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1, 2010

新三國終評

九十五集的新三國終于看完,真是有種從水裏面浮上來透口氣的感覺。

老三國很嚴肅,很正統,但我絕不認爲新三是一部粗製濫造、不嚴肅的作品。老三更加注重敍述三國這個階段所發生的所有大事件,覆蓋比較全面,相對來説,對於人物的刻畫比較淡化,但這也並不是說老三的幾位主演對於人物刻畫不成功,正相反,鮑國安的曹操、唐國強的諸葛亮,還有關羽等,都是後人難以超越的成功表演;但是對於次要人物的刻畫則比較臉譜,劉備是典型的臉譜、曹操的龐大謀士集團並沒有太突出誰、曹丕比較弱、最令人不能信服的是魯肅。新三相對來説,刪除了大量情節,例如諸葛亮七擒孟獲等只提了一句,但是對於出場人物的刻畫則比較著力,大部分配角都比較立體,魯肅尤其成功,只有新三這樣的魯肅,才能夠接替周瑜擔任都督。

不過看到最後二十集,還是覺得整體有些松勁了。最後二十集完全是在講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對峙,也就是說把大歷史敍述完完全全聚焦在兩個人物身上,諸葛亮一死,就只剩最後一集,用來寫司馬家族的篡權,以及司馬懿與靜姝之間的情仇,然後就三句話交待了司馬炎一統天下,開創晉朝。有種好萊塢的“一兩個英雄撐起一台戯”的風格,反而顯得單薄。是更加著重大歷史,還是更加著重塑造個人,這是個不好掌握的平衡,私認爲新三國前中期的感覺更妥當一些,而後期則太偏向於塑造個人了。而老三還是比較全面的,把諸葛亮死後,姜維如何再次九伐中原、孫權稱帝、劉禪樂不思蜀、司馬昭之心等情節都拍了出來。

這種安排或許也和當下的演藝圈現狀有關係,參加演出的主要演員,大概都會要求有一定戯份的演出,即情節襯托演員,而不是演員襯托情節。老三就有種演員襯托情節的感覺,所以由於拍攝時間曠日持久,大部分角色都至少換過一次演員,把這段情節拍出來才是重點,而演員反到成了次要的,而新三明顯要給所有演員,特別是名角安排能夠令人滿意的戯份,所以為了突出每個人物的塑造,只好犧牲了很多情節,否則大概預算會早早告竭吧。

新三的諸葛亮是非常人性化的,我注意到新版幾乎把所有諸葛亮“似妖”的那些怪力亂神的情節都刪除了(當然,除了借東風是刪不得的),這也更讓諸葛亮走下了神墰,更真實地反映出劉后主時代諸葛亮北伐是多麽艱難的一件事情。而陸版諸葛亮的“悲情”程度也遠勝過唐版,不過私認爲上方谷吐血反而拍得假了,還是唐版的萬念俱灰的那個表演更能觸動人心。至於司馬懿,只能說倪大宏的氣場實在強大,特別記憶深刻的就是曹真兵敗稱病,司馬懿再次擔任雍涼大都督之後,走進帥帳那一連串整頓軍紀的過程,以及“本帥第一條軍令,把這張帥案給我換了”那一段,既令人捧腹,又令人感到司馬懿的成竹在胸。

如果說新版有什麽比較明顯的缺陷,那就是臺詞稀鬆平常。我倒不認爲新版臺詞到了“整體天雷”的地步,只不過,由於演員表演、服裝(我個人很喜歡新三的服裝)、戰爭場面等都挺強,因此就顯得臺詞弱了。雖然我們生活在大白話時代,但是拍古典劇,我還是傾向於臺詞說的古典一些,更有千年前的韻味。而新三有些話令人覺得太現代了,而有些話又令人覺得太文藝了,例如:“我的命,就像墜落的流星”(周瑜),“請讓我在星光下自刎”(田丰),“你認爲這樣就可以挽回一顆被傷害的心嗎”(龐統),還有最後一集司馬懿和老太監在靜姝墳前的“你愛不愛她”那一段,都讓我瞬間感到一聲雷震,仿佛穿越進瓊瑤戯的錯覺。這樣的臺詞出現在三國是讓人覺得非常彆扭的,而且一般人説話也不會這麽說。

總體來説,新三國是有很多可看之處的,起碼它成功地塑造出了劉備、魯肅,就已經值回看劇的時間了,而且曹操、諸葛亮、司馬懿、孫權、荀文若、曹丕等也都可圈可點,有這麽多精彩出衆的表演撐起的大戲,還是不容錯過的。

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新三國四評

雖然還沒看,也知道新三的最後二十來集肯定是一大虐,且越虐越來勁,直至孔明在五丈原病逝,還不忘了要虐虐司馬懿。

話説目前看到了皇叔親自坐鎮的彜陵之戰,巨大的悲劇很快就要上演了。其實,新版三國比較不同的一點就是諸葛亮相對來説走下了神墰,而皇叔相對來説恢復了他的帝王氣。兩人之間被後人代代傳頌的魚水君臣之情,新版的後半部分也比較溫和地提出了質疑。如果說諸葛亮在皇叔死後丞相氣場全開,那麽皇叔在伐吳的這幾集大概也算帝王氣場全開吧,另外他在前幾集和曹魏那場大戰,私以爲是皇叔在整個三國最帥的瞬間,尤其是當皇叔和曹操騎馬在兩軍陣前對峙時,皇叔一向面癱的臉上竟然出現了罕見的自信、不屑、狠狠的一種表情。縱觀前六十多集我都不記得他臉上出現過這麽明顯的“王者神情”。當然,他是有資格擺出這種表情了,攻取西川繼而漢中之後,劉備一躍而成爲實力超過東吳,甚至足以與曹魏抗衡的霸主之一。

如果是蜀國粉,這本該是令人高興的事情。但是劇情卻為後來的一次次情勢直轉而下早早就有了鋪墊。在劉備剛剛攻下西川時,諸葛亮就如何治理西川的一份策議向劉備進言,劉備卻駁了孔明以仁治川的建議,而決心實行嚴刑峻法。這應該是劉備第一次這麽決絕的駁回孔明。而孔明默默離去時的那一小段心裏旁白也著實令人嘆息啊,劉備這個帝王,龍潛於亂世幾十年,一旦得勢,乾綱獨斷之心再也難以按奈,今後的劉備再也不會是那個對軍師言聽計從的主公了,他已經變成了帝王。而心思玲瓏如孔明,又何嘗看不清這一點呢,主公只怕會越來越專橫,聼不進任何意見了。默默拉上拉門,也説明君臣之間從此有了隔閡猜忌,所以日後孔明韜晦隱忍,也實屬無奈了。

看到現在,覺得新版的關張二人實在是悲摧了,也不知道是要怪劇本/導演/還是演員自身。老版的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真是感覺非常令人惋惜的,而新版關羽,說實話是非常想讓他快點領便當走人的。失荊州前那種種傲慢,真是荊州不失天理難容了。換句話說,按照新三對於這段歷史的理解,其實關羽失荊州才是導致三國鼎立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否則按照當時劉備勢如破竹的勁頭,別說是東吳了,拿下曹魏也不過是遲早的事情。荊州一失,可以說三國的地盤相對比較穩定了,但是諸葛亮計劃的從荊州北伐的戰略目標也就徹底打破了,導致了後來慘淡經營、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六出祁山,直至病逝五丈原。

這樣看來,雖然于劉備演得非常好,但是反而比較反感劉備。劉關張桃園結義,誓同生死雖然說被後人世代稱讚,但是說到底這三人當不得一個“大”字,永遠沒有走出兄弟義氣的狹隘,使得反被義氣害。

Monday, October 25, 2010

新三國三評

看到七十五集,已進入暮色蒼茫的悲情階段了。

我發現我的審美變得十分詭異。所有對手戯中,最令人怦然心動的竟然是司馬懿和曹丕。二人的初面形象都其貌不揚,如果不是因爲看過倪大宏的嚴嵩,是絕不會那麽快注意到他詮釋的司馬仲達。曹丕的演員(于濱)也屬於第一眼容易忘掉的類型,但是我大概比較容易受聲音的影響,于濱的聲音對我有種説不清楚的穿透力,讓我最先注意到他的聲音,隨後才開始注意表演,隨後覺得兩人對戯越看越順眼,越看越火花迸發。新三國的曹丕屬於知道自己“笨”,但把笨當成武器利用到了極致的類型。他文不如曹植,武不如曹彰,卻知道抱緊司馬懿的救命大腿,不恥下問,能伸能縮。于濱和倪大宏對戯,竟然看不出他在任何地方落了下風,越看越有滋味,看來他也絕對是實力派的表演才子。

看倪大宏表演就是過癮,三國中的演員基本都屬於實力派(包括陸毅/聶遠/張博/黃維德),但是實力派之間也還是能分出高下。私以爲,在新三國裏面,實力或能和倪大宏有的一拼的只有于和偉(劉備)。兩人的表演都特別有張力,但又很自然,沒有刻意感。倪大宏的表演特別自信又不過火,收放自如的爐火純青,有時候一個抑揚頓挫,一個轉身擡手都令人回味,吃透人物入骨三分。感覺于和偉的表演偏向内斂型,和司馬懿隱忍大半生的氣場挺吻合,怪不得當時于和偉最想演的是司馬懿,相信他的司馬懿同樣也會精彩。

而現在看來,陸毅的諸葛亮和陳建斌的曹操稍落下風。陳曹操雖然也活靈活現,非常有個性,但是有些地方的表演還是太用力了。陸諸葛也給人有些端著的感覺。不過我還是十分期待晚年“丞相氣場全開”的陸諸葛。所以,二人在這裡的表演不功不過吧。

Thursday, October 21, 2010

新三國二評

看到四十五集。

第四十五集真是個悲劇,這正應了那句“有了江山就不能有家”。曹操得知是自己的二兒子曹丕設計殺害了小兒子曹沖,那默默走回臥榻歪躺著睡了的那段真令人唏噓。

另外,司馬懿(字仲達)出場了,比想象的要早。司馬懿的扮演者是倪大宏,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演員,最早看倪大洪的戯是大明王朝1566的嚴嵩,真不敢相信那麽傳神的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竟然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演的。司馬懿雖然剛剛出場,倪大洪的表演卻已然讓人相信這是一個多麽老辣、内斂的可怕的人。如果說諸葛亮的才智令人害怕,那麽司馬懿的心機同樣令人顫慄,更何況司馬懿的才智也不下諸葛亮,且暗含覬覦九五之心。

荀彧(字文若)在這一集明顯老了。大概因爲很喜歡新版的荀彧,所以一想到荀文若為曹操出謀劃策一生,到晚年卻因爲反對曹操稱帝一事,兩人的關係破裂,就無比難過。據説這版的劇本是按照曹操賜荀彧自盡這麽寫的,希望史實不是如此。我寧願相信曹操至死未稱帝,是因爲荀彧晚年的苦諫,以及因不忍兩人多年和諧的君臣關係破裂而感到内疚。

說說諸葛亮(字孔明)(陸毅)。還是再重申一遍,陸諸葛的容貌絕對穩坐三國美人榜之首,比大小喬/孫小妹之輩不知順眼多少,連貂嬋都給比下去了(哈)。以前從來沒怎麽注意過陸毅的顔,覺得這個男人實在長得太漂亮,反而萌不起來了。但是鬍子就是神奇的道具啊,小鬍子一貼,雖然還是漂亮得閃閃發光,但是立刻就有了沉澱感,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也出來了,無比順眼。當然,陸小生絕對不只是顔好看,演技也是相當過硬的。按照史書,孔明出山時大概27歲,所以陸版的容貌更靠譜一些,感覺陸毅還是撐得起這個角色的。老版諸葛亮(唐國強)是個經典,因爲演得太好,以至於我對於唐後來的戯都覺得演得平庸(雍正王朝是例外)。新版孔明總體感覺比老版(唐國強)要嫩,當然陸的外貌比當時的唐要稚嫩很多,但是他在表演的把握上也把孔明演得比較嫩,並沒有把他詮釋成一個神人。孔明雖然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能掐會算,有鬼神莫測之才,但是孔明也並非對自己的每個計策都有十成把握,也有遲疑不定,擔憂不已的時候;對於關張的冷嘲熱諷,孔明也並非無動於衷,甚至有扛不住而想撂挑子的時候,所以這個孔明還是比較人性化的,畢竟孔明再神也不過30歲左右,有弱點也算比較合理。說到這裡,其實想一想,新版的人物都比較像真實的人,曹操、劉備、孔明都是如此。

趙雲(字子龍)(聶遠)也令人越看越喜歡。人們心目中的子龍似乎一定是個帥哥,所以老版子龍就很帥,聶遠的顔也豪不遜色,忠心不二的眼神也實在令人喜愛。長阪坡救阿斗大概是子龍在三國裏最閃耀的時刻,拍得何其慘烈啊,新三的武戲真是下了大功夫的,一邊看一邊尖叫。想也想的出拍這場戯的時候得花多大力氣。

對黃維德的周瑜(字公瑾),很欣慰的一點是沒有任何臺灣味道,這在中青年臺灣演員當中實屬難得,無論是表情/神態,還是動作體態,黃到目前都令人滿意,所以看好黃詮釋的周瑜。(周瑜的配音是花滿樓的配音陳浩,也是我最喜歡的聲音之一。)

説到臺灣演員,就順道提一下呂布(字奉先)(何潤東)。首先,我是很喜歡小何同學的,多麽帥氣陽光的男生啊。但是這樣的氣質原封不動地空降在呂布身上就有些悲催了。總體來說,何呂布的表演不算太悲劇,不會讓人產生格格不入的違和感,但是誰讓何同學是在和那麽多像陳曹操/于劉備這樣的戯骨飆戯呢,所以這個呂布立刻就顯得遜色了。演戲真的是很妙的職業,陳建斌張揚的表演,于和偉幾乎只靠眼神就詮釋出如此立體的劉備,還有老辣無比的倪大洪,這幾個人物是多麽出色啊。而何呂布的表情總覺得很表面化,很幼稚。怪不得新版的陳宮(字公台)好幾次嘆息道,他還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啊。看到這個地方時令人失笑,何潤東,這是在說你的演技啊,老版呂布可不是這種感覺。實在是應該有人教一教小何同學中國古代人的儀態,何同學無論是姿態還是表情都太現代,太ABC了。

小喬明顯加戲了。非要跟著公瑾去前綫打仗的情節就已經有點勉強,孔明借完東風以後下七星墰,竟然是小喬用馬車把他救走的。我不知道史書是否如此,但感覺這裡有點扯了。我對這個小喬沒有絲毫好感,表演倒還好,但是總覺得演員在笑的時候面目猙獰,毫無溫潤感,比老版的何晴不知道差到哪裏去。

對張博詮釋的孫權(字仲謀)還是比較驚喜的。張博似乎挺年輕,但是表演還是比較成熟的。編劇大概是要把這版的孫權往腹黑大帝的戲路上靠吧。

我還是喜歡不起來新版關羽,按理說,扮相倒也沒什麽問題,身段也是對的。但是就是沒有關羽的感覺。在看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回來領罰的那段戯的時候,我突然明白為什麽于榮光的關羽有問題了,這個關羽沒有表情啊!!你大哥劉備雖然外號面癱,但是人心裏可一點不癱啊,瞧那些眼角眉梢的小動作把情緒詮釋的多好啊。關羽可從來不是個面癱,卻快被你詮釋成面癱了。我在于關羽的臉上一點也看不出這個人物的情緒起伏,而且應該是最傳神的單鳳眼卻總是無神,這可是敗筆啊,敗筆。這不得不說是新三的一大遺憾。

另外,新三對於孫吳爲何需要聯合抗曹,以及孫吳雖然聯合抗曹,卻各懷鬼胎,在曹軍赤壁兵敗之後,都希望對方殺了曹操,這幾個地方都講得比較清楚。老三印象中是沒怎麽講。

新三的魯肅(字子敬)是個好演員。總算沒把魯肅演成個傻子。魯肅人厚道一些(或者說戰略目光長遠一些),但可不是個傻子,老版的魯肅實在太呆了,怎麽可能繼任大都督的位置呢。

曹軍潰敗南郡,衆將難過得痛哭,曹操鼓勵大夥兒的那場戯也非常精彩。

Tuesday, October 19, 2010

新三國初評

新三國一口氣看到孔明出山(其實我就是憋著要看到狐狸丞相出山),真有酣暢淋漓的感覺。三國的碟早就買了,卻一直沒看,其實是怕過不了呂布這關。我對何潤東同學的古裝真的沒信心,對他演呂布也甚為惶恐,所以很怕被雷飛,連累我不想往後看,不過萬幸萬幸,小何同學的表現中規中矩,沒有太出格,所以我也就一路看下來,簡直是一發不可收拾,有許多感想想寫。

國内近幾年都在流行重拍大型古典名著,可惜世風浮躁,新版名著多半差強人意。新紅樓看了第一集,就硬生生被雷到了宇宙外,再也不敢多看一眼。新西遊看了劇照,背脊升起一股寒意,覺得還是不看為好,後來經朋友證實,果然又是一個天雷。(水滸我一向沒興趣,老的新的都沒看過)所以,對於新三國,一直疑慮重重,期望很低。前段時間,新三國的劇照陸續發佈了,劇照的色調沉穩而華麗,無論文臣還是武將,服飾和扮相也得體的令人出乎意料,尤其是陸毅的諸葛亮,看到第一張劇照就有種被目光秒殺的感覺,眼前一亮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所以對新三國有了一點信心。現在看到了35集,已經大致摸到了新三國的風格脈絡。

由於老三國拍得十分經典,所以大概是很多三國粉絲心目中的正宗,猶如初戀一般不能取替。新三國的風格和老版非常不同,大概也令很多人無法接受。如果說老版是教科書風格的嚴肅版,令人肅然起敬,那麽新版就是放下了架子的親民版,令人倍感親切。三國雖然是嚴肅的政治/軍事題材的故事,又何必非要用“端著”的風格來講述呢。三國裏面的人物幾千年下來,雖然已經在人們心目中成爲了樣板和類型,又何必一定要把他們拍成沒有生氣的樣板人呢。聼一聼曹操和荀彧與許褚之間那種雖是主臣卻又顯然很親密無間的對話,許褚和荀彧之間那些令人會心一笑的插曲,還有劉關張之間那些詼諧的小片段,也很令人耳目一新,頗有調味劑的功效。所以,新三國第一個勇敢的嘗試,就是嵌入了很多有生活感的小片段,不會令人覺得特別端著,而我個人是很喜歡這種感覺的。

和老版相比,新版的戰爭場面,我也覺得十分精彩。對國内歷史片的戰爭場面我一向沒有期待。過去這種場面通常是人數衆多的軍隊客串,採用人海戰術擺出架勢,大家拿著刀槍不痛不癢地耍耍廣播體操就ok過關了。像三國這種故事,兩軍陣營的大將單挑是武戲中的重頭戲,不過老版拍得也不過點到爲止,這也可以充分理解,拍攝這種戯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巨大,畢竟不是在拍武俠片,過得去就可以了。顯然,老版並沒有想用武戲鎮住觀衆的意圖。但是新版在武戲上顯然是下了功夫了,在幾場重要單挑和大規模戰役上(我還沒看到赤壁),都拍得十分精心,可以看出新版是想用武戲抓住觀衆眼球的。令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三英戰呂布的單挑(姑且算單挑)和關渡戰役的大戰戯,反正是抓住了我的眼球的。這幾場戯看得出是經過武指精心設計過的,細節部分很精彩。三英戰呂布的單挑:青龍偃月刀和仗八蛇矛與方天畫戟之間的交鋒,兵刃是如何碰撞和滑過、如何扭轉企圖砍下敵方腦殼,以及馬上主人如何靈活變動身形,還有坐騎躺倒後又如何借力再躍起來,這些細節在以前的歷史劇裏是從來不會顧及的,新版的武戲甚至有了些武俠高手對決(卻又不會有畫虎類犬)的味道,我想剪輯也是功不可沒。大戰戯也拍得很有條理,曹袁的關渡大戰,先出什麽,再出什麽(弓箭、戰車、鐵騎什麽的,順序記不清了),還有一些新穎的作戰武器(我記得最清楚的有一個長滿大鉄刺的粗鉄棍,簡直像個擀麵杖一樣,滾過去就是一片血路)也讓觀衆記憶深刻。另外如關羽斬顔良文醜,溫酒斬華雄,以及趙云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鎮等等,都拍得不馬虎。大場面的電腦特技用得也恰到好處,難得地沒有顯得很假。不過,很遺憾,網友似乎不太買帳,也許大家現在好萊塢大片看多了,已經看不上這種水平的動作場面了,但是這樣比較並不公平,同樣是斥巨資,一個是拍一部兩、三小時的濃縮作品,一個是拍一套九十多集的巨型電視劇,這是不能放在同一個水平面比較的。能在如此浩大史詩大戲裏把武戲拍得如此精致精心,是無論如何值得竪大拇指鼓勵的。

第三點就是我看戯最看重的演員和演技了。而新版的諸位演員也令人有諸多驚喜,當然,有一小部分令人失望,但幾個非常重要的撐起整部戯的主角我都相當喜歡(狐狸丞相剛出場,所以暫時還不好説,另外江東那邊的諸如周都督和神童孫仲謀也只能說個第一印象),而一些容易讓人遺忘的配角也意外地閃閃發光,像點點繁星一樣為這部大戲增色。

好,預備~~~ go!首先說說皇叔--劉備字玄德(于和偉)。簡單地說,看了新版的劉備,才恍然大悟原來老版的劉備是個敗筆。應該說,老版劉備明顯臉譜化了,庸庸懦懦,整天以淚洗面,我當時也納悶,這麽一個人,為什麽能讓戰鬥力超S級別的關/張/趙死心塌地,讓智力超S級別的諸葛亮肝腦塗地死而後已呢?!這實在是説不通啊。看了新版劉備,這些疑惑完全解開了,如果歷史上的劉備真的是這樣一個人,那麽不難理解爲什麽他那麽有“俘獲力”了。一開始看新版劉備,並沒有什麽感覺,但是卻漸入佳境,發現這個劉備的魅力就像是藏在瓦礫裏的鑽石一般,堅毅/隱忍/志向或許乍看之下發現不了,但是細看卻都能從深邃的目光裏顯露出來。這不是一個第一眼發光的人物,卻越看越讓人喜愛,越讓人傾倒於人物的魅力。很多人說劉備腹黑,嘿嘿,怎麽說呢,現在腹黑也快變成褒義詞了,而且劉備要是個真傻子,怎麽可能鎮得住手底下那麽花團錦簇的一群文武,所以,腹黑是好詞,好詞。=)新三國把劉備的仁義面表現得還是比較足的,只要是勤王扶漢的戰役,劉備無論自己是否勢單力薄,都一定前往參戰,比如: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參戰的哪個不是家大業大名氣大的一方豪強(看來漢朝是非常看重出身的,曹阿瞞就因爲出身單薄被罵了多少次閹宦之後),級別不夠的哪敢來現眼,而只有我們心思“單純”、志向比天的劉備帶著關張憨憨地就來了,無怪乎火眼金睛的曹阿瞞第一眼就發現此人是超級潛力股而套近乎之;還有後來的曹操討伐袁朮(因袁朮憋不住稱帝),下詔讓天下諸侯共討之,結果沒有任何人奉詔,只有劉備帶著那點可憐的兵來了,讓曹阿瞞好生為難啊(殺他實在不好意思,不殺以後實在不好過)。諸如此類明知沒有勝算,卻逆天而為的舉動,劉備可沒少做,因此“仁義”二字的鋪墊是很充分的。私以爲,新版劉備有場戯令人印象尤其深刻:荊州劉表病重,讓劉備代理主持荊州一次重要的政治活動(忘了具體是什麽了),結果蔡瑁又佈下刀斧手要害劉備,公子劉琪知道後,趕緊叫劉備逃走,當時劉備的表情和説辭令人尤其辛酸:這麽多年來,屢戰屢敗,毫無建樹不說,還時不時要流離失所,棄家逃命,實在是累了,想放棄了,不想再逃了,小人要殺我,就讓他們來吧,新版劉備此處的表演精彩到位,把那種二十幾年來的憋屈隱忍,疲憊不堪,英雄末路的感覺抓得很准,人物一下就立體起來了。

另外還有一點,新版劉備並不常哭,但幾次哭都很自然到位,一次是徐元直幫助他大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這麽多年來,這可是第一次這麽痛快地大敗曹操的主將,所以那股憋了多年的戰敗的委屈頓時就稀里嘩啦變成眼淚了。還有一次自然是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見到諸葛狐狸之後,立刻三拜九叩地苦求他出山相助,這場哭戯也很真摯自然。總之,新版劉備是所有主角中最大的驚喜。我寧願相信歷史上的劉備就是這樣的人。

接下來說說曹操字孟德(陳建斌)。這大概是新三國頗受爭議的角色。陳曹操的表演到底好不好,也只能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了。我反正是喜愛的。不過首先重申,我也非常喜歡鮑國安的曹操,鮑曹操絕對是一個經典的、教科書級別的曹操。所以,如果鮑版太先入爲主,陳版就有可能入不了眼,為什麽,因爲陳曹操實在是太痞子了(哈哈)。記得許攸就一語道破啊,曹阿瞞,你就是個痞子(還是流氓?)!陳曹操雖然很痞很喜感,卻非常生氣十足,人物飽滿,並非不能讓人信服。歷史上的曹操不是什麽君子,對於尋常的道德禮數不甚在意,一心光明正大做小人,豪邁厚臉打天下,而且詭計多端,這些私以爲陳曹操還是都表現出來了。只是他的個人風格比較明顯,也可以理解有些人不喜歡這個版的曹操。不過,我倒是大愛這個一點兒也不端著,也頗有人格魅力的曹操,尤其喜歡曹操與臣下之間的互動。

說到曹操和臣下互動,那就來說說新版裏面那些閃亮的配角。其實,老版有名字的出場人物似乎比新版要多,但是大多數人物形象太單薄,毫無滋味可言。而新版雖然刪除了不少大家都認爲一定會出現的人物,卻集中精力詮釋了一些配角,而這些配角的表演也很成功,這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曹操的謀士荀彧,我很喜歡荀彧的面相,覺得他無論何時都是胸有成竹,萬事逃不脫我眼的從容表情,與曹操之間也十分有默契,而且耳朵又大又向兩邊彎,怎麽看都像只老狐狸。許褚也是個令人喜愛的武將,尤其是被荀彧老狐狸挑撥了兩句以後,許褚拿著刀要去殺貂嬋,正碰上貂嬋舉劍自刎,曹操惱怒得不行,大罵許褚你個匹夫,讓許褚去領30軍棍,後來又改變主意免了,而憨憨的許褚卻說“別介,我去領,去領。”後面怒殺許攸的戯也特別精彩。發現曹/許/荀真是無比有愛啊(唉,這戯真看得我三觀不正了)。還有諸如許攸和田豐在新版也立體多了。


有點可惜郭嘉的戯太少了,曹操的智囊團主要刻畫荀彧了,其實郭嘉是曹操最器重的謀士之一,絕對不遜色於荀彧,是大大有戲可寫的,不知道爲何新版把郭奉孝給無視了,連病死時都一句沒提。沒提太史慈也令人可惜,不過私以爲新版的小霸王孫策有點弱,所以大概連孫策的好哥們太史慈一併無視了,老版孫策收服太史慈可是花了大篇幅描述的啊。

新版的關羽稍令人失望。不能說于榮光演得不好,但是氣場這個東西就是很奇妙,老版關羽的氣場特別強,鳳眼一挑就令人眼睛一亮,而新版關羽平庸了,存在感比較弱。不能說演得差,只是既然是三國,那麽對某幾個角色的要求就會特別的高,比如諸葛亮,比如曹操,比如周瑜,再比如關羽,因爲這幾個是撐起三國的主樑。

很多人說新版張飛慘不忍睹,我倒挺喜歡這個張飛,那張小貧嘴還挺來勁,劉備捏他耳朵那次也令人啼笑皆非。但是對於張飛那個披頭散髮的造型不太滿意。

江東暫時不評論,不過孫權大帝的第一印象是城府好深,好陰的一個人那。
還有諸葛狐狸軍師也剛出場,暫時還說不出什麽,只有一句,狐狸軍師絕對是三國第一美人!!

Tuesday, October 12, 2010

10/12/2010

頭疼腦熱的一天,好久沒生病了,想不到來勢如此兇猛。
有些擔心Onyx,小子一個多星期沒出現了,是不是決定出遠門流浪去了?
狂風暴雨的夜晚,電閃雷鳴了半宿。發現自己越大反而越開始怕打雷,真是~~~
昨晚正經用Derwent的sketch pencils畫瞄瞄,那感覺真是奇妙,鉛筆裏似乎摻了油一般,筆觸
果然不同。
原本以爲我不會涉足油畫的,但是最近又有些感興趣了,或許以後真的會涉足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