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4, 2011

春天到

浮躁的季節又來了,花朵好看得像假的一樣,個個都像激素吃多了,有點傻氣。
希望大熊可以常來~~~

最近的精神食糧

The Name of the Wind (Patrick Rothfuss)。
很少接觸奇幻類的書籍,倒不是不喜歡(事實上很喜歡),
但每次去書店的奇幻區閑逛,就覺得頭暈,幾乎所有打出名氣的暢銷作家都有諸多奇幻系列,每個系列有諸多部作品,不知道從哪裏開始。有一次在暢銷書書架上無意看到了Name of the Wind,瞬間就被這個封面吸引住了,這大概就是跟書之間的緣分吧。後來在網上一搜索,這個作家是個新手,這本書是處女作,但獲得了非常不錯的好評。立刻就在noochan上買了,但後來覺得還是需要一本紙張的,竟然又腦袋發熱的買了本paperback。前兩天開始看,果然,非常吸引人。文筆精致流暢,很有畫面感。一邊看,腦袋裏一邊在像放電影一樣。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關於馬可波羅遊記的書很多,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故事發生在成吉思汗鐵蹄踏遍天下的年代,有人說馬可波羅說的一切都是編的,但馬可波羅自己在臨終前辯護到,他所說的只不過是看到的一半。在13世紀的時候,出門旅行之艱險辛苦是現在人無法想象的。和幾乎任何一個時代一樣,那個時代也充滿戰爭,或許比許多其他年代還要頻繁。我前段時間看了本關於中國南北朝年代的簡史,這大概是除了五代十國以外,中國歷史上最爲野蠻、殘忍和混亂的時代。數十甚至上百個小國家、小團體,為了自己集團的利益,血腥地撕殺,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親人之間舉起屠刀,就像殺豬殺狗一般地容易,那書裏面呈現出的畫面,活生生是一幅煉獄情景,就如無數個惡魔在人間界橫行肆虐。書裏面的一開始,似乎以一種頗自豪的語氣寫到,南北朝從客觀角度實現了民族大融合。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慣用的歷史寫法,但似乎許多人說到南北朝,往往第一個想到的正是“啊,南北朝啊,那是個民族大融合的年代。”這是南北朝的主流史觀嗎?讀到這段歷史的後半段的時候,我開始覺得,這樣循環無止盡的歷史,讀著有任何意義嗎?不就是今天插你的大王旗,明天插他的大王旗,而用你的頭顱來血祭嗎?或許正因爲如此,所以也只能說,“啊,南北朝啊,那是個民族大融合的年代”這種喪盡人性的粗暴評語了吧。

目前在讀的是高儸佩的 The Chinese Maze Murders。沒什麽好説的,對我來説,讀Gulik的書是一種放鬆,是晚上睡前的小小享受。其實中國諸如此類的題材大有可爲之處,什麽藍公案、劉公案等等,但到目前爲止,似乎還沒有寫得特別成功的、小説類作品。數年前,大宋提刑官宋慈被電視劇化了,記得當年播出時,這劇挺轟動的。不過,我發現這劇有幾個比較致命的問題,第一,過於拖延了;第二,過於煽情了。或者也可以說,因爲煽情的筆墨太多,所以感覺劇情很拖延。既然是偵探推理形式的劇,那麽節奏緊湊幾乎是必要的。但是劇中似乎把過多重心放在倫理教化方面,反而大大降低了這劇的可看性。而相比較而言,錢雁秋的武朝謎案在這一點上就非常成功,自始至終都沒有偏離推理這條主綫。


最後:老片子了。Guilty Pleasure,不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