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4, 2009

日語自習計劃

日語學到尷尬的時候了,換句話說,達到了一個瓶頸。語法結構不熟練,單詞量不足是最大的問題。當然,扔到日本摸爬滾打一年,這些都迎刃而解(不解也由不得你),但是回歸現實,還是要做一個在英語環境中如何提高日語的計劃。

雖然說日語是第三外語,但是對於中英雙語背景的人,日語不是一門陌生的外語。中國人學習日語的最大一個優勢就是漢字這一攤基本是白送的,當然這只是泛泛而言。日語中的漢字和現代漢語其實有很多差異。但是起碼我們不會一看漢字就發慌,一到日本看到林立的漢字商標和招牌就兩眼發暈。如果懂英語,對學習日語也非常有幫助。現代日語中的外來語多到令人忍俊不禁的地步,那些拗口的片假名讀起來真是頭痛,但是如果熟知基本英語單詞,就可以立即心領神會。

日語社使用的課本是Japanese for Busy People和Learn Japanese: a New College Text。第一本,“大忙人學日語”,我的意見是只適合初學日語的非華人。至於“Learn Japanese”,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這套教材一看就不是最近幾年新編的,内容有點填鴨式,練習多得不得了,中國人一看到這種教材應該就不陌生,至於講解部分則比較注重語法,對於我這種無論哪種語言的語法都不是很通的人其實讀起來不是很容易,但是還是覺得這是學習一門語言的“正道”。當初為了上Miyashita老師的中級班把后一本半囫圇吞棗地看了一遍,果然是相當的不過硬,現在還得返回來鞏固。不過,這本書唯一不太滿意的地方是romaji太多,應全部改成至少假名,畢竟越熟悉假名越好。

另外,我到目前爲止最喜歡的教材是"Yookoso!" (Yasuhiko Tohsaku) 這本書很適合中國人學習,為什麽呢,因爲幾乎一上來就使用假名和漢字,而且圖文並茂,生動活潑,語法講得也很清楚。當然,對於華人以外的學生,ちょっと厳しいかもしれない。

還有一套是在上海買的基礎日語(戴寶玉)1/2/3冊。這套我用來作爲輔助教材。這套書的内容基本跟Learn Japanese的進度相似,所以可以一起讀。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有很多地方講得不是非常清楚詳盡,往往一句話就帶過了,尤其是需要重點掌握的地方。這套書的第三冊相當於日語文章集選,匯集了各類文章,對於提高閲讀能力十分有幫助。

雖説希望聼說讀寫都能夠越來越提高,但是心裏還是把第一重點放在讀上,畢竟這與日後的工作目標最有關聯。

ですから、これからの自習計画:

1. 単語を強くなる必要がある!
 a. 勉強した単語を復習するつもりである。 
   Learn Japanese単語(三冊)を整理して、特に,動詞を覚えなければ名らない。
   Yookoso!と基礎日語の単語も勉強する。
   Hiragana Timesを読むと、単語を覚える。

寶貝兒媽媽!

今天在amazon網站上找到了我前兩年譯的楊紅纓的幾本書,其中一本是馬曉跳系列的“寶貝兒媽媽”(Best Mom Ever

心情好激動啊。當然書上是沒有署我的名字的,譯本的版權歸HarperCollins所有。譯文編輯了不少内容,與我本來的譯本已經不太一樣,一路看下來,受益匪淺,經編輯一潤色,頓時改頭換面,體面多了。

真慚愧啊,我現在看我以前的翻譯都是不能看的。即使是剛完成的翻譯,過了一個星期再回頭去看,也總是覺得說不出的彆扭,但是偏偏翻譯當時總是陷在其中,當局者迷。

不過我想,能看到不足,無論如何總算作是個起點。「學海無涯」,這是句真真切切的話。點滴積累,或許數十載之後,能讓自己看著不那麽彆扭,也算沒有虛度光陰。

另外說一句,美國的圖書市場,對於幼兒讀物的等級劃分是較為嚴格的。每個年級的孩子,都有該年級相應的詞彙。這一點反映到讀物上,就好比三年級的圖書裏,可以出現哪些詞彙,不可以出現哪些詞彙,都有章程規定,不能想寫什麽寫什麽。我在翻譯馬曉跳的時候,覺得對於不同年齡的兒童,哪些詞彙/内容可以出現,顯然並沒有特別硬性的規定。當然,翻譯並不是流水作業的最後一道環節,文章去留與否的生殺大權還有編輯在那兒把關呢。不過至於到底哪種模式好,這倒難以一言概括。

皮埃斯:編輯竟然接納了我把寶貝兒媽媽的暱稱叫做"Honeybunch"!(竊喜竊喜~~~瞧我這點兒出息  =.=|||  )

Thursday, December 3, 2009

曲徑通幽的漢文化

之所以不說中國文化,是因爲“中國”的含義十分寬泛。中原以外的遊牧/少數民族文化是截然不同的。

那天聼馬未都講明清家具,說到明代家具的含蓄和清代家具的熱烈。明代的家具注重綫條之美,裝飾簡潔、但往往有畫龍點睛之妙,不仔細體會則容易錯過工匠的巧思,猶如“京戲裏甩個水袖、抛個媚眼”;清代家具強調第一眼的衝擊,游龍戯鳳的繁縟雕刻,有時候密匝匝的讓人喘不過氣。

比起清的主流審美,明的審美更有一種雋永雅致。細想其他領域的漢文化,又何嘗是直接熱烈的呢:宋瓷的簡潔,沒有相當的文化修養,如何能夠喜愛和欣賞;古琴的韻味,創造一種悠遠的精神空間,精彩飛揚之處,往往不在音符本身,而在音符之間和之後;國畫的蒼茫浩瀚,從來不正面直抒,而是寄情山水花鳥;園林藝術,也絕不允許一通到底,必須“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Wednesday, December 2, 2009

凃凃抹抹的一年又一年

女人的梳妝臺上,永遠瓶瓶罐罐林立。十幾歲的朦朧年代,就已經對這些精致的瓶罐有了憧憬和想象,只不知臉上的青春才是千金不換,東流不還。

而今,卻對它們有了一種矛盾困惑的心理。無論多麽昂貴的面霜、多麽精致的包裝,也阻擋不住歲月的步伐。只有自己才最清楚臉上細微的變化,多了一條皺紋,黯淡了一分的眼眶,都在考驗著你我是否能夠面對時光這看不見的利刃。

生理的變化是回天乏術的,抛擲千金、換回的也只不過是一臉的砌雕之痕。但是臉上只有一樣東西是可以永遠不變的,那就是眼瞳。就算到了耄耋之年,也可以擁有童稚的目光。反之,如内心逐年世故蒼老,喪失赤子之純,就算勉強維持住臉上的青春,卻也不過是一張畫皮罷了。

一句題外話,我倒頗懷念幾十年前那種陶瓷小瓶裝的化妝/保養品,只不過現在難得一見了。

Tuesday, December 1, 2009

人生若有三千年

那就做個三千年的書蠹。


唯一能讓我失去理智的店恐怕就是書店,房子裏沒有書,家的附近沒有圖書館,居住的城市沒有幾間像樣的書店,真是令人心慌。埋在書堆裏,尤其是老書堆裏,如果更有老家具環繞,咖啡或清茶繚繞,那就是神仙日子了。


本地的書店當然都是以英語書為主,這當然也非常好,小説類/懸疑類/藝術類是我經常逗留的角落。不過有時候,真希望能夠瞬時回到中國的老書屋,尤其是古籍類書屋去,好好消磨幾個下午。


所幸這裡的華人衆多,華人聚集地也有幾家不大不小的書店。兩家是臺灣書店,是我經常光顧的地方,雖然價錢有些貴,不過書本大多製作精美,文學類/國學類書籍也經常是有的。


後來又開了一家新華書店,是内地開的,價錢相對便宜很多,但是多以暢銷書為主:股市金融類,健康養生類,收藏尋寳類,暢銷小説類,書的品質參差不齊,不仔細挑挑是不行的。上兩個星期去看到一套人民文學出版社重印的三國演義,當時一個猶豫沒有買,後來再去就杳如黃鶴了,真是後悔。家裏那套的脊梁骨都斷了,正好重置一套。看來只能再等機會。另外有一套“鴻篇鉅制”的“家藏四庫”,囊括了相當一部分叫的出名字的四書五經和古典小説,價錢算是相當便宜,品質如何尚不敢斷言,權且當個樂子,買了兩本回家讀讀,肯定也能長不少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