. And of course, since the account took place in a small suburban town in Sichuan (Fulin), there is a very nice tranquil air and a slight pathos throughout the book.
Friday, July 23, 2010
想做一堆事情的浮躁夏天
(DISCLAIMER: I do not own any of the images in this blog post. All rights belong to the original creators.)
所謂浮躁,就是想做一堆事情;所謂夏天,就是浮躁的一事無成的季節。
偶然看到下面這個視頻以後,小宇宙沸騰~~~~!!!!!
Crisis Core - prelude to Final Fantasy 7
陷入瘋狂的電玩小宇宙中!!!原本以爲不過就是幾個大帥哥的故事(Cloud同學完全淪落為
小屁孩,不過那時候真是粉嫩啊~~~),連Sephiroth都也只不過是普通士兵而已,可見Crisis Core(CC)裏面的幾位主角“級別”之高。後來稍微讀了讀CC的故事情節,原來竟是這樣令人唏噓的悲劇,悲劇的三大主角Sephiroth, Angeal,以及Genesis,從小“青梅竹馬”,長大後成爲神儸的一級戰士,卻因被Jenova細胞計劃被改造為“魔鬼”,而逐漸一個個走向悲劇。
所謂浮躁,就是想做一堆事情;所謂夏天,就是浮躁的一事無成的季節。
偶然看到下面這個視頻以後,小宇宙沸騰~~~~!!!!!
Crisis Core - prelude to Final Fantasy 7
陷入瘋狂的電玩小宇宙中!!!原本以爲不過就是幾個大帥哥的故事(Cloud同學完全淪落為
小屁孩,不過那時候真是粉嫩啊~~~),連Sephiroth都也只不過是普通士兵而已,可見Crisis Core(CC)裏面的幾位主角“級別”之高。後來稍微讀了讀CC的故事情節,原來竟是這樣令人唏噓的悲劇,悲劇的三大主角Sephiroth, Angeal,以及Genesis,從小“青梅竹馬”,長大後成爲神儸的一級戰士,卻因被Jenova細胞計劃被改造為“魔鬼”,而逐漸一個個走向悲劇。
Sephiroth大神(其實睫毛很長,竟然很有女王感, maa,他可以是任何意義上的王)
魁梧的Angeal,拿巨大的刀,後來傳給Zack,再後來又給了Cloud(有一只白色翅膀)
還有個人最愛Genesis,愛讀Loveless,有一只黑色翅膀
既然故事這麽悲劇,而且正牌主角Zack同學注定會被Genesis借助女神之力送往“能量流”,所以
這個遊戲還是不玩了吧,否則一定又因爲這種白癡故事哭死,哈。不過,從一開始就對於Genesis有點糾結,覺得他像誰。啊,當然當然,我知道Genesis是照著Gackt的模樣設計的,倒也不是說他不像Gackt,確實有不少角度都有Gackt的影子,但我卻一直覺得他讓我想起另外一個人,也是另人糾結的一個人:
呵呵,就是小龜~~~!從頭到尾我都覺得Genesis像小龜,或許Kat-tun穿過紅色長褂風格的打歌服吧。特別是Genesis敞開雙臂走向女神,希望她把自己收走的那幕那個鏡頭,尤其像小龜,連頸部的綫條都覺得很像小龜,真是走火入魔了~~~~~~@.@
隨後就產生了非常想把Genesis最美的幾個瞬間畫下來的衝動,正好前些日子購入了大盒的彩色鉛筆和蠟筆,但是卻一直找不到喜歡的瞬間的大圖,真是!!!或許真會畫下來也説不定。
最後,貼一張Crisis Core的正牌主角,我們的熱血好青年Zack同學:
以上です。
Friday, July 16, 2010
《入殮師》
《入殮師》(おくりびと,Departure)已經是一、兩年前的電影了,直到昨天才靜下心來看了。似乎和預料的一樣,這會是一部讓我哭的影片,今天早晨看鏡子裏的自己,眼睛還是腫的。
類似於入殮師這樣的電影,我是喜歡獨自看的,其他的還有諸如《情書》、《Brokeback Mountain》之類,也最好是一個人細細體會。
簡單地說,入殮師是一個關於人生終點的故事。如果你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主題,那麽它會讓你開始思考;如果你思考過這個主題,那麽它或許會帶給你一個新的角度,一種新的詮釋。日本和中國雖然作了幾千年的鄰居,共享許多文化上的因素,但在觀看入殮師的時候,卻發現這是兩個本質上多麽不同的文化。生死嫁娶、在這些人生大事上,十分能窺看一個文化的核心。影片裏給我留下印象的情節很多,其中有一個鏡頭,頗令人回味:澡堂的老闆娘死後,由大悟(這名字起得好)負責給老闆娘穿衣化妝,這是大悟的朋友(就是老闆娘的兒子)和大悟的妻子第一次現場觀看大悟是如何給死人入殮的。在這之前,他們對大悟這份職業有強烈的抵觸感,畢竟是跟死人打交道的職業,但是在靜靜地觀看大悟工作的過程中,朋友和妻子的看法逐漸改變了,被大悟像行爲藝術一般的技術感動,感覺出了這個職業的特殊、份量、它的存在意義。隨後,大悟請在場的每個人用白色的手巾擦拭老闆娘的臉,大概有抹去塵埃,給親人送行的意味。最開始是大悟的朋友一家人雙手接過了大悟雙手遞去的手巾,然後,大悟看了看跪坐在一角的妻子,似乎在詢問,也似乎有種不確定,不過妻子還是走了過來,和擔任入殮師的丈夫面對面跪坐,兩人中間橫躺著死去的老闆娘,丈夫恭敬地雙手遞去了手巾,妻子也十分恭敬地接受了手巾。
鏡頭在這個地方稍微停留了一下。這是整個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當妻子接過手巾的瞬間,她接受了丈夫的職業。但讓我記住的並不是這一點,而是日本社會中無形的、又無處不在的“禮”。夫婦之間應該是毫不拘禮,赤裸裸地曝露出自己内裏的,但是在那個鏡頭裏,似乎有什麽東西被升華了,大悟和妻子之間有種無形的禮,這可以被理解為距離感,但這也是一種尊重。
入殮師可以把它看成是關於尊重的電影,也可以說它探索了人生於世最重要的東西,是生、是死,是生命,是對於生命的尊重,無論是生還是死,都溫柔地對待。沒有華麗的特技,沒有所謂大片的元素,但是卻直觸核心。我記得當年看情書,也有過類似的感動,當然情書並沒有讓我哭的眼睛腫,但是那種在冰天雪地裏的小村莊發生的看似平凡卻絲毫不平凡的故事,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日本電影。如果說起與其相似的中國電影,記得有一部《那山、那人、那狗》,就是這種味道的電影。記得那部片很不合中國人的胃口,但似乎在日本非常受歡迎。
類似於入殮師這樣的電影,我是喜歡獨自看的,其他的還有諸如《情書》、《Brokeback Mountain》之類,也最好是一個人細細體會。
簡單地說,入殮師是一個關於人生終點的故事。如果你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主題,那麽它會讓你開始思考;如果你思考過這個主題,那麽它或許會帶給你一個新的角度,一種新的詮釋。日本和中國雖然作了幾千年的鄰居,共享許多文化上的因素,但在觀看入殮師的時候,卻發現這是兩個本質上多麽不同的文化。生死嫁娶、在這些人生大事上,十分能窺看一個文化的核心。影片裏給我留下印象的情節很多,其中有一個鏡頭,頗令人回味:澡堂的老闆娘死後,由大悟(這名字起得好)負責給老闆娘穿衣化妝,這是大悟的朋友(就是老闆娘的兒子)和大悟的妻子第一次現場觀看大悟是如何給死人入殮的。在這之前,他們對大悟這份職業有強烈的抵觸感,畢竟是跟死人打交道的職業,但是在靜靜地觀看大悟工作的過程中,朋友和妻子的看法逐漸改變了,被大悟像行爲藝術一般的技術感動,感覺出了這個職業的特殊、份量、它的存在意義。隨後,大悟請在場的每個人用白色的手巾擦拭老闆娘的臉,大概有抹去塵埃,給親人送行的意味。最開始是大悟的朋友一家人雙手接過了大悟雙手遞去的手巾,然後,大悟看了看跪坐在一角的妻子,似乎在詢問,也似乎有種不確定,不過妻子還是走了過來,和擔任入殮師的丈夫面對面跪坐,兩人中間橫躺著死去的老闆娘,丈夫恭敬地雙手遞去了手巾,妻子也十分恭敬地接受了手巾。
鏡頭在這個地方稍微停留了一下。這是整個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當妻子接過手巾的瞬間,她接受了丈夫的職業。但讓我記住的並不是這一點,而是日本社會中無形的、又無處不在的“禮”。夫婦之間應該是毫不拘禮,赤裸裸地曝露出自己内裏的,但是在那個鏡頭裏,似乎有什麽東西被升華了,大悟和妻子之間有種無形的禮,這可以被理解為距離感,但這也是一種尊重。
入殮師可以把它看成是關於尊重的電影,也可以說它探索了人生於世最重要的東西,是生、是死,是生命,是對於生命的尊重,無論是生還是死,都溫柔地對待。沒有華麗的特技,沒有所謂大片的元素,但是卻直觸核心。我記得當年看情書,也有過類似的感動,當然情書並沒有讓我哭的眼睛腫,但是那種在冰天雪地裏的小村莊發生的看似平凡卻絲毫不平凡的故事,一直是我最喜歡的日本電影。如果說起與其相似的中國電影,記得有一部《那山、那人、那狗》,就是這種味道的電影。記得那部片很不合中國人的胃口,但似乎在日本非常受歡迎。
Tuesday, July 6, 2010
盛夏
在新家開始度過第一個夏天。上個星期迎來了今年第一個真正的高溫周末,據説有些地方的氣溫達到了105度,不過住別墅和住公寓的感覺果然非常不同。冬天,還是公寓的暖氣力道足,當然,如果別墅燒著壁爐則另當別論,但是誰又能天天燒壁爐呢。而到了夏天,別墅的優勢就顯現了出來。外面是近100度的高溫,但是房子裏卻並不覺得無法忍受的熱,雖然我的耐熱能耐我還是比較敢自誇的,但確實,別墅的閣樓隔掉了大部分的熱浪,如果從閣樓一路走到地下室去,皮膚就能很明顯地感覺到溫度的直綫下降,進入地下室的瞬間,和進入冷氣房的效果一模一樣。
盛夏裏,貓咪們也都越來越慵懶,所有的貓都呈昏昏慾睡狀,一攤一攤毛茸茸地趴在石板地和泥土裏,幾只貓的食糧似乎都見長,有時候餓上一頓,下次開飯時就會使勁地沖我“瞄嗚”、“瞄嗚”的叫,灰白也越來越不客氣地在我腳邊亂轉,真怕一不小心踩她一腳。
盛夏,更是蟲子猖狂的季節。樹上時不時有知了的叫聲,蚊子和蒼蠅只要一看到人就瘋狂地進攻。現在去後院,如果不是武裝到牙齒,那無異於給蚊子開飯。
種的蔬果終於看到了一些成果,番茄三三兩兩的挂著,豆角已經收了一把,南瓜終于有一個開始長大,黃瓜也有筷子那麽長了。不過因爲太陽少,所以蔬菜長得都不算太好,也只不過是自娛自樂罷了。昨天到附近的小區去買菜,偶然在小區的一個山坡上發現了一大片菜地,似乎是各家租一片地,自己種自己的!!種滿了辣椒、生菜、豆角等各種蔬果,而且由於是山坡,附近又沒有大樹,所以每天都有充分的陽光,長勢迅猛,遠比自家那點可憐的果實要成功的多。在這裡的小區發現菜地真是太意外和難得了。美國地大人少,所以從來不心疼地,住在別墅區才發現幾乎沒有人會在自己的院子裏種菜,而全部是鋪草皮。我覺得草皮這種東西真是既浪費土地又浪費水,為了要維持草地的鮮嫩不發黃,不知道要澆掉多少水,不過今年,很多家的草地都黃黃的,有些甚至都到了快干死的地步,看來當地人多少也意識到水資源的寶貴。
~~~
盛夏裏,貓咪們也都越來越慵懶,所有的貓都呈昏昏慾睡狀,一攤一攤毛茸茸地趴在石板地和泥土裏,幾只貓的食糧似乎都見長,有時候餓上一頓,下次開飯時就會使勁地沖我“瞄嗚”、“瞄嗚”的叫,灰白也越來越不客氣地在我腳邊亂轉,真怕一不小心踩她一腳。
盛夏,更是蟲子猖狂的季節。樹上時不時有知了的叫聲,蚊子和蒼蠅只要一看到人就瘋狂地進攻。現在去後院,如果不是武裝到牙齒,那無異於給蚊子開飯。
種的蔬果終於看到了一些成果,番茄三三兩兩的挂著,豆角已經收了一把,南瓜終于有一個開始長大,黃瓜也有筷子那麽長了。不過因爲太陽少,所以蔬菜長得都不算太好,也只不過是自娛自樂罷了。昨天到附近的小區去買菜,偶然在小區的一個山坡上發現了一大片菜地,似乎是各家租一片地,自己種自己的!!種滿了辣椒、生菜、豆角等各種蔬果,而且由於是山坡,附近又沒有大樹,所以每天都有充分的陽光,長勢迅猛,遠比自家那點可憐的果實要成功的多。在這裡的小區發現菜地真是太意外和難得了。美國地大人少,所以從來不心疼地,住在別墅區才發現幾乎沒有人會在自己的院子裏種菜,而全部是鋪草皮。我覺得草皮這種東西真是既浪費土地又浪費水,為了要維持草地的鮮嫩不發黃,不知道要澆掉多少水,不過今年,很多家的草地都黃黃的,有些甚至都到了快干死的地步,看來當地人多少也意識到水資源的寶貴。
~~~
Friday, July 2, 2010
看新紅樓 - 嘆時代悲哀
新紅樓夢(2010版)的拍攝在八字還沒一撇的時候,就已經通過海選炒作的沸沸揚揚,後來又因爲葉錦添對於2010版人物的造型詮釋(主要是銅錢頭),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討伐聲勢浩大。除2010版之外,另外還有一組人馬,也借著重拍古典名著熱,出臺了一部《黛玉傳》,片花也已經出來了。2010版已經在電臺和網上播出,這兩天看了前幾集,楞是起了一身顫慄。這些人折騰了那麽些時候,竟然鼓搗出了這麽個古怪詭異的東西。
這部戯的導演是李少紅,代表作有《大明宮詞》和《橘子紅了》,這兩部戯的口碑都是不錯的,尤其是《宮詞》,可以說是部有里程碑意義的戯了。但是再看李導的2010版,真不知從何說起。
想來想去,如果說87版走的是“正劇”路綫,那只能說李導大概是想“劍走偏鋒”吧,但是這劍也太偏了吧,都偏到火星上去了。如果要細數2010版裏讓人覺得不妥的地方,真是一言難盡。
第一集一開始講女媧補天,獨遺留下一塊頑石。這段用了一些電腦特技,但是特技的風格立刻讓我覺得是在看諸如《仙劍奇俠傳》之類由電玩遊戲改編成的電視,腦子裏不由得浮現出“低齡”和“幼稚”之類的字眼,這當然不是說低齡者不能看紅樓夢,而是整部戯以這種風格開場,格調一下子就低了。87版雖然沒有這些電腦特技技術,而只不過是山裏一塊巨石的遠景,但是有一種悠揚衡古的格調。
然後就出現了一僧一道,道士的扮演者如果沒看錯的話,是劉威,僧人看著也很眼熟。說句難聽話,這二人都算是老演員了,怎麽愣是把兩個方外之人演的像一對淫僧妖道?!尤其當他二人看著那塊頑石化成的寶玉時,那眼神,真像是要欺負一個大姑娘時才有的色迷迷的眼神。
然後,劇情就轉到了甄士隱和英蓮,這裡的鏡頭運用實在令人不解。李導用了那麽多快速鏡頭,究竟是何用意?其實偶爾用一兩下,從整個縣城的全景聚焦至甄士隱的特寫,也就可以了。但是快速鏡頭卻沒完沒了地用,實在是令人看得頭昏,也十分費解,這究竟要表達什麽呢?另外,那一對“淫僧妖道”想要説服抱著英蓮的甄士隱,讓英蓮出家時,也是先用的快速鏡頭,拍他二人從遠處接近甄士隱。這裏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嘛,拍出來的效果十分地搞笑,就好像他二人踩著段譽的淩波微步一樣(網友評論)。
後面就不每個情節細說,而是分層面說一下。
首先,背景配樂無比詭異。整部戯的背景音樂都是聊齋風格的,總覺得有個女鬼在哭,而且背景音樂似乎不管劇情起伏,無論是悲傷的情節、還是眾親人團聚的情節,還是寳黛初見時那種特別有宿命感、有張力的情節,風格永遠是類似的,基本上就是個女鬼一樣的高音聲音在咿咿呀呀、有一下沒一下的,聼著叫人滲的慌。背景音樂出現的頻率也太多,顯得非常多餘、令人煩躁。
再說造型。2010版的造型一直受人詬病。其實紅樓夢的年代,曹雪芹並沒有指明,所以不一定非要嚴格遵循某個歷史朝代的著裝,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發揮,因此不能說哪個版的造型錯了或對了,只能說審美趣味的高低。現在看來,2010版的銅錢頭確實看著彆扭,還有諸位奶奶太太們的衣袖似乎也太過於肥大、確實有披著床單的感覺,領子處的設計也覺得不太對,我這方面沒有研究,但就是覺得不對。黛玉初進榮國府,那件綠披風的領子很笨拙,還有頭上戴的那朵巨型的白色大花,一下子就把黛玉這個原本應該十分精致柔弱的女孩子弄得十分粗枝大葉。
最後,最主要的一點,也是我最不能容忍的一點。看一出戯,如果它的道具、服裝什麽的都差強人意,我或許還可以睜眼閉眼,但是如果主要演員不會演戲,那我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如果主要演員演技精湛到位,那麽即使其他方面次些,這出戯的骨架也能算撐起來了。我一直覺得演技是一部戯的精髓和靈魂,如果連這個基本的都沒有,那這戯只能說是cosplay。2010版,雖然只看了前三集,但很明顯的,黛玉這個小演員完全不會演戲,見賈母那段哭泣地十分虛假,臺詞功力差得令人不忍聼,各種眼角眉梢的小表情、肢體動作,都很浮於表面,基本沒有體現出封建社會大戶人家小姐的那種矜持和修養,這個黛玉,怎麽看都只是一個非常現代的、有些靦腆的中學生。
寶玉選角失敗。這個寶玉確實像網友說的,不像寶玉像賈環。那一對睜不大的小眼睛,怎麽也無法跟寶玉的貴、秀、靈聯繫在一起。
看著這樣一個苦相“寶玉”和這樣一個cosplay水平的黛玉在那裏你來我去地說著膚淺的臺詞,擠眉弄眼硬是要表現出初見面的宿命感,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另外還有一個演員的“演技”也十分令人驚悚,那就是王熙鳳的扮演者姚笛。我只能說,2010版的鳳姐是個歇斯底里的神經病。雖説鳳姐是鳳辣子,性格豪爽,也不代表著說每句話都要“格格”地尖笑一陣,不管是不是有必要笑,到後來聼這個鳳姐笑,真是毛骨悚然,不過也果然適合這個聊齋版的紅樓夢。臺詞功力也是非常糟糕。演技比黛玉的扮演者還要浮於表面。
我發現現在的很多戯,都忽略臺詞的重要性。現在的這些所謂演員,臺詞功力都糟糕的慘不忍睹。看看焦晃版的康熙,那是什麽樣的臺詞功力,看看87版鄧婕的王熙鳳,那是什麽樣的臺詞水平,鄧婕的王熙鳳那是坏在了眼神裏,坏在了骨子裏,這是要吃透了這個人物才能體現出來的。
或許2010版會漸入佳境,我也真的希望它能漸入佳境,否則如果自始至終都是前三集這樣的水平,你這一億多的投資真是投到糞坑裏去了。可是即便如此,難道說前面幾集就不算數了嗎,是試拍嗎?當然不是啊,它也是這出戯的一部分啊,這些位演員們怎麽就這麽個水平,就把它推上臺面了嗎?
看2010版紅樓夢,火了的其實是87版紅樓夢。網絡上多少貼又開始熱談起87版的經典。有個網友說的好,像紅樓夢這樣出場好幾百號人物的戯,如果沒有87版那樣所有創作人員的誠心和對古典文化的敬、愛、是絕對沒法拍的。現在看來,2010版連跟87版比的資格都是沒有的。當時的那部戯,據説耗費了整整三年,所有演員都預先學習了一年,所有主創人員也都是國内其所在行業的頭號人物。
看一看87版的那些服飾設計,完全把握住了中國文化裏的那種雅致情趣,那合身的剪裁、款式,極淡極輕柔的粉、鵝黃、藍、上面刺繡著的細柳、鴛鴦、楓葉,各色花卉,還有奶奶、太太、小姐、丫鬟們佩戴的各種頭飾,香包,拿的扇子、扇墜兒,哪一樣不是透著濃濃的古典韻味,不透著精致細心,千言萬語一句話,如果要看古典漢服的美,87紅樓夢的服裝設計就是最好的詮釋之一。再看看87版的演員們的演技,看看陳曉旭的黛玉、張莉的寳釵、歐陽奮強的寶玉、還有那一個個小丫鬟們,他們每一個的臺詞功力(這要感謝專業的配音)、身段、舉止、完全是令人信服的大家閨秀的小姐和大戶人家的少爺。
這樣的紅樓夢不會再有,那樣的時代也已經離我們而去。80年代的中國人,心中還有夢想,還有熱情,還有為理想奉獻的精神,而過了90年代,什麽都變味了。能出2010版紅樓夢,一點也不意外,猛一看金玉其外,其實是敗絮其中,這大概也能適用於一些其他的什麽。
這部戯的導演是李少紅,代表作有《大明宮詞》和《橘子紅了》,這兩部戯的口碑都是不錯的,尤其是《宮詞》,可以說是部有里程碑意義的戯了。但是再看李導的2010版,真不知從何說起。
想來想去,如果說87版走的是“正劇”路綫,那只能說李導大概是想“劍走偏鋒”吧,但是這劍也太偏了吧,都偏到火星上去了。如果要細數2010版裏讓人覺得不妥的地方,真是一言難盡。
第一集一開始講女媧補天,獨遺留下一塊頑石。這段用了一些電腦特技,但是特技的風格立刻讓我覺得是在看諸如《仙劍奇俠傳》之類由電玩遊戲改編成的電視,腦子裏不由得浮現出“低齡”和“幼稚”之類的字眼,這當然不是說低齡者不能看紅樓夢,而是整部戯以這種風格開場,格調一下子就低了。87版雖然沒有這些電腦特技技術,而只不過是山裏一塊巨石的遠景,但是有一種悠揚衡古的格調。
然後就出現了一僧一道,道士的扮演者如果沒看錯的話,是劉威,僧人看著也很眼熟。說句難聽話,這二人都算是老演員了,怎麽愣是把兩個方外之人演的像一對淫僧妖道?!尤其當他二人看著那塊頑石化成的寶玉時,那眼神,真像是要欺負一個大姑娘時才有的色迷迷的眼神。
然後,劇情就轉到了甄士隱和英蓮,這裡的鏡頭運用實在令人不解。李導用了那麽多快速鏡頭,究竟是何用意?其實偶爾用一兩下,從整個縣城的全景聚焦至甄士隱的特寫,也就可以了。但是快速鏡頭卻沒完沒了地用,實在是令人看得頭昏,也十分費解,這究竟要表達什麽呢?另外,那一對“淫僧妖道”想要説服抱著英蓮的甄士隱,讓英蓮出家時,也是先用的快速鏡頭,拍他二人從遠處接近甄士隱。這裏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嘛,拍出來的效果十分地搞笑,就好像他二人踩著段譽的淩波微步一樣(網友評論)。
後面就不每個情節細說,而是分層面說一下。
首先,背景配樂無比詭異。整部戯的背景音樂都是聊齋風格的,總覺得有個女鬼在哭,而且背景音樂似乎不管劇情起伏,無論是悲傷的情節、還是眾親人團聚的情節,還是寳黛初見時那種特別有宿命感、有張力的情節,風格永遠是類似的,基本上就是個女鬼一樣的高音聲音在咿咿呀呀、有一下沒一下的,聼著叫人滲的慌。背景音樂出現的頻率也太多,顯得非常多餘、令人煩躁。
再說造型。2010版的造型一直受人詬病。其實紅樓夢的年代,曹雪芹並沒有指明,所以不一定非要嚴格遵循某個歷史朝代的著裝,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發揮,因此不能說哪個版的造型錯了或對了,只能說審美趣味的高低。現在看來,2010版的銅錢頭確實看著彆扭,還有諸位奶奶太太們的衣袖似乎也太過於肥大、確實有披著床單的感覺,領子處的設計也覺得不太對,我這方面沒有研究,但就是覺得不對。黛玉初進榮國府,那件綠披風的領子很笨拙,還有頭上戴的那朵巨型的白色大花,一下子就把黛玉這個原本應該十分精致柔弱的女孩子弄得十分粗枝大葉。
最後,最主要的一點,也是我最不能容忍的一點。看一出戯,如果它的道具、服裝什麽的都差強人意,我或許還可以睜眼閉眼,但是如果主要演員不會演戲,那我是絕對不能容忍的。如果主要演員演技精湛到位,那麽即使其他方面次些,這出戯的骨架也能算撐起來了。我一直覺得演技是一部戯的精髓和靈魂,如果連這個基本的都沒有,那這戯只能說是cosplay。2010版,雖然只看了前三集,但很明顯的,黛玉這個小演員完全不會演戲,見賈母那段哭泣地十分虛假,臺詞功力差得令人不忍聼,各種眼角眉梢的小表情、肢體動作,都很浮於表面,基本沒有體現出封建社會大戶人家小姐的那種矜持和修養,這個黛玉,怎麽看都只是一個非常現代的、有些靦腆的中學生。
寶玉選角失敗。這個寶玉確實像網友說的,不像寶玉像賈環。那一對睜不大的小眼睛,怎麽也無法跟寶玉的貴、秀、靈聯繫在一起。
看著這樣一個苦相“寶玉”和這樣一個cosplay水平的黛玉在那裏你來我去地說著膚淺的臺詞,擠眉弄眼硬是要表現出初見面的宿命感,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另外還有一個演員的“演技”也十分令人驚悚,那就是王熙鳳的扮演者姚笛。我只能說,2010版的鳳姐是個歇斯底里的神經病。雖説鳳姐是鳳辣子,性格豪爽,也不代表著說每句話都要“格格”地尖笑一陣,不管是不是有必要笑,到後來聼這個鳳姐笑,真是毛骨悚然,不過也果然適合這個聊齋版的紅樓夢。臺詞功力也是非常糟糕。演技比黛玉的扮演者還要浮於表面。
我發現現在的很多戯,都忽略臺詞的重要性。現在的這些所謂演員,臺詞功力都糟糕的慘不忍睹。看看焦晃版的康熙,那是什麽樣的臺詞功力,看看87版鄧婕的王熙鳳,那是什麽樣的臺詞水平,鄧婕的王熙鳳那是坏在了眼神裏,坏在了骨子裏,這是要吃透了這個人物才能體現出來的。
或許2010版會漸入佳境,我也真的希望它能漸入佳境,否則如果自始至終都是前三集這樣的水平,你這一億多的投資真是投到糞坑裏去了。可是即便如此,難道說前面幾集就不算數了嗎,是試拍嗎?當然不是啊,它也是這出戯的一部分啊,這些位演員們怎麽就這麽個水平,就把它推上臺面了嗎?
看2010版紅樓夢,火了的其實是87版紅樓夢。網絡上多少貼又開始熱談起87版的經典。有個網友說的好,像紅樓夢這樣出場好幾百號人物的戯,如果沒有87版那樣所有創作人員的誠心和對古典文化的敬、愛、是絕對沒法拍的。現在看來,2010版連跟87版比的資格都是沒有的。當時的那部戯,據説耗費了整整三年,所有演員都預先學習了一年,所有主創人員也都是國内其所在行業的頭號人物。
看一看87版的那些服飾設計,完全把握住了中國文化裏的那種雅致情趣,那合身的剪裁、款式,極淡極輕柔的粉、鵝黃、藍、上面刺繡著的細柳、鴛鴦、楓葉,各色花卉,還有奶奶、太太、小姐、丫鬟們佩戴的各種頭飾,香包,拿的扇子、扇墜兒,哪一樣不是透著濃濃的古典韻味,不透著精致細心,千言萬語一句話,如果要看古典漢服的美,87紅樓夢的服裝設計就是最好的詮釋之一。再看看87版的演員們的演技,看看陳曉旭的黛玉、張莉的寳釵、歐陽奮強的寶玉、還有那一個個小丫鬟們,他們每一個的臺詞功力(這要感謝專業的配音)、身段、舉止、完全是令人信服的大家閨秀的小姐和大戶人家的少爺。
這樣的紅樓夢不會再有,那樣的時代也已經離我們而去。80年代的中國人,心中還有夢想,還有熱情,還有為理想奉獻的精神,而過了90年代,什麽都變味了。能出2010版紅樓夢,一點也不意外,猛一看金玉其外,其實是敗絮其中,這大概也能適用於一些其他的什麽。
Friday, June 25, 2010
國際化大都市的迷思
最近看到了一條令人啼笑皆非的新聞:西安市政府決定要在十年之内把西安建設成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爲了屆時能夠“實現”這個目標,政府規定西安市民要提高自身素質:到2015年,西安一半的市民要學會500個繁體字、會說900句英語、要會背唐詩、宋詞,還要能夠談論什麽歌德、普希金等等。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諸多爭議,反對聲浪很高。我想,西安市政府的這條提案再次證明了這個偉大的國家的偉大的當局的智商和眼界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首先,如果我是西安市民,我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你凴什麽讓我認500個繁體字、背900句英語單詞,背唐詩、宋詞、還要會談論那些外國名人?凴什麽?”連我自己的爸媽都不能強迫我做這些事情,一幫子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有什麽權利命令我學什麽?只有我自己才有權利決定我自己想要學什麽。這些當官的或許是出國到其他國家的“國際大都市”走馬觀花地看了看,腦海裏對國際大都市應該有的光輝形象有了一些“支離破碎”的印象,然後再結合現在中國傳統文化再擡頭的趨勢,鼓搗出了這麽個腦殘的提案。
毋庸置疑的一點是,這個提案首先是為了當官的自己的政績。試想一下,如果在不久的將來,西安大多數人都能夠出口成章、動則唐宋、孔孟,流利的英語、法語,那西安多有面子啊,不僅在中國能夠站在高處俯視中國其他的一級城市,在國際上也能為中國爭面子,來西安瞻仰的那些洋人們一定會竪起大拇指讚揚,並且自嘆不如的。屆時,西安的領導人們多麽有臉啊,西安已經帶頭“夢回唐朝”了一把。
同樣也可以試想一下,如果紐約在一夜之間,突然超過一半的人都會說法語、拉丁語(我們姑且假定紐約哈歐),無論是街道環衛工人、還是超市裏上貨的、還是花店賣花的、冰激淩店打工的,張口閉口跟你談哲學、跟你談後現代藝術,那我會是個什麽感覺,我會為自己身在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而感到自豪嗎?我會覺得我很可能來到了火星,我會覺得我要趕緊離開這個twilight zone一樣的怪地方。
先不去說一個城市有沒有必要一定要成爲國際化大都市,所謂“國際化大都市”這種東西,只能是在各種先決條件(國際的、國内的)都已經成熟之後,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一種東西,首先,國際化大都市一般都在體制開明的發達國家、這個國家中的某個城市,它的政治形態、經濟基礎、貿易交流經過多年,逐漸積累到了一個豐厚、穩固的階段,而它的文化是一種開放型的文化,吸收、容納並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所帶來的各自的文化,這些文化以互相尊重、又不失自我表達的形式共存,這才具備了一個“國際大都市”的基本雛形。也就是說國際大都市不是去主動追求的,而是在其他條件到位以後自然形成的一個結果。無論是光鮮靚麗的城市規劃也好、林立的摩天大樓也好、還是這個都市裏的人的個人素質也好,這些都只是評價一個都市的表層的基準,都只是一個都市的浮光掠影。不妨把目光更多地投射在一個城市的其他方面:它的房價如何、它的失業率如何、它的公共交通如何、它的衛生情況如何、它的學校辦得好不好、它的治安如何、它的超市裏面的食品的價格如何等等等等。
所以西安要用拔苗助長的方法去求一個國際大都市,甚至於又要通過家長式的方法命令市民去學一堆有的沒的,這拿到哪裏都是個笑話。西安的這些位官老爺們是真不懂這當中的道理嗎?如果是真的,那麽先不去管西安市民的素質如何,最應該提升素質、不對,應該說提升常識水平的,恰恰是這些當官的。如果不是真的,那麽不過又是一場擾民閙民的政治遊戲罷了。說嚴重一些,建設什麽“國際化大都市”的提案根本就不是一個城市的政府該干的正事,你這個城市沒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嗎?大部分市民都活地開開心心的嗎,都生的起病嗎,都有錢養老嗎,工資都夠花了嗎,沒有什麽犯罪團夥要抓了嗎~~~恐怕西安不是完全沒有這些問題吧?所以,與其總想著“臉”,不如先把“身體”弄結實了。不是說“不折騰”嗎,這才是十足十的“瞎折騰”!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諸多爭議,反對聲浪很高。我想,西安市政府的這條提案再次證明了這個偉大的國家的偉大的當局的智商和眼界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首先,如果我是西安市民,我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你凴什麽讓我認500個繁體字、背900句英語單詞,背唐詩、宋詞、還要會談論那些外國名人?凴什麽?”連我自己的爸媽都不能強迫我做這些事情,一幫子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有什麽權利命令我學什麽?只有我自己才有權利決定我自己想要學什麽。這些當官的或許是出國到其他國家的“國際大都市”走馬觀花地看了看,腦海裏對國際大都市應該有的光輝形象有了一些“支離破碎”的印象,然後再結合現在中國傳統文化再擡頭的趨勢,鼓搗出了這麽個腦殘的提案。
毋庸置疑的一點是,這個提案首先是為了當官的自己的政績。試想一下,如果在不久的將來,西安大多數人都能夠出口成章、動則唐宋、孔孟,流利的英語、法語,那西安多有面子啊,不僅在中國能夠站在高處俯視中國其他的一級城市,在國際上也能為中國爭面子,來西安瞻仰的那些洋人們一定會竪起大拇指讚揚,並且自嘆不如的。屆時,西安的領導人們多麽有臉啊,西安已經帶頭“夢回唐朝”了一把。
同樣也可以試想一下,如果紐約在一夜之間,突然超過一半的人都會說法語、拉丁語(我們姑且假定紐約哈歐),無論是街道環衛工人、還是超市裏上貨的、還是花店賣花的、冰激淩店打工的,張口閉口跟你談哲學、跟你談後現代藝術,那我會是個什麽感覺,我會為自己身在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而感到自豪嗎?我會覺得我很可能來到了火星,我會覺得我要趕緊離開這個twilight zone一樣的怪地方。
先不去說一個城市有沒有必要一定要成爲國際化大都市,所謂“國際化大都市”這種東西,只能是在各種先決條件(國際的、國内的)都已經成熟之後,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一種東西,首先,國際化大都市一般都在體制開明的發達國家、這個國家中的某個城市,它的政治形態、經濟基礎、貿易交流經過多年,逐漸積累到了一個豐厚、穩固的階段,而它的文化是一種開放型的文化,吸收、容納並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所帶來的各自的文化,這些文化以互相尊重、又不失自我表達的形式共存,這才具備了一個“國際大都市”的基本雛形。也就是說國際大都市不是去主動追求的,而是在其他條件到位以後自然形成的一個結果。無論是光鮮靚麗的城市規劃也好、林立的摩天大樓也好、還是這個都市裏的人的個人素質也好,這些都只是評價一個都市的表層的基準,都只是一個都市的浮光掠影。不妨把目光更多地投射在一個城市的其他方面:它的房價如何、它的失業率如何、它的公共交通如何、它的衛生情況如何、它的學校辦得好不好、它的治安如何、它的超市裏面的食品的價格如何等等等等。
所以西安要用拔苗助長的方法去求一個國際大都市,甚至於又要通過家長式的方法命令市民去學一堆有的沒的,這拿到哪裏都是個笑話。西安的這些位官老爺們是真不懂這當中的道理嗎?如果是真的,那麽先不去管西安市民的素質如何,最應該提升素質、不對,應該說提升常識水平的,恰恰是這些當官的。如果不是真的,那麽不過又是一場擾民閙民的政治遊戲罷了。說嚴重一些,建設什麽“國際化大都市”的提案根本就不是一個城市的政府該干的正事,你這個城市沒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嗎?大部分市民都活地開開心心的嗎,都生的起病嗎,都有錢養老嗎,工資都夠花了嗎,沒有什麽犯罪團夥要抓了嗎~~~恐怕西安不是完全沒有這些問題吧?所以,與其總想著“臉”,不如先把“身體”弄結實了。不是說“不折騰”嗎,這才是十足十的“瞎折騰”!
Monday, June 14, 2010
阿加莎克里斯蒂女爵士,科技
(blogger增加了背景設計,多了很多選擇,很開心,但反而很難選擇了)
愛讀偵探小説,又怎麽能夠錯過阿加莎克里斯蒂女爵士。
接觸她的作品比我意識到的要早得多。還在中國時,就在電視上看過譯製片尼羅河慘案,但是因爲當時年齡小,所以已經沒有什麽印象了。後來在初中階段,下午放學後,經常和朋友到學校附近的圖書館去看書,那時候英文還不怎麽好,學習英文的熱情也不強,仍然對中文書有濃厚的興趣。那個圖書館有相當多的中文圖書,其中有一套世界各地名推理小説系列,大概有十幾、二十本的樣子,分散在書架各處,我和朋友都很喜歡讀推理小説,就以尋找這套系列叢書中尚未讀過的單本小説為樂,一旦找到了就津津有味地讀,然後交流感想。現在回想一下,當時讀過的那些推理小説中,印象最深的是一本玫瑰紅色封面的小説。由於是好多年前讀的,因此書名、偵探的名字、案情細節都記不清了,但之所以印象最深,是因爲最後兇手被揭發時的那種震撼感依然能夠記得。讀偵探小説的樂趣之一就是猜兇手,而那本書的兇手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的。那種寫偵探小説的手法也是第一次體驗。後來一問那位朋友,她也記得那個偵探故事,但也忘記了書名、作者等詳情。
後來開始接觸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説之後,偶然間發現,原來多年前讀過的那本精彩的小説,正是“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儸傑疑案)。這恐怕是阿加莎的推理故事中相當具爭議性的一本。另一本也很具爭議性的是“Crooked House”(畸屋),前不久剛剛讀完。在接近尾聲之前,其實心裏已經依稀猜到兇手,畢竟只有他/她是兇手,才能起到爭議性的效果。但畸屋的寫作手法依然有其新穎之處,非常值得推薦。阿加莎是十分多產的作家,創作的推理作品超過80部,到目前讀過的還十分有限。這當中很多故事都改編成了電視,由David Suchet飾演阿加莎筆下最著名的偵探 - Hercule Poirot。一個地地道道的英國演員,卻把一個神經質般注意細節、對自己的“灰細胞”異常自信、一口法語口音的比利時名偵探給演活了。David Suchet已經等於Poirot的化身,其他任何人都很難代替。
愛讀偵探小説,又怎麽能夠錯過阿加莎克里斯蒂女爵士。
接觸她的作品比我意識到的要早得多。還在中國時,就在電視上看過譯製片尼羅河慘案,但是因爲當時年齡小,所以已經沒有什麽印象了。後來在初中階段,下午放學後,經常和朋友到學校附近的圖書館去看書,那時候英文還不怎麽好,學習英文的熱情也不強,仍然對中文書有濃厚的興趣。那個圖書館有相當多的中文圖書,其中有一套世界各地名推理小説系列,大概有十幾、二十本的樣子,分散在書架各處,我和朋友都很喜歡讀推理小説,就以尋找這套系列叢書中尚未讀過的單本小説為樂,一旦找到了就津津有味地讀,然後交流感想。現在回想一下,當時讀過的那些推理小説中,印象最深的是一本玫瑰紅色封面的小説。由於是好多年前讀的,因此書名、偵探的名字、案情細節都記不清了,但之所以印象最深,是因爲最後兇手被揭發時的那種震撼感依然能夠記得。讀偵探小説的樂趣之一就是猜兇手,而那本書的兇手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的。那種寫偵探小説的手法也是第一次體驗。後來一問那位朋友,她也記得那個偵探故事,但也忘記了書名、作者等詳情。
後來開始接觸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説之後,偶然間發現,原來多年前讀過的那本精彩的小説,正是“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儸傑疑案)。這恐怕是阿加莎的推理故事中相當具爭議性的一本。另一本也很具爭議性的是“Crooked House”(畸屋),前不久剛剛讀完。在接近尾聲之前,其實心裏已經依稀猜到兇手,畢竟只有他/她是兇手,才能起到爭議性的效果。但畸屋的寫作手法依然有其新穎之處,非常值得推薦。阿加莎是十分多產的作家,創作的推理作品超過80部,到目前讀過的還十分有限。這當中很多故事都改編成了電視,由David Suchet飾演阿加莎筆下最著名的偵探 - Hercule Poirot。一個地地道道的英國演員,卻把一個神經質般注意細節、對自己的“灰細胞”異常自信、一口法語口音的比利時名偵探給演活了。David Suchet已經等於Poirot的化身,其他任何人都很難代替。
Thursday, June 10, 2010
Wednesday, June 9, 2010
對nation state的概念產生深深的懷疑和不信任
這對我是個非常大的題目,不確定從什麽時候開始有這種模糊的疑惑,也不確定應該如何理清頭緒,從何說起。不過我想應該先假定一個根本,就是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在當下這個階段,全人類的一個範宗旨應該是盡可能向所有的人都能夠有生為人的基本權利,在自由、公平、正義、不受強權和恐怖壓迫的快樂的氛圍中生存,都有自己的表述空間,並且尊重他人的表述這樣一個理想境界靠攏。另外,由於地球並不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星球,因此作爲萬物之首的人類,也要以維護我們的家園為當下這個時代的另一個重要使命。
Tuesday, June 1, 2010
大千世界、三貓、1Q84-1
看網上經常追蹤的幾個博客,不知不覺間也有一段時間了。她們的博客給人(至少是給我)帶來了快樂,帶來了進入另一個空間的入口。在博客的文字和圖片裏,她們自己也在變化成長的。從剛開始注意到他們的博客,到現在,已經著實發生了不少事情。
從我開始關注的那個點開始,A的博客,起點是灰暗的,雖然那灰暗是淡薄的、不易察覺的。事實上,後來才明白,那是A的療傷期,前幾個月,她的弟弟(也可能是哥哥,但更像是弟弟)自殺了,沒有任何前兆的自殺了。A提到的關於這件事的細節不多,只是把自己包裹在五彩繽紛的花布、小植物、甜點、手工小物品、和生銹的物品之間,像個易碎的小花心一樣小心地療傷。但是現在,A的人生十分地有起色、愛上了簡愛的電影、出了書、出門遠行、住了典雅精致的小旅店、認識了許多朋友,每天都很多笑容。
B的博客,從我開始關注的那個點開始,就充滿了美麗的東西。B似乎每天都有充足的時間,收集各種美麗東西的網站、刊登各種美麗東西的圖片、抒發對這些東西的溢美之詞、看著那些美麗的東西:花卉、手工小製品、圖書、室内充滿創意的裝潢等無法贅述的物件,心情也十分好起來。突然有一天,B像毫無預警地摘下面具一般,把她的現實世界寫入了到目前爲止她所創造的虛擬的博客烏托邦,她的丈夫因停滯的經濟失業了,她不得不放棄目前當主婦的日子,開始考慮找一份工作糊口,他們的房子是貸款買的,如果交不出房貸,可能會被沒收。從她的話語中得知,原來B是個某种程度的購物狂,花很多的錢購買美麗的東西,而現在則不得不面臨現實的、毫不美麗的浪潮衝擊。她在博客仔細地反省,但是多年的任性也並非是一朝能改變的、還在一定程度上頑固地存在著。她找到了工作,經常抱怨著,但依然經常刊登從其他網站上找到的美麗的東西的圖片,但那從此多了一層面具般的味道。
大千世界~~~
從我開始關注的那個點開始,A的博客,起點是灰暗的,雖然那灰暗是淡薄的、不易察覺的。事實上,後來才明白,那是A的療傷期,前幾個月,她的弟弟(也可能是哥哥,但更像是弟弟)自殺了,沒有任何前兆的自殺了。A提到的關於這件事的細節不多,只是把自己包裹在五彩繽紛的花布、小植物、甜點、手工小物品、和生銹的物品之間,像個易碎的小花心一樣小心地療傷。但是現在,A的人生十分地有起色、愛上了簡愛的電影、出了書、出門遠行、住了典雅精致的小旅店、認識了許多朋友,每天都很多笑容。
B的博客,從我開始關注的那個點開始,就充滿了美麗的東西。B似乎每天都有充足的時間,收集各種美麗東西的網站、刊登各種美麗東西的圖片、抒發對這些東西的溢美之詞、看著那些美麗的東西:花卉、手工小製品、圖書、室内充滿創意的裝潢等無法贅述的物件,心情也十分好起來。突然有一天,B像毫無預警地摘下面具一般,把她的現實世界寫入了到目前爲止她所創造的虛擬的博客烏托邦,她的丈夫因停滯的經濟失業了,她不得不放棄目前當主婦的日子,開始考慮找一份工作糊口,他們的房子是貸款買的,如果交不出房貸,可能會被沒收。從她的話語中得知,原來B是個某种程度的購物狂,花很多的錢購買美麗的東西,而現在則不得不面臨現實的、毫不美麗的浪潮衝擊。她在博客仔細地反省,但是多年的任性也並非是一朝能改變的、還在一定程度上頑固地存在著。她找到了工作,經常抱怨著,但依然經常刊登從其他網站上找到的美麗的東西的圖片,但那從此多了一層面具般的味道。
大千世界~~~
Wednesday, May 26, 2010
珍視的感覺
在拆開包裝時,發現無論是主機也好,還是各種配件也好,都製作的十分精致,當然,技術本身也應該是比較精密的技術。而且在細節方面,也都非常的貼心,比如說配件之間如何相互安插在一起、遙控器無論是橫拿竪拿都十分適合手的長度等等這種細節。
我想只要是熟悉日本產品的人,大概都會有這種感覺,就是對細節的執著、對用戶的體貼。所以在用日產品時,總會不由得有一種珍視的感覺。這種用心,也體現在日本文化與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前經常到Book-off去看二手雜誌,當時因爲在寫“星願”,所以需要參考日式生活的一些細節,例如和服的款式、居家的裝潢、家具的式樣、小器皿的風格等等,所以那個時候最常關注的是例如“婦女畫報”和“和樂”之類的生活雜誌。而這種雜誌,一旦買來,就會很捨不得扔掉,會當作可以長時間欣賞的收藏品。尤其是例如“和樂”,每期都是那樣精美的製作著。從這樣的雜誌中,是可以看出日本傳統及優雅文化的方方面面的,而主要來説,即是對美的敏感和追求,對細節的執著和關注。首先,是攝影給人的視覺饗宴,日式畫報的圖片,尤其是與自然景物有關的圖片,綠色總是非常的鬱鬱蔥蔥、而各種鮮花的顔色也艷麗的恰到好處、多一分就顯得艷俗。記得有一期的“和樂”,開卷的一組圖片就是月下的庭院、月光縹緲似輕紗、月下的庭院似乎蓋了一層銀色的霜,再配上金黃色的蒿草和和歌,那種意境只能用音樂來形容。和文化對於細微之處的美的留意和那種順其自然的姿態,是令人嚮往和欣賞的,似乎(當然,也只能想象)可以與華文化的宋朝遙相呼應,就像那“雨過天青色”的以汝窯為代表的宋瓷,雖然不似大明赤繪、不似粉彩、琺瑯彩那般奪目,但是那種沉靜凝練的氣質,卻獨步於華夏五千年。
Wednesday, May 19, 2010
Oracle Bones by Peter Hessler
It is exceedingly difficult to writ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eter Hessler's second book on China (Peter Hessler's trilogy on China: River Town; Oracle Bones; Country Driving), as it is to not take away anything from this book. The author attempted to cover many fronts -- time wise, Oracle Bones recounts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China around the turn of this century, roughly from 1999 to 2002, follow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handful of the author's acquaintances, one Uighur who eventually emigrated, and a number of the author's former students who experienced first hand China's mind-blowing development; space wise, Oracle Bones is divided roughly equally among Beijing, Anyang, and Washington D.C.
Thursday, May 13, 2010
无时无刻不面临抉择
真的很久没有翻译进中了,所以最近下定决心把Patrick Chovanec写的The Nine Nations of China尝试着翻译了一下。文章本身读起来不觉得有多长,但是轮到自己翻译,着实花了好几天的功夫。
我比较喜欢笔译的一点是,在没有经济压力、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原文,然后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像画工笔画一样,一点点地把译文描绘出来,并在细小的地方反复斟酌,反复查字典,探寻某个词是否还有你不知道的某种微妙含义,或者某个词是否有习惯性的褒义、贬义、或其他不能漏掉的味道。这说到底还是一个对原文是否理解透彻的问题。原文里有时一个简单的词,就能让翻译挠半天的头,可能是因为中文里没有对等的意思单位,要拆开来用一句话来表述,可能因为这个词的意思不是很明确,甚至可以双解等,遇到爱玩文字游戏的作者,那就更难译了,多半只能注释。
不过在研究原文的过程中,是可以发现很多细微的、有趣的东西的,让你可以在某个瞬间管窥作者的心态。比如说,在翻译九色中国中最后一个特色地区--海峡两岸时,里面有一句话就让我“啊”了一声:“But a major rebellion persuaded Chinese officials to annex the island in 1683.” 这里的关键词是“annex”。我记得我第一次学这个词还是前几年的“U.S.'s annexation of Iraq.” 当时就觉得这个词是有负面含义的。后来我挠头想了想,突然想到,这不就是从中国的立场经常说的“收复台湾”吗!只不过中国一向用的是“收复”这个词,相对应的英文应该类似于“reclaim/regain sovereignty of ~~~”,而annex这个词却绝对跟“收复”划不了等号,总不能说“美国收复伊拉克”吧。annex在字典里的解释是:“to incorporate (territory) into the domain of a city, country, or state”(from dictionary.com),因此从字面意思来看,“吞并”是没有错的,总之就是把另一块土地并到你原有的领土范围里来。但是文字都有字面以下的意思,而“吞并”历来在中文里是负面意义很重的,带有扩张/侵略的弦外之音,所以从感情上,我不太愿意用“吞并”这个词,但是作为翻译,也不能把annex翻译成“收复”,那我就是改写了。所以,后来还是按照annex的意思,但是选择了一个婉转一些的说法。
所以说,一般的读者肯定没有办法知道翻译在译一篇文章时经常要经历的那种天人交战的状况吧,不过这其实是笔译的最大乐趣之一,我想,对母语和第二外语两种语言语感越强、这样的状况可能会越多。
这也让我想到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字典对于翻译的不足性。字典当然是每个翻译必备的工具,相信所有认真从事翻译的人家里一定都堆满了各种字典。不过其实我在查英汉字典时,有一类词是让我比较困惑的,那就是汉语里没有“对等单位”的词。比如说,某种情形比较复杂的状态、或者某种形容,在英语里可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只要用这一个单词,那么不管是表层意思、还是引申的含义就都到位了,但是中文里没有这样一个对等的单词来形容同样的状态或情形,因此只好用一句话来解释、或者,如果是个动词的话,就用“使什么、使怎样”等~~~这种解释通常只能让学外语的人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在读的东西的意思,但是对于想比较精深地学习外语的人,比如说翻译,“使~~”这类的解释就显得不那么够~~~当然这是个范围非常广的话题,我也只是稍微有些感觉,我觉得平时如果遇到这类例子应该把它们收集起来。
在翻译九色的时候,还有一个地方让我哭笑不得,我觉得这里有个文化的差异在。作者在写四川时,说四川是个与外界隔绝,隐秘安全的地方,他用了一个比喻:“Safe like a tortoise in its shell”。我觉得当你在使用动物说明问题时,一定要多个心眼。尤其是你不够熟悉这个文化的许多细节时。“乌龟”在中国文化里是个含义比较复杂的动物,你可以对老人说“龟鹤延年”,没人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你说谁是个乌龟,就基本是骂人了,你可以是骂他在“戴绿帽”,你也可以骂他是个缩头的胆小鬼,而且尤其是在四川这个地方,“龟儿子”也算是当地特有的骂法了。所以在翻译这句英文时我就觉得头疼,因为怎么翻都别扭,你说“四川人像乌龟一样安全地缩在龟壳里”,这听起来极其别扭,估计很多人读着都像骂人。不过这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小插曲也是翻译的乐趣之一。
我比较喜欢笔译的一点是,在没有经济压力、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原文,然后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像画工笔画一样,一点点地把译文描绘出来,并在细小的地方反复斟酌,反复查字典,探寻某个词是否还有你不知道的某种微妙含义,或者某个词是否有习惯性的褒义、贬义、或其他不能漏掉的味道。这说到底还是一个对原文是否理解透彻的问题。原文里有时一个简单的词,就能让翻译挠半天的头,可能是因为中文里没有对等的意思单位,要拆开来用一句话来表述,可能因为这个词的意思不是很明确,甚至可以双解等,遇到爱玩文字游戏的作者,那就更难译了,多半只能注释。
不过在研究原文的过程中,是可以发现很多细微的、有趣的东西的,让你可以在某个瞬间管窥作者的心态。比如说,在翻译九色中国中最后一个特色地区--海峡两岸时,里面有一句话就让我“啊”了一声:“But a major rebellion persuaded Chinese officials to annex the island in 1683.” 这里的关键词是“annex”。我记得我第一次学这个词还是前几年的“U.S.'s annexation of Iraq.” 当时就觉得这个词是有负面含义的。后来我挠头想了想,突然想到,这不就是从中国的立场经常说的“收复台湾”吗!只不过中国一向用的是“收复”这个词,相对应的英文应该类似于“reclaim/regain sovereignty of ~~~”,而annex这个词却绝对跟“收复”划不了等号,总不能说“美国收复伊拉克”吧。annex在字典里的解释是:“to incorporate (territory) into the domain of a city, country, or state”(from dictionary.com),因此从字面意思来看,“吞并”是没有错的,总之就是把另一块土地并到你原有的领土范围里来。但是文字都有字面以下的意思,而“吞并”历来在中文里是负面意义很重的,带有扩张/侵略的弦外之音,所以从感情上,我不太愿意用“吞并”这个词,但是作为翻译,也不能把annex翻译成“收复”,那我就是改写了。所以,后来还是按照annex的意思,但是选择了一个婉转一些的说法。
所以说,一般的读者肯定没有办法知道翻译在译一篇文章时经常要经历的那种天人交战的状况吧,不过这其实是笔译的最大乐趣之一,我想,对母语和第二外语两种语言语感越强、这样的状况可能会越多。
这也让我想到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字典对于翻译的不足性。字典当然是每个翻译必备的工具,相信所有认真从事翻译的人家里一定都堆满了各种字典。不过其实我在查英汉字典时,有一类词是让我比较困惑的,那就是汉语里没有“对等单位”的词。比如说,某种情形比较复杂的状态、或者某种形容,在英语里可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只要用这一个单词,那么不管是表层意思、还是引申的含义就都到位了,但是中文里没有这样一个对等的单词来形容同样的状态或情形,因此只好用一句话来解释、或者,如果是个动词的话,就用“使什么、使怎样”等~~~这种解释通常只能让学外语的人有个大致的了解,知道在读的东西的意思,但是对于想比较精深地学习外语的人,比如说翻译,“使~~”这类的解释就显得不那么够~~~当然这是个范围非常广的话题,我也只是稍微有些感觉,我觉得平时如果遇到这类例子应该把它们收集起来。
在翻译九色的时候,还有一个地方让我哭笑不得,我觉得这里有个文化的差异在。作者在写四川时,说四川是个与外界隔绝,隐秘安全的地方,他用了一个比喻:“Safe like a tortoise in its shell”。我觉得当你在使用动物说明问题时,一定要多个心眼。尤其是你不够熟悉这个文化的许多细节时。“乌龟”在中国文化里是个含义比较复杂的动物,你可以对老人说“龟鹤延年”,没人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你说谁是个乌龟,就基本是骂人了,你可以是骂他在“戴绿帽”,你也可以骂他是个缩头的胆小鬼,而且尤其是在四川这个地方,“龟儿子”也算是当地特有的骂法了。所以在翻译这句英文时我就觉得头疼,因为怎么翻都别扭,你说“四川人像乌龟一样安全地缩在龟壳里”,这听起来极其别扭,估计很多人读着都像骂人。不过这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小插曲也是翻译的乐趣之一。
Tuesday, May 11, 2010
Monday, May 10, 2010
[翻译练习] - The Nine Nations of China (by Patrick Chovanec)
(经常到收集的各种外国人写中国的博客上去读文章,这是比较有趣的一篇,因此尝试著翻译成中文。很久没有练习英进中的翻译了,很惭愧。)
The Nine Nations of China
by Patrick Chovanec
(原文网址:http://www.theatlantic.com/doc/200911u/china-nine-nations)
(作者的博客:http://chovanec.wordpress.com/2009/11/16/the-nine-nations-of-china/)
(另外,推荐该作者去朝鲜的游记,
网址是:http://chovanec.wordpress.com/2009/08/23/a-visit-to-north-korea-part-1/)
DISCLAIMER: All Rights Belong to the Original Author.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is merely my own humbl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cle.
translated by Grayfruit
九色中国
奥巴马总统即将在本周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他将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容易把中国想象成一个单一的庞然大物:13亿人说相同的语言、有着同样的历史和文化。而真相却远比此要耐人寻味。中国由几个特色鲜明的地区组成,每个地区都有其固有的资源、活力和历史性格。
作为一名从1986年开始密切关注中国的旅行者、老师及投资专家,我把这些地区称作“中国九色”(名称的部分灵感来自乔加诺写的“北美九色”一书)。单独来看,“中国九色”中的八个地区的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排列在前20位国家中的八个国家。
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一体化,地区差异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努力寻求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定位的过程中,九个地区中的每一个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所有想来中国创业、制定对华政策、或者只是想弄懂中国发生的剧变的人都应该了解中国的九个特色地区,以及每个地区在塑造中国未来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九色其一 -- 黄土地
(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
面积:906,243 km2 (占国土面积9%)
人口:3亿5千9百万(占全国总人口27%)
人均GDP:$3,855美元
出口占GDP百分比:16%
黄河两岸是中国的发源地,泥沙大量淤积的河水、冲积地带肥沃的土地、和丰收时节的麦穗全都呈现出相同的黄颜色。这里是中国的谷物主产地,人民的主食不是米饭,而是包子、饺子和面条。然而,富饶的黄土地不但旱涝频发,而且经常遭到心怀觊觎者的入侵。自古以来,黄土地上的人民就一直靠着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通过修筑高墙和堤坝来确保他们的安全。中国古代帝王的黄袍代表的是皇帝对自然界力量的绝对控制—即土地、水和谷物这些人民赖以生存的自然力量。
治理黄土地须采取谨慎权衡的办法。黄土地本身的人口超过美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二的地区,但是面积不足美国国土的十分之一。这里资源虽然丰富,但已经到了极限。黄土地大量出产主要作物,如大麦、棉花和花生等,但缺水情况越来越严重。这里能源储备虽然丰富,但过于依赖煤炭使黄土地成为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这片土地从来不缺的一个资源是政治影响力。在中国历史上,黄土地大多数时候是政治权力中心。由于巨大的影响力,黄土地可以大量引进人才。中国的领导人希望通过这些优势把北京打造成一个高科技研究中心,把一小部分国家赞助的企业,如联想、海尔,改造成可以称霸全球市场的“全国之魁”。但是政府这种大刀阔斧的做法可能会适得其反。黄土地能不能善加利用它的力量创造新机遇?还是说,这个忌惮创新的地区终将落后于人呢?
The Nine Nations of China
by Patrick Chovanec
(原文网址:http://www.theatlantic.com/doc/200911u/china-nine-nations)
(作者的博客:http://chovanec.wordpress.com/2009/11/16/the-nine-nations-of-china/)
(另外,推荐该作者去朝鲜的游记,
网址是:http://chovanec.wordpress.com/2009/08/23/a-visit-to-north-korea-part-1/)
DISCLAIMER: All Rights Belong to the Original Author.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is merely my own humbl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cle.
translated by Grayfruit
九色中国
奥巴马总统即将在本周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他将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容易把中国想象成一个单一的庞然大物:13亿人说相同的语言、有着同样的历史和文化。而真相却远比此要耐人寻味。中国由几个特色鲜明的地区组成,每个地区都有其固有的资源、活力和历史性格。
作为一名从1986年开始密切关注中国的旅行者、老师及投资专家,我把这些地区称作“中国九色”(名称的部分灵感来自乔加诺写的“北美九色”一书)。单独来看,“中国九色”中的八个地区的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排列在前20位国家中的八个国家。
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一体化,地区差异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努力寻求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定位的过程中,九个地区中的每一个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所有想来中国创业、制定对华政策、或者只是想弄懂中国发生的剧变的人都应该了解中国的九个特色地区,以及每个地区在塑造中国未来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九色其一 -- 黄土地
(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
面积:906,243 km2 (占国土面积9%)
人口:3亿5千9百万(占全国总人口27%)
人均GDP:$3,855美元
出口占GDP百分比:16%
黄河两岸是中国的发源地,泥沙大量淤积的河水、冲积地带肥沃的土地、和丰收时节的麦穗全都呈现出相同的黄颜色。这里是中国的谷物主产地,人民的主食不是米饭,而是包子、饺子和面条。然而,富饶的黄土地不但旱涝频发,而且经常遭到心怀觊觎者的入侵。自古以来,黄土地上的人民就一直靠着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通过修筑高墙和堤坝来确保他们的安全。中国古代帝王的黄袍代表的是皇帝对自然界力量的绝对控制—即土地、水和谷物这些人民赖以生存的自然力量。
治理黄土地须采取谨慎权衡的办法。黄土地本身的人口超过美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二的地区,但是面积不足美国国土的十分之一。这里资源虽然丰富,但已经到了极限。黄土地大量出产主要作物,如大麦、棉花和花生等,但缺水情况越来越严重。这里能源储备虽然丰富,但过于依赖煤炭使黄土地成为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这片土地从来不缺的一个资源是政治影响力。在中国历史上,黄土地大多数时候是政治权力中心。由于巨大的影响力,黄土地可以大量引进人才。中国的领导人希望通过这些优势把北京打造成一个高科技研究中心,把一小部分国家赞助的企业,如联想、海尔,改造成可以称霸全球市场的“全国之魁”。但是政府这种大刀阔斧的做法可能会适得其反。黄土地能不能善加利用它的力量创造新机遇?还是说,这个忌惮创新的地区终将落后于人呢?
释
昨天拿起了一本佛学书。
以前去过纽约的庄严寺两次,很安静的寺庙,建在茂密的山林之间,那里到了冬天会封山,夏天会举办佛学夏令营,其实我一直想参加,无奈没有那么多假期,而且交通不是很便利。在那样被绿色环绕的庙宇里清修,应该能够帮助抚慰心灵、寻找智慧、使我们能够迷途知返。庄严寺的冬天应该很漂亮,可以想象一下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的仿唐代的庙宇建筑,静静的矗立在山林里的样子,应该会产生一种向往。
人生在世,生死两事,恐怕是最大的两痛。有时生与死之间的距离往往也并不遥远。生先不去说它,死这件事,大概是每个人都觉得最难以面对的事情。我自出生以来,记忆里有四个亲人离世,小的时候很懵懂,心智未开,对此毫无感觉,所以说懵懂其实就是一种幸福。随着年岁增长,死这件事在心里的份量也重了起来。虽然这四位亲人未必每一位都与我朝夕相处、异常亲近,但毕竟都是亲人,有的是长辈,我很小的时候曾经照看过我,有的甚至是未成年的妹妹,还一起爬过山。想想当初他们身体还没有衰弱的时候,见到他们的样子,说过的一些话,就觉得死真的是令人难以接受、难以理解的事情。尤其是当你知道这个人已经没有的时候,转身看向窗外,发现花朵依旧开放、草木依旧鲜绿、天空依旧湛蓝,人世间没有一丝变化,就更感到人生无常。微风吹起水面一片涟漪,就有多少亲人离世,生死离别。
所以我从书架上翻出了庄严寺拿来的几本佛经,我需要一点点智慧。我们每个人最缺少的就是智慧,尤其是渡世的智慧,毫无智慧的愚钝渡完此生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我随意翻开了其中的一个章节,说得是“人生难得”。我们生为人,就是大因缘。“投生人道之数,仅得一二;投生余道之数,恐不止百千万亿。故昔释迦佛说涅磐经,即谓迦叶言:得人生者,如手间握著的土;失人生者,如大地里的土;是故,若舍此人身,想再投生为人,则如高山顶上,胡乱垂丝,而能正穿针孔;亦如大海上浮木,浮木上有一孔洞,盲龟伸头,恰入孔洞,其机缘之数,固甚寥寥。”
所以世人常说“珍惜”二字。首先要珍惜的,恰恰是这人生,这人身。从娑婆世界中一尘埃、一芥子,汇聚万种因缘,投生为这人,短短光阴数十载,岂可不修不悟、愚钝而渡?
以前去过纽约的庄严寺两次,很安静的寺庙,建在茂密的山林之间,那里到了冬天会封山,夏天会举办佛学夏令营,其实我一直想参加,无奈没有那么多假期,而且交通不是很便利。在那样被绿色环绕的庙宇里清修,应该能够帮助抚慰心灵、寻找智慧、使我们能够迷途知返。庄严寺的冬天应该很漂亮,可以想象一下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的仿唐代的庙宇建筑,静静的矗立在山林里的样子,应该会产生一种向往。
人生在世,生死两事,恐怕是最大的两痛。有时生与死之间的距离往往也并不遥远。生先不去说它,死这件事,大概是每个人都觉得最难以面对的事情。我自出生以来,记忆里有四个亲人离世,小的时候很懵懂,心智未开,对此毫无感觉,所以说懵懂其实就是一种幸福。随着年岁增长,死这件事在心里的份量也重了起来。虽然这四位亲人未必每一位都与我朝夕相处、异常亲近,但毕竟都是亲人,有的是长辈,我很小的时候曾经照看过我,有的甚至是未成年的妹妹,还一起爬过山。想想当初他们身体还没有衰弱的时候,见到他们的样子,说过的一些话,就觉得死真的是令人难以接受、难以理解的事情。尤其是当你知道这个人已经没有的时候,转身看向窗外,发现花朵依旧开放、草木依旧鲜绿、天空依旧湛蓝,人世间没有一丝变化,就更感到人生无常。微风吹起水面一片涟漪,就有多少亲人离世,生死离别。
所以我从书架上翻出了庄严寺拿来的几本佛经,我需要一点点智慧。我们每个人最缺少的就是智慧,尤其是渡世的智慧,毫无智慧的愚钝渡完此生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我随意翻开了其中的一个章节,说得是“人生难得”。我们生为人,就是大因缘。“投生人道之数,仅得一二;投生余道之数,恐不止百千万亿。故昔释迦佛说涅磐经,即谓迦叶言:得人生者,如手间握著的土;失人生者,如大地里的土;是故,若舍此人身,想再投生为人,则如高山顶上,胡乱垂丝,而能正穿针孔;亦如大海上浮木,浮木上有一孔洞,盲龟伸头,恰入孔洞,其机缘之数,固甚寥寥。”
所以世人常说“珍惜”二字。首先要珍惜的,恰恰是这人生,这人身。从娑婆世界中一尘埃、一芥子,汇聚万种因缘,投生为这人,短短光阴数十载,岂可不修不悟、愚钝而渡?
Monday, May 3, 2010
潽出来了的社会,晨雨
昨天去了BJ。
我还记得第一次去Costco时候的感觉,当时我很有些不可思议,从没有见过那么大的店面,所有商品的包装都是超大型的,价格都是比较合理甚至便宜的,去的人几乎都像搬小山一样地买东西。当时我的感觉是很惊奇的,觉得这是个中产阶级的食品/杂物的购物天堂,最近去这样的店,却觉得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我有时候想,我们每个人真的需要这么多的东西吗?答案肯定是“不需要”。但是这个社会的构成,或者说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精神吧,使得我们必须不断地购买东西,如果谁都不购买,社会就会崩溃。我们生活在一个只有消费, 整个社会才能够支撑的社会里。我想只要让人曝露于物质丰富的环境下,就能够滋养人性中的贪婪欲:有了就还想再有,拥有一样新东西的喜悦感很快就会消失,然后就产生空虚,而很多人只能用不断拥有更多物质来填补空虚,这应该是种恶性循环吧。而为了让这个社会能够继续运转,也应运而生地出现许多相关的理念,比如说拜金主义没有罪,女人的衣橱永远缺一双鞋,每个女人都应该拥有的十件奢侈品,男人应该追求的奢侈跑车等诸如此类让现代都市人憧憬又烦恼的东西。
我还记得第一次去Costco时候的感觉,当时我很有些不可思议,从没有见过那么大的店面,所有商品的包装都是超大型的,价格都是比较合理甚至便宜的,去的人几乎都像搬小山一样地买东西。当时我的感觉是很惊奇的,觉得这是个中产阶级的食品/杂物的购物天堂,最近去这样的店,却觉得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我有时候想,我们每个人真的需要这么多的东西吗?答案肯定是“不需要”。但是这个社会的构成,或者说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精神吧,使得我们必须不断地购买东西,如果谁都不购买,社会就会崩溃。我们生活在一个只有消费, 整个社会才能够支撑的社会里。我想只要让人曝露于物质丰富的环境下,就能够滋养人性中的贪婪欲:有了就还想再有,拥有一样新东西的喜悦感很快就会消失,然后就产生空虚,而很多人只能用不断拥有更多物质来填补空虚,这应该是种恶性循环吧。而为了让这个社会能够继续运转,也应运而生地出现许多相关的理念,比如说拜金主义没有罪,女人的衣橱永远缺一双鞋,每个女人都应该拥有的十件奢侈品,男人应该追求的奢侈跑车等诸如此类让现代都市人憧憬又烦恼的东西。
<转载>韩寒最新被河蟹博文
《爷爷们,你们请尽兴》
泰兴幼儿园中的小孩也被人砍了,32人受伤,死亡情况不明。这个新闻因为离开上一次南平幼儿园袭击的新闻太近,我甚至一度误以为是同一个幼儿园。
在最近的变态凶手杀人事件中,他们都选择了幼儿园和小学,相信在很多想报复社会的人心中,去幼儿园小学杀人成为了一种时尚,因为在杀人过程中,你将遇到最少的抵抗,杀掉最多的人,造成民间最大的痛苦的恐慌,是最有效的报复社会手段。除了杨佳以外,几乎所有杀手都挑选了向弱者下手。这个社会没有出口,杀害更弱者成了他们唯一的出口。我建议把全国地方政府门卫间里的保安们抽调去保护幼儿园,孩子都保护不了的政府不需要那么多人保护。
这些杀人事件的产生很大原因是这个社会不公正,不公平。是的,让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但太阳不是每天都出。我们的阴天和黑夜是否稍微太多了一些?所以,提出让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并不伟大,做到让太阳分分钟都挂在你头顶上才伟大。
泰兴幼儿园中的小孩也被人砍了,32人受伤,死亡情况不明。这个新闻因为离开上一次南平幼儿园袭击的新闻太近,我甚至一度误以为是同一个幼儿园。
在最近的变态凶手杀人事件中,他们都选择了幼儿园和小学,相信在很多想报复社会的人心中,去幼儿园小学杀人成为了一种时尚,因为在杀人过程中,你将遇到最少的抵抗,杀掉最多的人,造成民间最大的痛苦的恐慌,是最有效的报复社会手段。除了杨佳以外,几乎所有杀手都挑选了向弱者下手。这个社会没有出口,杀害更弱者成了他们唯一的出口。我建议把全国地方政府门卫间里的保安们抽调去保护幼儿园,孩子都保护不了的政府不需要那么多人保护。
这些杀人事件的产生很大原因是这个社会不公正,不公平。是的,让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但太阳不是每天都出。我们的阴天和黑夜是否稍微太多了一些?所以,提出让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并不伟大,做到让太阳分分钟都挂在你头顶上才伟大。
Thursday, April 29, 2010
note to myself
目前关注的书籍和影视类作品
书籍
Oracle Night - Paul Auster
A Perfect Day for Bananafish (Nine Stories) - Salinger
Ghostwritten - David Mitchell
Cloud Atlas - David Mitchell
Too Loud a Solitude - Bohumil Hrabal (最想先看这本)
2666 - Roberto Bolano
影视
太阳照常升起 - 姜文
立春 - 顾长卫
书籍
Oracle Night - Paul Auster
A Perfect Day for Bananafish (Nine Stories) - Salinger
Ghostwritten - David Mitchell
Cloud Atlas - David Mitchell
Too Loud a Solitude - Bohumil Hrabal (最想先看这本)
2666 - Roberto Bolano
影视
太阳照常升起 - 姜文
立春 - 顾长卫
sign
覺得生活中有時是有些啓示和徵兆的,也或許這樣想,日子更加有趣味,也或許是心裏開始相信些什麽。
時常看“鏘鏘三人行”,昨天看的一集裏,文濤說了一句“人生啊,僅靠一個人是擔當不起來的”(大意),當時聽到有種當頭一棒的感覺。
人生是可以被形容為走路的,我的話希望它是條山路,或者說是山裏的許多條路,而我們在正常狀態下是走在那條主路上的(就像在Appalachian Trail上獨行的Bill Bryson)。路的盡頭不明朗,方向也不十分確定,總之日復一日,我們就這樣驚險刺激也好、平淡無奇也好、感動也好、無聊也好這樣踽踽向前。周圍是樹海,主路的兩測隨時都有岔路,我們隨時都可以選擇任何一條岔路,有些岔路可以走到終點,有些岔路可以走回主路,而有些是往樹海的深處走去,沒有人知道樹海的深處是什麽。
時常看“鏘鏘三人行”,昨天看的一集裏,文濤說了一句“人生啊,僅靠一個人是擔當不起來的”(大意),當時聽到有種當頭一棒的感覺。
人生是可以被形容為走路的,我的話希望它是條山路,或者說是山裏的許多條路,而我們在正常狀態下是走在那條主路上的(就像在Appalachian Trail上獨行的Bill Bryson)。路的盡頭不明朗,方向也不十分確定,總之日復一日,我們就這樣驚險刺激也好、平淡無奇也好、感動也好、無聊也好這樣踽踽向前。周圍是樹海,主路的兩測隨時都有岔路,我們隨時都可以選擇任何一條岔路,有些岔路可以走到終點,有些岔路可以走回主路,而有些是往樹海的深處走去,沒有人知道樹海的深處是什麽。
Tuesday, April 27, 2010
muses
The Three Graces by Antonio Canova
It begins to dawn on me that we might be, afterall, surrounded by muses, that our artistic inspirations might not be entirely of our own. For several years, I have been trying in vain to restore the state of mind I was in in that singular and seemingly too-good-to-be-true year of my life. With no job in the prospect and a completed education, I had nothing better to do, and it was mere chance that I embarked upon a year of fierce writing. Before I realized it, what started as a spur of the moment drive had turned into a full-fledged commitment and I ended up with a small crowd of dedicated and persistent followers. To this day, I am unable to bring to a closure what I started, a story without an ending (the ending has long been decided in my head, just not put down on paper), a phase left hanging in mid-air, mildly tantalizing yet always a few inches beyond my grasp. At a point, I seriously considered the possibility that it wasn't me in that shell with fingers maddeningly dancing away on the keyboard amassing up to ten thousand word count per day for the good part of a year, but rather a muse (in fine Greek chiton) hovering over me doing all the masterminding and orchestrating. Nonethless, I suppose it was mortal passion that led to the advent of a wandering muse.
Monday, April 26, 2010
念珠
那天,如練說她要去山裏尋找念珠。
念珠?蘅皋不解。如練出門前只留下這句話。他對如練的小性情總是不解。
前一天下午,如練[卒瓦]了她的木棉花茶杯。那是個細白瓷帶蓋的茶杯,杯身杯蓋用銀綫勾勒出五片花瓣,兩兩三三立於枝間,染了紅釉。如練每天用那個杯子喝茶,有時是老家村裏的親戚手炒的新茶,有時是非洲的紅茶包,有時是蘅皋煮的綠豆湯。
念珠?蘅皋不解。如練出門前只留下這句話。他對如練的小性情總是不解。
前一天下午,如練[卒瓦]了她的木棉花茶杯。那是個細白瓷帶蓋的茶杯,杯身杯蓋用銀綫勾勒出五片花瓣,兩兩三三立於枝間,染了紅釉。如練每天用那個杯子喝茶,有時是老家村裏的親戚手炒的新茶,有時是非洲的紅茶包,有時是蘅皋煮的綠豆湯。
Thursday, April 22, 2010
A Walk in the Woods
Googled "Bill Bryson" and read a little about him on Wikipedia. He is one of those gifted writers who can write about a variety of widely different subjects. He wrote travelogues, nature, popular sciences and the English Language. But then again rich experiences surely grant rich and versatile writings.
Just started reading A Walk in the Woods, and its hard to keep a straight face reading this book on the subway. For a lot of people, hiking in the woods and be surrounded by miles of impenetrable nature is such a romantic notion. And so far, A Walk in the Woods utterly dispels that notion, though it is done in such a coffee-choking manner. I was told by a friend that hiking is actually a very dangerous business. Though it is not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be armed to the teeth with professional and savagely pricey hiking gears, without the right hiking attire and with the wrong parts of your bare skin exposed, you could get a deadly tick bite and lose sanity (if not your life)for the rest of your miserable life.
Just started reading A Walk in the Woods, and its hard to keep a straight face reading this book on the subway. For a lot of people, hiking in the woods and be surrounded by miles of impenetrable nature is such a romantic notion. And so far, A Walk in the Woods utterly dispels that notion, though it is done in such a coffee-choking manner. I was told by a friend that hiking is actually a very dangerous business. Though it is not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be armed to the teeth with professional and savagely pricey hiking gears, without the right hiking attire and with the wrong parts of your bare skin exposed, you could get a deadly tick bite and lose sanity (if not your life)for the rest of your miserable life.
Wednesday, April 21, 2010
同鳳閣鸞台平章事
大概是小學的時候在電視上看過86版的狄仁傑斷案傳奇,從此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後,通過書籍或影視作品又不斷地接觸到狄仁傑的各種以史為據或完全虛構的故事。
根据百度的资料:狄仁杰(630-700),字怀英,山西太原人(唐代並州太原人),唐初期傑出的政治家,武朝的中流砥柱。武曌稱其“囯老”。狄仁傑為官,居廟堂之上,以百姓心為心。他在武朝曾擔任唐最高司法職務,判決積案、疑案;昭雪錯案、冤案。任大理寺丞時,一年内判決處理了大量積壓案件(可見當時其他官吏的無能怠職)。武朝天授二年(691),狄仁傑被任命為同鳳閣鸞台平章事,開始了其短暫的宰相生涯(後因武承嗣罷為彭澤令,於697年再度官復原職)。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当时,大臣李昭德等曾劝武则天继续以四子李旦为嗣,但没有为武则天接受。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从容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说:“此朕家事,卿勿预知。”狄仁杰沉着而郑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不预知乎?”最终,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狄仁杰因此被历代政治家、史学家称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义士。(摘自百度)
狄仁傑於久視元年(700)病故,武曌泣曰,“朝堂空也。”
Monday, April 19, 2010
Spring (photos unavailable yet)
Peony (Photo Credit - NYBG)
As a general rule, if you wish to be surrounded by throngs of people, if lots of hustling and bustling is your thing, and if you wish to, at the same time, enjoy decent horticulture as sort of a background delight, the Brooklyn Botanical Garden would be the ideal venue, especially during the month of Hanami (cherry blossom appreciation month). On the other hand, if you simply wish to be surrounded by breathtaking nature without the cacophony of the city, go to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 (the one in Bronx, next to Bronx Zoo). Thursday, April 15, 2010
規模和個性
在LILY的書評博客上看到了一篇關於獨立書店的文章。
看完的第一感覺是非常慚愧,生活在紐約這麽多年,竟然從來沒有去Strand掏過書,對於我這種自詡為書蟲的人,連我自己都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不過或許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那就是我開始對英文(以至於對英文所代表的整個文化)產生好感和興趣是最近一年的事。在過去的那麽多年裏,我在情感上都一直非常無法割捨象形/表意文字(以及象形/表意文字所代表的一整套文化)。但是最近,心態卻開始有了轉變,既然要在一個講英語的國家長期生活下去,而且既然自己從事語言有關的工作,那麽不把自己塑造成器是不行的。
而事實上,學語言與讀書是不可分離的。不多讀書學不好語言,而說到讀書我是很來勁的。書是由字組成的,每個單獨的字就像一個完整的細胞,有表皮,有核心。在認識一個字的初始階段,就像認識一個人一樣,只能大約了解它的表象,它的明示意義(denotation),隨著這個字在各種語境裏出現,才能逐漸理解它的核心,也就是它的暗示意義(connotation),之後,經過不斷反復的接觸這個字,才能慢慢領悟到它的氛圍和味道(flavor)。我一直認爲這最後一個階段是學習一門語言的過程中最難掌握的,因爲它需要時間,需要大量接觸優秀的,原汁原味的英文。而在從事翻譯過程中,這最後一個階段也最讓我感到自己距離一個合格的翻譯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看完的第一感覺是非常慚愧,生活在紐約這麽多年,竟然從來沒有去Strand掏過書,對於我這種自詡為書蟲的人,連我自己都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不過或許有一個原因可以解釋,那就是我開始對英文(以至於對英文所代表的整個文化)產生好感和興趣是最近一年的事。在過去的那麽多年裏,我在情感上都一直非常無法割捨象形/表意文字(以及象形/表意文字所代表的一整套文化)。但是最近,心態卻開始有了轉變,既然要在一個講英語的國家長期生活下去,而且既然自己從事語言有關的工作,那麽不把自己塑造成器是不行的。
而事實上,學語言與讀書是不可分離的。不多讀書學不好語言,而說到讀書我是很來勁的。書是由字組成的,每個單獨的字就像一個完整的細胞,有表皮,有核心。在認識一個字的初始階段,就像認識一個人一樣,只能大約了解它的表象,它的明示意義(denotation),隨著這個字在各種語境裏出現,才能逐漸理解它的核心,也就是它的暗示意義(connotation),之後,經過不斷反復的接觸這個字,才能慢慢領悟到它的氛圍和味道(flavor)。我一直認爲這最後一個階段是學習一門語言的過程中最難掌握的,因爲它需要時間,需要大量接觸優秀的,原汁原味的英文。而在從事翻譯過程中,這最後一個階段也最讓我感到自己距離一個合格的翻譯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Wednesday, April 14, 2010
putting faith in the ebony bodhisattva
Avalokiteśvara -- the bodhisattva of compassion -- sits inconspicuously and squarely on the low kitchen cart. The five inch bodhisattva is dwarfed by the towering ten-cup Cuisinart to the left, and by half a dozen mundane jars of coffee, tea, sugar and whatnot to the right. Next to the cart is the expansive window that looks out on the backyard -- a raw garden that had been largely laid to waste, yet in spite of which, is displaying lush greens and occasional hues of spring. At first glance, it is not the most obvious place to set up the family altar on which sits the bodhisattva, a highly revered and possibly most worshipped lord of Buddhism. But being not obvious is largely what praying, genuine praying is all about.
Tuesday, April 13, 2010
San Mao
Diving into the world of San Mao. Isn't it a wonderful thing we are gifted with the ability to read (and to write), and to see through the senses of another, to feel her earthly delights through the crispy and aging pages~~~~
Monday, April 12, 2010
想起蟲師、煌如星,以及讀完了the Cabinet of Curiosities
The weekend was spent sowing seeds and moving plants from nursery pots into the backyard. There is something zen about the planting season. I was gazing at the dark brown soil -- a mixture of gravel, traces of dead leaves from last fall, sand, mineral rocks giving off metal luster, seeds flown from afar, roots of dead plants -- and wondered how does this "premordial soup" produce the things all life forms depent on -- the infinite varieties, the full spectrum of colors, shapes, scents and tastes. Nothing short of a miracle.
And if you ever watched a tiny and tender seedling thrusting its way out of the dirt, and its fragile and fresh first pair of green leaves, like baby angel wings, unfolds and embraces its first spring breeze, first ray of sunlight, and first drop of rain, you'd know it was a moment of enlightenment.
~~~◆~~~
So, last night, I finished reading the Cabinet of Curiosities by Preston and Child. I'd say the Cabinet comes a close second, with the Relic still being at the top. The Cabinet is a captivating read, considering this was my second time round. For some reason, the first time went as a complete blur, but this time I made sure every chapter was read with the utmost attention, though towards the end, my attention began to drift as midnight approached. But overall, the Cabinet is one creepy-as-hell and bone-chilling thriller.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the Relic is any less. But with the Relic, I felt not completely unsympathetic with the museum beast -- the Mbwun killed because he had to, if he wanted to avoid the fatalistic ending of reverting back to its human form. In the Cabinet, however, the Surgeon killed out of sheer greed for the prolongation of his mortal life.
I suppose by the time one finishes the Cabinet, it should be pretty clear that the Pendergast character is here to stay. We begin to learn more about Pendergast's past, the other infamous members of his family, and if you read carefully, there is, I believe, a one liner that hints at the addition of Constance in later episodes of the Pendergast saga. Aloysius X.L. Pendergast is truly an incredible character. Appearance wise, he is almost vampiric, with features I believe that represent a typical Scandinavian; intelligent wise, he is far above everybose else, and with every additional book, Pendergast seems to become ever more superhuman and maybe a little blown out of proportion, which in itself is actually quite enjoyable. As the villains get smarter and more powerful, we would need a character to match their wit and strength, who better than Pendergast, with the out-of-this-world looks, physical agility, resourcefulness, political pull, and authoritative/persuasive demeanor when the situation calls for it? Oh, and did I mention he is ridiculously rich?!
~~~◆~~~
无意中想起了「虫师」(Mushishi)和藤田温子的「煌如星公案系列」。
这两部作品都是看完之后令人意犹未尽的。第一次看煌如星的时候还是初中,恍如隔世。后来陆续收集到了五/六本,剩下的只收集到电子版本。煌如星系列的背景是中国清朝,是少见的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日本漫画。从画风来看,一目了然是少女漫画的风格。作者的画风细腻、温情、人物掩映在晕染的花瓣与婀娜的细柳中的画面,颇有中国古典绘画的精髓。
但这套漫画之所以让人觉得余音绕梁,并不仅仅因为它的画风,也因为它里面一个个短而精致的探案故事。虽然每个故事的篇幅都不长,但是每个故事里都隐藏著一个悲剧,一个谜团,一个伤心断肠人做得决绝之事。画家紧紧把握住了中国古代那种浪漫、惆怅、凄美的氛围。每个故事都像一首宋词、都像一幅烟雨丹青、一曲抑扬琴弦~~~
然后就是虫师。在所有看过的日本动漫里,虫师是非常特别的一个。
And if you ever watched a tiny and tender seedling thrusting its way out of the dirt, and its fragile and fresh first pair of green leaves, like baby angel wings, unfolds and embraces its first spring breeze, first ray of sunlight, and first drop of rain, you'd know it was a moment of enlightenment.
~~~◆~~~
So, last night, I finished reading the Cabinet of Curiosities by Preston and Child. I'd say the Cabinet comes a close second, with the Relic still being at the top. The Cabinet is a captivating read, considering this was my second time round. For some reason, the first time went as a complete blur, but this time I made sure every chapter was read with the utmost attention, though towards the end, my attention began to drift as midnight approached. But overall, the Cabinet is one creepy-as-hell and bone-chilling thriller. This is not to say that the Relic is any less. But with the Relic, I felt not completely unsympathetic with the museum beast -- the Mbwun killed because he had to, if he wanted to avoid the fatalistic ending of reverting back to its human form. In the Cabinet, however, the Surgeon killed out of sheer greed for the prolongation of his mortal life.
I suppose by the time one finishes the Cabinet, it should be pretty clear that the Pendergast character is here to stay. We begin to learn more about Pendergast's past, the other infamous members of his family, and if you read carefully, there is, I believe, a one liner that hints at the addition of Constance in later episodes of the Pendergast saga. Aloysius X.L. Pendergast is truly an incredible character. Appearance wise, he is almost vampiric, with features I believe that represent a typical Scandinavian; intelligent wise, he is far above everybose else, and with every additional book, Pendergast seems to become ever more superhuman and maybe a little blown out of proportion, which in itself is actually quite enjoyable. As the villains get smarter and more powerful, we would need a character to match their wit and strength, who better than Pendergast, with the out-of-this-world looks, physical agility, resourcefulness, political pull, and authoritative/persuasive demeanor when the situation calls for it? Oh, and did I mention he is ridiculously rich?!
~~~◆~~~
无意中想起了「虫师」(Mushishi)和藤田温子的「煌如星公案系列」。
这两部作品都是看完之后令人意犹未尽的。第一次看煌如星的时候还是初中,恍如隔世。后来陆续收集到了五/六本,剩下的只收集到电子版本。煌如星系列的背景是中国清朝,是少见的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日本漫画。从画风来看,一目了然是少女漫画的风格。作者的画风细腻、温情、人物掩映在晕染的花瓣与婀娜的细柳中的画面,颇有中国古典绘画的精髓。
但这套漫画之所以让人觉得余音绕梁,并不仅仅因为它的画风,也因为它里面一个个短而精致的探案故事。虽然每个故事的篇幅都不长,但是每个故事里都隐藏著一个悲剧,一个谜团,一个伤心断肠人做得决绝之事。画家紧紧把握住了中国古代那种浪漫、惆怅、凄美的氛围。每个故事都像一首宋词、都像一幅烟雨丹青、一曲抑扬琴弦~~~
然后就是虫师。在所有看过的日本动漫里,虫师是非常特别的一个。
大部分动漫说的是故事,卖点各色各样:友情、爱情、战斗、悬疑、暴力、色情~~大部分动漫,都比较容易把握住它的主题,或者说它的感觉很实体。
但是虫师的故事很飘渺不定,故事在虫师里面似乎成为了次要的。与主人公银古一起感受它的漫无边际的「猎虫」之旅,似乎才是这部动画的目的。我们借著银古的眼睛,看遍了日本这片大陆上的山山水水,丛林湖波,风土人情,看到了在这块高山大海环绕的土地上的民众,他们与自然,他们与生死,他们那渺小又伟大的信念。
在虫师的世界里,每个故事都那么的离奇,不可思议,在深山海岛里居住的民众显得如此愚朴、老实、但是所有的故事似乎被某种力量连结在一起,连成一气,就像那条由无数生命之虫组成的光河一般,虫师诉说着一种最原始的东西,哲理的东西。
最后,由增田俊郎制作的虫师音乐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中的精品,为整部作品添加了一层神秘厚重又带一丝人生的无奈的氛围。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