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5, 2010

國際化大都市的迷思

最近看到了一條令人啼笑皆非的新聞:西安市政府決定要在十年之内把西安建設成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爲了屆時能夠“實現”這個目標,政府規定西安市民要提高自身素質:到2015年,西安一半的市民要學會500個繁體字、會說900句英語、要會背唐詩、宋詞,還要能夠談論什麽歌德、普希金等等。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諸多爭議,反對聲浪很高。我想,西安市政府的這條提案再次證明了這個偉大的國家的偉大的當局的智商和眼界沒有最低,只有更低。首先,如果我是西安市民,我的第一個反應一定是“你凴什麽讓我認500個繁體字、背900句英語單詞,背唐詩、宋詞、還要會談論那些外國名人?凴什麽?”連我自己的爸媽都不能強迫我做這些事情,一幫子八竿子打不着的人有什麽權利命令我學什麽?只有我自己才有權利決定我自己想要學什麽。這些當官的或許是出國到其他國家的“國際大都市”走馬觀花地看了看,腦海裏對國際大都市應該有的光輝形象有了一些“支離破碎”的印象,然後再結合現在中國傳統文化再擡頭的趨勢,鼓搗出了這麽個腦殘的提案。

毋庸置疑的一點是,這個提案首先是為了當官的自己的政績。試想一下,如果在不久的將來,西安大多數人都能夠出口成章、動則唐宋、孔孟,流利的英語、法語,那西安多有面子啊,不僅在中國能夠站在高處俯視中國其他的一級城市,在國際上也能為中國爭面子,來西安瞻仰的那些洋人們一定會竪起大拇指讚揚,並且自嘆不如的。屆時,西安的領導人們多麽有臉啊,西安已經帶頭“夢回唐朝”了一把。

同樣也可以試想一下,如果紐約在一夜之間,突然超過一半的人都會說法語、拉丁語(我們姑且假定紐約哈歐),無論是街道環衛工人、還是超市裏上貨的、還是花店賣花的、冰激淩店打工的,張口閉口跟你談哲學、跟你談後現代藝術,那我會是個什麽感覺,我會為自己身在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而感到自豪嗎?我會覺得我很可能來到了火星,我會覺得我要趕緊離開這個twilight zone一樣的怪地方。

先不去說一個城市有沒有必要一定要成爲國際化大都市,所謂“國際化大都市”這種東西,只能是在各種先決條件(國際的、國内的)都已經成熟之後,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一種東西,首先,國際化大都市一般都在體制開明的發達國家、這個國家中的某個城市,它的政治形態、經濟基礎、貿易交流經過多年,逐漸積累到了一個豐厚、穩固的階段,而它的文化是一種開放型的文化,吸收、容納並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所帶來的各自的文化,這些文化以互相尊重、又不失自我表達的形式共存,這才具備了一個“國際大都市”的基本雛形。也就是說國際大都市不是去主動追求的,而是在其他條件到位以後自然形成的一個結果。無論是光鮮靚麗的城市規劃也好、林立的摩天大樓也好、還是這個都市裏的人的個人素質也好,這些都只是評價一個都市的表層的基準,都只是一個都市的浮光掠影。不妨把目光更多地投射在一個城市的其他方面:它的房價如何、它的失業率如何、它的公共交通如何、它的衛生情況如何、它的學校辦得好不好、它的治安如何、它的超市裏面的食品的價格如何等等等等。

所以西安要用拔苗助長的方法去求一個國際大都市,甚至於又要通過家長式的方法命令市民去學一堆有的沒的,這拿到哪裏都是個笑話。西安的這些位官老爺們是真不懂這當中的道理嗎?如果是真的,那麽先不去管西安市民的素質如何,最應該提升素質、不對,應該說提升常識水平的,恰恰是這些當官的。如果不是真的,那麽不過又是一場擾民閙民的政治遊戲罷了。說嚴重一些,建設什麽“國際化大都市”的提案根本就不是一個城市的政府該干的正事,你這個城市沒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嗎?大部分市民都活地開開心心的嗎,都生的起病嗎,都有錢養老嗎,工資都夠花了嗎,沒有什麽犯罪團夥要抓了嗎~~~恐怕西安不是完全沒有這些問題吧?所以,與其總想著“臉”,不如先把“身體”弄結實了。不是說“不折騰”嗎,這才是十足十的“瞎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