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3, 2010

地理決定一切

昨天聼袁騰飛的段子(對,聼他上課就等於聼段子),最大的收穫是他講的地理環境決定一切的道理。

放眼中國,東有驚濤駭浪的渤海黃海,南有瘴氣密布的海南和蜀地,西有高原,因此只有“中土”平原地區最適合安居樂業,而這片平原幅員遼闊,資源豐富,氣候溫和,因此中國人自古就不愛探險折騰,安居樂業,以農耕為生存之道。而農耕文明從本質上是傳承的文化,因此國人骨子裏有一股服從意識,再加上農耕文明,關鍵是水利,而水利只有權力強大的中央政府才可以辦到,因此也在這片土地上種下了滋生轉制的種子。

相比西方(歐洲),最早以通商文化起家,因此從根上就重視平等,重視契約關係,而由於資源匱乏,所以也滋養了西方人的冒險、進取、對財富的渴望、不安分大因素。放眼世界,所謂“成功”的國家幾乎都是海洋國家,包括歐洲各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等,亞洲唯一成功的日本也是個海洋國家。

Friday, January 29, 2010

麥田守望者

塞林格溘然長逝。

第一次讀麥田守望者(麥田捕手)應該是在高中。那個時候
不懂,現在也不能說完全懂。讓我對這本書加深印象的是《攻殼機動隊 S.A.C》的笑臉男人故事(笑い男)。這大概是我花費最多心血想要看懂的故事+.+

笑臉男人是一個電腦神童,也是塞林格的超級粉絲,他在策劃整個笑臉男人事件的過程中,留下了一些塞林格小説的綫索。麥田捕手講述的是垮掉的一代,而笑臉男人之所以策劃這起事件,是對政府(大人的世界)的種種作爲強烈不滿,但是最後,他卻反而被大人的世界中的勾心鬥角而利用,被栽贓了在自己頭上。

Thursday, January 28, 2010

功夫熊貓等~~~

最近好像總在重看舊電影。

昨天休息的時候又看了看功夫熊貓的片段,驚奇地發現竟然是
Hans Zimmer作曲(另外,SH2010竟然也是他!!),此人真乃神人也,最近完全淪陷於此人的音樂當中。

不過其實在看熊貓的時候,想起來差不多同一段時候,有一部香港/内地合拍的動畫片叫“風雲決”(根據風雲的漫畫改編)也正在上映。那段時間正好在上海,所以是和親戚在上海的電影院看的。看完的感覺,如果簡單概括的話,就是“暈頭轉向”,真的,這部動畫片大概是讓我覺得最暈的一部動畫。

單從技術上講,風雲決是相當成功的,尤其是背景那種細膩的繪畫方式,很有些中國風韻。但是,我想這部作品失敗就失敗在它在炫耀技術。就算是再高明再先進的技術,也應該服務於劇情需要,如果為了炫耀而炫耀,往往適得其反,風雲決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把它的技術成分拿走,這片子就實在乏善可陳了。劇情淩亂無序,交待不清;節奏急緩把握不好,觀影者總有疲於奔命而不是享受的感覺;配音糟糕透頂(我非常反感為了搏噱頭而邀請毫無配音功底的明星來配音,那些個明星們操持著一口怪異的普通話,實在是一開口就讓人皺眉);不過最讓我受不了的,也恰恰是此片極盡能事炫耀的東西 -- 就是由先進動漫技術支撐的那些武打動作場面。

相比之下,同樣是動作片,功夫熊貓裏幾乎每一個動作橋段都非常精彩,有些甚至堪稱經典,比如說雪豹大龍越獄那段,再比如説五俠夜晚戰大龍於鎖鏈橋那段,還有阿波訓練的那些橋段等等(大龍越獄那段如果是在大熒幕觀看,絕對有震撼效果)~~~看完影片以後,你會記住這些情節,因爲製作者非常清楚他們要什麽效果,要讓觀衆有什麽反應,在技術/劇情/動作設計/節奏等等的把握上都恰到好處,絕對不會為炫耀而炫耀。

而風雲決的武打場面實在是非常非常的多,但奇怪的是看完以後幾乎什麽也記不住,只讓人覺得亂、覺得暈~~~動畫片雖然沒有真人,但是導演也是很重要的,看風雲的武打場面時我就懷疑這部影片有導演嗎,怎麽能這麽亂七八糟地瞎打一氣呢,節奏呢,主次呢,讓人喘氣的地方呢,讓人映像深刻的瞬間呢,沒有,什麽都沒有,一堆金錢一堆技術堆砌出個零!

説到國產作品和歐美大片的差異,當然投資和技術是兩條主要的臂膀,不過其實還是那句老話,態度決定一切。好的作品只能以心誠和夢想支撐,而不是以利益和揚名立萬為動力。

Monday, January 25, 2010

LOTC

這個周末又把「魔戒」從頭至尾看了一遍,真是項耗時長久的大工程,整部影片大概在十小時左右。

但是看得津津有味。第一部「Fellowship of the Ring」(護戒同盟)差不多可以把劇情背下來了,但是二三部的印象卻很模糊。即使是好萊塢,在魔戒橫空問世之前恐怕從沒有這種規模的作品吧,以後會不會有似乎也很難預料。因爲到目前爲止還沒有出現第二個J.R.R.Tolkien。導演Peter Jackson完成了電影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鴻篇鉅作,但是這恐怕也將是他此生永遠無法再跨越的山峰了。

「Return of the King」(王者歸來)結束之後,在聼片尾主題曲的時候,忽然領悟到,魔戒不就是西方世界所謂的“主旋律片”嗎?它所讚美的也是人類具有決定意義的品質。如果說現在有一個外星來客,對我們的星球、對人類一無所知,那不妨讓他看一看魔戒。影片裏幾乎囊括了人類世界中所有永恒的主題:正義、邪惡、勇氣、犧牲、愛、友情、信任、背叛、憎恨、家園、命運、光明、黑暗、智慧、貪婪~~~人是什麽,人是這所有的一切,社會是什麽,社會是所有這一切縱橫交錯構成的無比複雜的巨網。

但是魔戒在某種意義上又是一部樣板戯,戲劇性地刻畫出了人類最典型的品質,卻刻意忽略了人性社會真實的複雜性。片中的東方(哈哈)魔都(Mordor)是絕對邪惡的象徵,不值得一絲憐憫,而Mordor的那些妖精兵(Orcs)們,也是一群十惡不赦,沒有人性的東西,可以說死不足惜。故事裏的正義和邪惡幾乎是絕對的,精靈族代表了絕對的智慧和美麗、Orcs代表了絕對的邪惡和醜陋。

如果真實的世界有這麽簡單就好了。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裏,真的有絕對邪惡這種東西存在嗎,換句話說,真的有絕對正義這種東西存在嗎?恐怕中國的老祖宗們那句“物極必反”才是真正的自然天道吧。

不過這畢竟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作品。就算人類社會再複雜,再敵我難分、善惡難辨,但是大部分人心中認可的、渴望的,依然是那些能夠被全人類接受的普世價值。不得不說,好萊塢的許多大片雖然惡俗,但是永遠有這些普世價值作爲其靈魂與道義的支撐,否則,這些大片就僅僅是用金錢做出來的特技堆砌了。

說到演技,基本上都相當出彩,甘道夫老爺爺(Ian McKellen)是個人最愛。這個老爺爺大概算骨灰級老戲骨了吧,具有化腐朽臺詞為神奇的功力啊。個人認爲最大敗筆是Liv Tyler,美則美矣,假也確實很假,每句臺詞都像在背課文。同樣是演精靈,Cate Blanchett的臺詞功力甩她不知道幾條街。Orlando Bloom的演技也比較糟糕,不過救了他的是那張臉和那副身手,此精靈耍帥的程度隨著劇情發展而成倍遞增,第一部不過是三箭齊發,第二部有一幕飛身反躍上馬看得差點叫出來,還有拿盾牌當滑板,總之人家就是要你看得滿眼冒心;到第三部,直接一人拿下一頭大象,第一遍看完第三部,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幕,大銀幕看確實很震撼。不過想到當時Aragorn情急之下叫了一聲"Legolas!",意思是“那只大象交給你了!”也確實十分搞笑~~~^.^

Monday, January 18, 2010

電影周末

很久沒有看電影了,這個周末看了個過癮:一部新的在大影院,三部舊的在電腦上。

Sherlock Holmes 2009 by Guy Ritchie

簡而言之,這是一部十分有愛、“與時俱進”的福爾摩斯。在1至10的評分刻度上,基本可以給9分,而在1至10的“有愛”刻度上,10分滿分!(more on that later~~~~^.^)

這部電影在顛覆傳統SH的風格同時,竟然能夠高度忠於原著、並且忠實唯美地還原了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雖然當時真實的英國其實是一個路有凍死骨的殘酷世界,但是影片還是以一種厚重感和濃郁的華麗給與觀衆視覺饗宴:灰黑的石板路、紳士禮帽、合襯的馬夾西服、閃爍著暗紅暗綠光澤的奢華維多利亞大褶裙、堆積著老舊英式家具和各種化學實驗物品的貝客街221號,以及正統的英式英語,如果你對那個時代的“日不落帝國”有任何幻想和憧憬,那麽這部片子不會讓你失望。

第二個被顛覆的觀念就是Sherlock Holmes (SH)和John Watson(JW)這對黃金搭檔的性格和風格。觀看之前,對於起用Robert Downey Jr.(RDJ)和Jude Law(JL)為SH和JW頗有疑惑,但是影片開始20分鐘以後,就覺得Guy Ritchie真是慧眼識人。有個網友說得好,所謂“貌不合神不離”恐怕最貼切地形容了RDJ的SH。從外表來看,他絕對不會是SH的首選,書中描寫,SH超過6尺,皮膚白皙,身材偏消瘦,而RDJ明顯壯漢一名,而且膚色黝黑,甚至看著不那麽像英國人,但是他對於SH的演繹和詮釋卻讓人基本信服他就是SH。

如果說SH的選角令人驚訝,那麽JW的選角簡直令人掉下巴,Jude Law怎麽能演JW呢?!這是我的第一個疑問,但是事實上,他不但能演,而且演得相當出色;不但相當出色,而且他這個JW其實纔是比較忠於原著的JW!看完這部影片後,我特意回去看了一下原著的某些部分,發現JW其實應該是一個體型壯碩、頗有女人緣的退伍軍人,書中用了“connoisseur of women”來形容JW,也就是“女人的鑑賞家”。這真是重大發現!以前最熟悉的Jeremy Brett版本的SH裏面,JW完全就是一個看上去非常忠厚老實、甚至呆頭呆腦、略微有些發胖的中年大叔,“女人的鑑賞家”這個詞無論如何跟他不沾邊。事實上,由於過去影視作品對於JW的不公平待遇,使觀衆一直誤解了JW。所以,應該感謝Guy Ritchie基本還原了JW的真貌、讓帥氣度爆棚、嘴角總挂著放蕩不羈的坏笑、身形高大的JL來演JW,其實是相當靠譜的。

另外,這部SH和以往那種氣氛陰鬱灰暗、刻板的正統英式SH截然不同。這部電影裏加入了大量的詼諧幽默(主要由兩名男主通過“打情駡俏”來完成),以及SH演繹的精彩的泳春拳法(據説是),尤其是SH在出手之前,腦子像計算機一樣計算著等一下將如何一步步將對手擊倒,並實際演繹,這幾段戯拍得極其精彩,配上歡樂的(似乎是)蘇格蘭式的背景音樂,令人看得十分過癮。兩名女主也氣質絕佳並各異,尤其是Mary的氣質,相當與衆不同。

雖然說好萊塢電影的那種用大斧頭切菜式的拍攝手法毀掉了不少經典的翻拍,但是這部片火候卻調的很合適,既塑造出了一個令人嚮往信服的維多利亞英國,又充滿了能夠吸引21世紀觀衆的一種活力、對,全片都讓人覺得有一種青春的活力,美國式的活力。不但不讓人厭煩作嘔,反而令人能夠接受。

最後,說一點“腐”的話題吧(以下純屬胡言亂語)。自從看了Fast and Furious 3以後,就忽然覺得此片甚腐,其實回頭想想,FF1不能不說完全不腐,但是到3已經腐的有點囂張了,但是還是很疑惑,覺得這畢竟是好萊塢,應該還不至於打這張牌吧。但是在看了SH2009之後,那簡直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腐的明目張膽,光明正大。連Jude Law在接受採訪時都說,Guy Ritchie和小蘿蔔一直試圖在這部片裏把他給“掰彎”。而小蘿蔔自己以前也數次出演過同志角色,甚至沒有明確承認過性向,所以跟男人打情駡俏,我看他演來完全是駕輕就熟,樂在其中。

SH2009如果以同人女角度來評論,總結起來就是“這是Sherlock Holmes的同人劇”,而且是忠犬攻狡貓受的搭配。連劇中某句臺詞都直接說了,“They have been flirting like that for hours”。看來製片方完全默認了這片就是一大腐片,既然都這樣了,那腐女自然樂得“遵從聖旨”。看著SH從頭至尾對JW訂婚的事情一副怨婦口吻,實在是很難忍笑,“喂,你好歹是iron man好不好,能不能不要這麽娘?!”而且在造船厰的最後那場戯,JW撲救SH那裏,拜托,只有英雄救美才會這麽拍,Guy Ritchie你到底是何居心啊???

不過不管如何,這片從任何角度都帶給我很多歡樂!^.^如果你喜歡一個挑戰經典、充滿生氣、朝氣和活力的SH,那麽推薦這部戯;如果你是同人女又喜歡SH,那麽強烈~~~推薦這部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