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ugust 19, 2017

披著古龍羊皮的帝王培訓手冊 -觀看《俠僧探案傳奇》有感



嚴重劇透/SPOILER ALERT

昨夜凌晨看完此劇,仍舊充滿許多疑問,心情難以平復。拜讀完網上諸多高手對結局的分析,對故事的全貌終於有了大致了解。雖然還有幾個小問題想不通,但已不妨礙整體。細回想來,從頭至尾,觀眾一直被牽著鼻子走。此劇的製作方對構思佈局的用心,令人佩服。

舟行水上,風景本秀美旖旎,一片明朗,但漸行霧漸重,天光愈暗沈,直至墜入伸手不見五指的境地,至最後,四周終於豁然開朗,答案似已浮出水面。然而就在眾人曲終得意處,忽一“殺手鐧”般的伏筆,令人措手不及。驚呼原來尚留有後招。劇情嘎然而止。

從拍攝手法講,《俠僧》選擇了劍走偏鋒的角度。從一開始,就把真正的故事藏得嚴嚴實實,隨著劇情的展開,一點一點往外抖落,直至最後一分鐘,包袱才全部抖落完。全劇共有10集,每集1個半小時。每集有一個單獨的案子,看似講了10個不同的故事,實際上只講了一個故事,貫穿全劇。

《俠僧》不屬於乍看驚艷,後來平平的類型。恰恰相反,第一集我對此劇印象不太好,如果不是看在它是懸疑劇的份上,說不定就放棄了。一開始,它給人模仿古龍風格的武俠/愛情/二流探案/插科打諢劇的印象,尤其是劇中角色那副拿腔作勢、故弄玄虛的說話風格,實在不是我的類型。

但是漸漸的,看出此劇的用心深刻。首先,劇中沒有任何認得出的明星大腕,沒有不必要的去特別凸顯女主角,沒有用愛情故事拖戲,沒有用“小鮮肉”和當下流行的“斷袖”戲招攬眼球,反而是故事裡那麼多大叔和老頭,而且長得都差不多,還動不動披頭散髮遮著臉,讓人分不清誰是誰。想一想,製作團隊敢於拋開這些表面華麗的浮雲,說明這出戲一定有乾貨。故事好就是“乾貨”。另外,中國傳統藝術講究“留白”。《俠僧》的攝影、色彩、對白,都給人留白的感覺,沒有鋪陳的太滿太庸俗,而是留出了含蓄、收斂和讓觀眾品味與想像的空間。許多鏡頭拍得很美,有古典山水的韻味。

不得不說,這部劇稍微顯得薄弱的是演員的表演。倒不是說演得不好,韓朔和劉冠成的表演都是相當不錯的,他們的表演都比較“收”,沒有把人物演的過滿,這很對路子。可是有些地方不夠自然,有點端著,拿著勁兒。總體來說,表演方向對,火候還欠缺。也許是風格上刻意要朝古龍武俠靠近?比如李美慧和張哲浩詮釋的趙菱兒和龍九,表演風格就是典型的我們熟悉的武俠劇風格了。可是《俠僧》明明“是條披著羊皮的大尾巴狼”,要講得明明是非常殘酷無情的故事,這與“陸小鳳”的兄弟義氣啊、什麼瀟灑走江湖啊根本就不是同一個重量級別的。所以在這裏面出現過於《陸小鳳》風格的表演,反而覺得不對勁。要知道,《陸小鳳》裡面的鐵三角是有“主角不死光環”的,因為那是童話故事。而《俠僧》可沒有這麼仁慈。當觀眾對一個角色產生喜愛之後,《俠僧》可以毫不留情的除掉他/她。

以下劇透開始。

說完了技術性的內容,其實《俠僧》讓我思考的主要還是故事的立意與哲學層面的東西。這個故事,講的其實就是宋朝皇家內部,兩脈皇族勢力爭奪皇位的故事。這種題材早被影視界拍得不要拍了,書本寫得不要寫了。但是《俠僧》採用了一個比較不尋常的角度。

大夜叉是皇族裡的一股勢力,認為自己一脈才擁有正統的皇帝血脈,應該繼承帝位。所以大夜叉與當今皇帝與太子之間,就勢不兩立。把皇帝的位置奪回來,這不是簡單的事情。而大夜叉多麼精明,他考慮的不僅是奪回皇權,更重要的是奪回人心。否則即便搶到皇帝的位置,日後也難免再被他人奪走。所以他用了二十年時間謀劃了奪皇位的計畫。其實大夜叉作為父親,確實是為了兒子,把自己犧牲掉了。二十年的苦心,就是為了把兒子培養成坐得穩的一代明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網羅江湖人士為己效命,平衡江湖勢力,剷除所有可能會威脅到自己兒子繼位的障礙。最後的一個障礙,就是他自己,他對自己也沒有手軟。

這位“準新君”從小在寺廟裡長大,對自己的身世一無所知。當然這是大夜叉計畫的一部分。我想一是為了保護李少白,讓他能平安長大,不要過早的捲入政治紛爭。但是這裡面會不會還有第二層意思?大夜叉不僅是要簡單地奪回皇位,更重要的是要把李少白培養成一個明君,一個能夠坐得穩皇帝位置,懂得治國的人。

那麼帝王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人呢?這就是《俠僧》提出的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了,也是此劇引起我思考的地方。我個人的理解,帝王首先不能是像桀紂這樣的暴君,也就是不能以“惡”為其本性。這樣的帝王必不為上天所容。泱泱大國的帝王,從小在“佛的身邊”長大,讀的是佛經,聽的是佛法,清心寡慾。這是在培養一個人的基本本質,即他善良的一面。帝王應該以“宅心仁厚”為其性情品格中的主要部分。但是令人無奈與悲哀的是,一個只懂得善良的人,是無法當帝王的。因為人的世界並非天堂,這裏是善惡並存、相生相剋的世界。要想成為這個世界的君主,必須即有善,又懂惡。

所以,《俠僧》的故事就展開了。皇帝久病不癒,時日無多,太子位置不穩,李少白已經長大成人。大夜叉覺得時機已到,是時候全面展開計畫了。李少白在廟裡長大,從未涉世,尚不懂得江湖之複雜,人心之複雜險惡,這麼單純的人,如何能夠繼承大統。所以李少白必須要經歷《俠僧》裡面的那些過程,從一個“輕鬆的旁觀者”,逐漸讓他見識領悟到江湖的真實,人性的真實,特別是人性裡黑暗的那一面。這個過程,既是大夜叉為了給李少白掃清所有障礙、樹立威望收買人心的過程,也是磨練兒子心性的過程,可謂一舉幾得。在這個過程中,李少白最終想通了自己的命運,接受了自己要走的道路。

兄弟之情是私情,兒女之情是私情。而帝王是天下之君主,需要拋棄私情的時候,就必須要拋棄。這是最痛苦,也是最難過的關。人生並不是浪漫的江湖,它的真實一面就是這樣的。

可是,我最後的一個問題是,李少白“黑化”了嗎?他成魔了嗎?這又回到了“帝王究竟是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我的淺顯理解是,帝王是一個深諳平衡之道的人。他必定應該以善為綱,治理教化天下。但是在一個善惡並存相生相剋的世界,帝王同時也具備平衡兩股力量的智慧與胸襟。這就要求他不能有私情。有私就難免徇私。我覺得這裏有著大智慧,修煉的大智慧。從修煉中,我略有理解的是,宇宙不能沒有平衡。人世是宇宙的一部分,也不能失去平衡。“魔”雖然不好,但是不能將其除盡。他有他存在的道理。李少白心中有了“魔”,可我認為他並沒有“黑化”。他逐漸從失去朋友與愛人的痛苦中領悟了更高境界的帝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