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书店里想要找本刺激的小说,在Fiction地带几次三番地挑选,最后眼睛还是落在Preston和Child这哥俩的书上了。
记得第一次看他们的书是高中的时候,是Penderhast系列的第一本 -- the Relic。现在回想起来,这大概是第一次看某本恐怖小说看得废寝忘食,虽然害怕的手脚发僵,但是却停不下来。可能因为自己很喜欢逛博物馆(尤其自然博物馆),所以一个发生在阴暗陈旧的博物馆里的连续凶案的故事令我尤其感到恐怖。但这哥俩的书另外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凶案总是以非常厚实的科学为背景,像the Relic的故事就涉及详实的解剖、基因、生物、植物科学等知识,读起来格外过瘾,虽然知道里面部分的科学是虚构的,但是依然有相当多的科学理论是存在的。
刚刚读完的Mount Dragon不能说是P和C俩人最成功的一本,从故事的结构上看,似乎有些生嫩,或者说跟他们其他的作品比简单了一些,但是完整性还是可以的。故事围绕著人类是否真的应该从事基因工程,是否有权利改变人类的基因,是否能够扮演上帝等一系列问题而展开。这也是一个永恒的问题。征服是人性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所生存的世界,有些东西似乎还远远不能征服,比如说生老病死。人在初生的时候是不会想到死的,在成长到一定的阶段时开始思考死这件事情,对死的概念不是那么的理解,甚至不知道怎样去接受。
尤其在春天,周围的一切被生机渲染,万物绽放的时节,思考生命的尽头这件事情,尤其有种警世感。
*** ***
Having read about five of their works (mostly from the Pendergast series), I have to say I expected more from Preston and Child. But I am guessing Mount Dragon is probably one of their earlier works, completed prior to the release of The Relic. The Relic was, and arguably still is, one of the best thrillers I have read to date. I have reread it several times, jumping into any chapter in Part 3 and just kept going toward the end, and it never fails to restore that scared-out-of-my-wits sensation I felt after I had finished the book for the first time.
The Mount Dragon story divides into two major plot lines, one is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Levine and Scopes, the other unfolds through the protagonist - Guy Carson, at the Gene Dyne testing institute at Mount Dragon. The biggest problem I had with this book is that Guy Carson, along with his sexy assistant de Vaca, flatly failed to convince me that they are top-notch geneticists in the world. I could understand why all the other scientists were cranky all the time, I assumed it was the PurBlood doing its evil deeds inside their veins. But why the heck were de Vaca so confrontational and Carson so quick to pick a fight when the two of them were working in a Level-5 Biohazardous zone where the most casual mishap could trigger a global-scale destruction?! And they were not even fighting about science, but about their ancestry, something about Carson not getting over the fact that he is not pure white, and de Vaca quickly pointing fingers at Carson for being a "racist"?! I mean, c'mon, what are you driving at here? Is this kind of petty quarreling leading to anything substantial later on in the story? I mean, anyone could see that Carson is gonna hit on her sooner or later, and yes, yes, heated (and pointless) argument usually is the prelude to angry sex later on, but this is just plain stupid~~~~~
Thursday, April 8, 2010
Tuesday, March 30, 2010
王安石 - 望江南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永灭世间痴。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归依佛,弹指越三祗。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
三界里,有取总灾危。普愿众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三宝共住持。
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归依佛,弹指越三祗。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
三界里,有取总灾危。普愿众生同我愿,能于空有善思惟。三宝共住持。
Friday, March 26, 2010
自作孽不可活吗
这几天在看Peter Hessler(何伟)的River Town(江城),目前还没有读完,但是感想已经颇多,一时半会儿难以说清楚,只先胡乱写些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首先,PH的笔触十分细腻,惊叹于他对事物的观察力、思考问题的逻辑能力,有些地方,他的笔触之细腻甚至有种女性的特征(或者是日本作家的特征)。
佩服他学习中文的韧性和坚持。一个只在和平队接受过最基本中文训练的美国人,要到涪陵这样一个讲四川方言的地方接受中文教育,挑战可想而知,但是PH有明确的目标,就是要学会中文,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他一点一滴地积累书桌上的词汇卡片,一个字一个字的辨认学校的大标语和街道上的口号。
PH在赢得涪陵区迎春长跑比赛时,我心里很为他加油和高兴,甚至为他感动。在人生地不熟、离熟悉的Missouri家乡万里之遥的陌生小镇,在被当成猴子和教书机器对待了数月之后,终于在某件事情(跑步)上可以找到一种熟悉感,找到一些安慰。当然,不出所料,一个老外赢了整个涪陵区的中国人对中国人一定是种奇耻大辱,当地报纸在采访了第二名获奖者时,此人果然说出了类似于“感到很羞耻,我们要加强体育锻炼,健身强国”以及“如果我刚刚参加完军训,我一定可以超过PH”等话。还能说什么呢~~~for starters, how about congratulating the guy?!
PH在与他的其中一位中文老师廖老师(翻音)谈到民主的话题时,也让我为国人缺乏逻辑思考问题的能力、盲目跟从党的教导的那种类似于机器似的“思维”模式感到悲哀。廖老师是一个成年人,但是在谈论到中国是否是个民主国家时,却只能以“中国就是个民主国家”这种类似于无赖似的论调来反驳。中国整天在喊国民没有创造力,先抛开创造力不说,很多国民恐怕欠缺基本的逻辑思考问题的能力,或者由于担忧和恐惧等原因,就算能够思考清楚问题也不会去表达和阐述,久而久之,人都变得和木木楞楞的机器一样。
PH在写这本书时,三峡大坝还没有竣工,许多三峡两岸的城市和古迹还没有被淹没,今天,这些地方很多都已经在长江下面了。江城当然也提到了环保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在读江城的同时,也在网络上关注中国西南严重缺水的消息,那一幅幅照片看过之后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心里一直在问,“中国人啊,你真的爱自己的国家吗?”还是说,你只是不知道怎样去爱自己的国家?还是说,你只是太愚笨,太愚昧,太自私~~~?如果你真的爱自己的国,自己的家,为什么要把他变成一个垃圾场,为什么像炸掉最痛恨的敌人一般炸掉一座座山头,污染一条条生命线一样的河流湖泊,毁掉一幅幅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画面?什么中国崛起、中国的世纪,这些在我听来像讽刺的笑话一样,中国是在掏空自己在“崛起”啊。
从卫星上看,一向被称为香格里拉的云南已经是黄色多于绿色,而周围的其他小国却都被绿色覆盖。连云南-这个应该风景如画的自然之乡都已经被龟裂的黄土覆盖,其他区域可想而知。为什么在别的国家说几句中国的坏话,国人可以不要命的奋起抵制,但是在呵护自己的家园的问题上,重视的人却那么少呢?这到底是什么“爱国”逻辑呢?
我想起了易中天老师在博客上的一篇文章,中国如果想要成为国际社会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员,就必须要有一套能够让国际社会信服的文化。一个国家的崛起必须伴随其文化的崛起,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文化侵略,但是一个能够侵略其他国家的文化势必有它十分令人信服和接受的因素,例如美国文化中的“人人皆平等”、“人道主义”、“正义”、“博爱”、“探索”、“民主”等等,这些因素都可以说是人类的普世价值,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弘扬这些价值并不表示美国在这些方面做得完美,恰恰相反,美国国内也好国外也好,与所有这些主题有关的问题层出不穷,但是起码在发生问题时,人家不藏着掖着,人家的媒体不是吃素的,当然,这种说法也并不绝对,一定有很多事情还是藏着掖着的,但是在藏着掖着的程度上是有天壤之别的。更重要的是,美国的体制(也就是官方,当局)从本质上是在这些价值的框架内运作的,而美国人民也是在这种价值的土壤环境下成长的。而中国无论官话说得再漂亮,发挥实际作用的仍然是旧社会的那套官本位,百姓是贱民、愚民的思想。
这样的中国,就算经济再腾飞,也永远得不到世人的尊重。不要再提什么五千年文明古国,首先,“文明”到底是指什么? 有没有细细的想过?“古”国?中国什么时候珍惜、爱惜过古老的东西?从焚书坑儒开始,毁灭老东西的时候倒永远十分痛快。你有什么资格标榜自己是个“古”国?一个真正的古国是这样对待它的文化遗产的吗?一个掉钱眼里面,为了金钱可以卖家卖国的中国,你能拿出什么令人信服的文化价值?
首先,PH的笔触十分细腻,惊叹于他对事物的观察力、思考问题的逻辑能力,有些地方,他的笔触之细腻甚至有种女性的特征(或者是日本作家的特征)。
佩服他学习中文的韧性和坚持。一个只在和平队接受过最基本中文训练的美国人,要到涪陵这样一个讲四川方言的地方接受中文教育,挑战可想而知,但是PH有明确的目标,就是要学会中文,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他一点一滴地积累书桌上的词汇卡片,一个字一个字的辨认学校的大标语和街道上的口号。
PH在赢得涪陵区迎春长跑比赛时,我心里很为他加油和高兴,甚至为他感动。在人生地不熟、离熟悉的Missouri家乡万里之遥的陌生小镇,在被当成猴子和教书机器对待了数月之后,终于在某件事情(跑步)上可以找到一种熟悉感,找到一些安慰。当然,不出所料,一个老外赢了整个涪陵区的中国人对中国人一定是种奇耻大辱,当地报纸在采访了第二名获奖者时,此人果然说出了类似于“感到很羞耻,我们要加强体育锻炼,健身强国”以及“如果我刚刚参加完军训,我一定可以超过PH”等话。还能说什么呢~~~for starters, how about congratulating the guy?!
PH在与他的其中一位中文老师廖老师(翻音)谈到民主的话题时,也让我为国人缺乏逻辑思考问题的能力、盲目跟从党的教导的那种类似于机器似的“思维”模式感到悲哀。廖老师是一个成年人,但是在谈论到中国是否是个民主国家时,却只能以“中国就是个民主国家”这种类似于无赖似的论调来反驳。中国整天在喊国民没有创造力,先抛开创造力不说,很多国民恐怕欠缺基本的逻辑思考问题的能力,或者由于担忧和恐惧等原因,就算能够思考清楚问题也不会去表达和阐述,久而久之,人都变得和木木楞楞的机器一样。
PH在写这本书时,三峡大坝还没有竣工,许多三峡两岸的城市和古迹还没有被淹没,今天,这些地方很多都已经在长江下面了。江城当然也提到了环保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话题,在读江城的同时,也在网络上关注中国西南严重缺水的消息,那一幅幅照片看过之后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心里一直在问,“中国人啊,你真的爱自己的国家吗?”还是说,你只是不知道怎样去爱自己的国家?还是说,你只是太愚笨,太愚昧,太自私~~~?如果你真的爱自己的国,自己的家,为什么要把他变成一个垃圾场,为什么像炸掉最痛恨的敌人一般炸掉一座座山头,污染一条条生命线一样的河流湖泊,毁掉一幅幅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画面?什么中国崛起、中国的世纪,这些在我听来像讽刺的笑话一样,中国是在掏空自己在“崛起”啊。
从卫星上看,一向被称为香格里拉的云南已经是黄色多于绿色,而周围的其他小国却都被绿色覆盖。连云南-这个应该风景如画的自然之乡都已经被龟裂的黄土覆盖,其他区域可想而知。为什么在别的国家说几句中国的坏话,国人可以不要命的奋起抵制,但是在呵护自己的家园的问题上,重视的人却那么少呢?这到底是什么“爱国”逻辑呢?
我想起了易中天老师在博客上的一篇文章,中国如果想要成为国际社会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一员,就必须要有一套能够让国际社会信服的文化。一个国家的崛起必须伴随其文化的崛起,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文化侵略,但是一个能够侵略其他国家的文化势必有它十分令人信服和接受的因素,例如美国文化中的“人人皆平等”、“人道主义”、“正义”、“博爱”、“探索”、“民主”等等,这些因素都可以说是人类的普世价值,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弘扬这些价值并不表示美国在这些方面做得完美,恰恰相反,美国国内也好国外也好,与所有这些主题有关的问题层出不穷,但是起码在发生问题时,人家不藏着掖着,人家的媒体不是吃素的,当然,这种说法也并不绝对,一定有很多事情还是藏着掖着的,但是在藏着掖着的程度上是有天壤之别的。更重要的是,美国的体制(也就是官方,当局)从本质上是在这些价值的框架内运作的,而美国人民也是在这种价值的土壤环境下成长的。而中国无论官话说得再漂亮,发挥实际作用的仍然是旧社会的那套官本位,百姓是贱民、愚民的思想。
这样的中国,就算经济再腾飞,也永远得不到世人的尊重。不要再提什么五千年文明古国,首先,“文明”到底是指什么? 有没有细细的想过?“古”国?中国什么时候珍惜、爱惜过古老的东西?从焚书坑儒开始,毁灭老东西的时候倒永远十分痛快。你有什么资格标榜自己是个“古”国?一个真正的古国是这样对待它的文化遗产的吗?一个掉钱眼里面,为了金钱可以卖家卖国的中国,你能拿出什么令人信服的文化价值?
Tuesday, March 23, 2010
食物和耐心
小貓總歸還算是比較樂意與人接觸的小動物,當然接觸的主要動力還是食物。“有奶就是娘”的定律在與野貓打交道的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證實。
大概從幾個星期前開始比較固定地給Onyx留食物,當然其他兩三只野貓也從中沾光,不過主要目標還是要接近Ony。小奶貓果然逐漸比較不怕我在他周圍走來走去,而且狂喜歡玩彩色的毽子,把毽子綁在繩子上,用來逗他,就能瘋玩好久,看他又有點警惕我,又很想玩我手裏毽子的樣子,十分有趣。
昨天喂他吃東西時,很小心翼翼地摸了摸他的后頸和背部,雖然他不太喜歡,往回縮了縮,但是倒也沒有跳起來對我又抓又閙,關鍵是小東西肚子餓了,為了盤子裏的魚肉只好壯著膽子讓我又摸了兩下(evil smirk),非常有成就感啊。看來飯桌上好辦事果然是真理。
不過野貓的爪子很鋒利,而且毛裏面很可能有跳蚤,所以摸完要仔細洗手,最好把身上衣服換下來。盡量不要被抓傷,不過給小貓打完各種預防針以後就沒關係了。
大概從幾個星期前開始比較固定地給Onyx留食物,當然其他兩三只野貓也從中沾光,不過主要目標還是要接近Ony。小奶貓果然逐漸比較不怕我在他周圍走來走去,而且狂喜歡玩彩色的毽子,把毽子綁在繩子上,用來逗他,就能瘋玩好久,看他又有點警惕我,又很想玩我手裏毽子的樣子,十分有趣。
昨天喂他吃東西時,很小心翼翼地摸了摸他的后頸和背部,雖然他不太喜歡,往回縮了縮,但是倒也沒有跳起來對我又抓又閙,關鍵是小東西肚子餓了,為了盤子裏的魚肉只好壯著膽子讓我又摸了兩下(evil smirk),非常有成就感啊。看來飯桌上好辦事果然是真理。
不過野貓的爪子很鋒利,而且毛裏面很可能有跳蚤,所以摸完要仔細洗手,最好把身上衣服換下來。盡量不要被抓傷,不過給小貓打完各種預防針以後就沒關係了。
Thursday, March 11, 2010
中國大歷史 - 黃仁宇
前兩天開始淺嘗了黃仁宇先生的中國大歷史。因爲剛剛讀了幾小章,目前還說不上感想,畢竟題材如此浩瀚,即使讀完,要說出感想也不容易。
不過注意到有一點,中國大歷史的初始稿子是不是英文的?在讀的時候,感覺像是在讀翻譯的作品,不過書上並沒有標註翻譯是誰,所以,黃老應該是先以英語寫作,或許後來自己又翻譯成中文的吧?果真在Amazon上面一找,所有的書都有英語版本。
這幾年越來越不適應閲讀翻譯作品,也不知道這是好是坏。應該是有意識地在避免翻譯作品,而是盡可能的讀原文。有時候,一種語言中所攜帶的文化,即便翻譯成另一種語言,也顯得十分生硬和彆扭,英文裏面的那種詼諧和幽默,甚至是邏輯思考的方式,翻譯成中文往往就遜色很多。前段時間讀別人翻譯林語堂的文章也是一樣,很難讀下去,因爲一邊讀一邊會把這句話往英語上套,然後才恍然大悟"oh, i get it, so this is what the author is really saying~~~"
語言何止是語言,它攜帶的東西很多,其中就包括在兩個不同的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人的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這種思考方式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會令人產生一種陌生和不適應感。
不過注意到有一點,中國大歷史的初始稿子是不是英文的?在讀的時候,感覺像是在讀翻譯的作品,不過書上並沒有標註翻譯是誰,所以,黃老應該是先以英語寫作,或許後來自己又翻譯成中文的吧?果真在Amazon上面一找,所有的書都有英語版本。
這幾年越來越不適應閲讀翻譯作品,也不知道這是好是坏。應該是有意識地在避免翻譯作品,而是盡可能的讀原文。有時候,一種語言中所攜帶的文化,即便翻譯成另一種語言,也顯得十分生硬和彆扭,英文裏面的那種詼諧和幽默,甚至是邏輯思考的方式,翻譯成中文往往就遜色很多。前段時間讀別人翻譯林語堂的文章也是一樣,很難讀下去,因爲一邊讀一邊會把這句話往英語上套,然後才恍然大悟"oh, i get it, so this is what the author is really saying~~~"
語言何止是語言,它攜帶的東西很多,其中就包括在兩個不同的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人的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這種思考方式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會令人產生一種陌生和不適應感。
House M.D. - Detox
終于在這一集裏面(似乎)窺見了一點點關於House個人的情況、他的過去。
Wilson質問House難道不覺得這幾年變得越來越孤僻嗎,這是到目前爲止好脾氣的Wilson第一次拉下臉指責他最好的朋友,當然這種指責是出於他對House的關心和擔心。從一開始,想辦法讓House停止使用止痛劑就是Wilson的主意,只不過是由Cuddy去執行的罷了。
一整集House都被疼痛折磨,眼眶血紅、雙手發抖、直到後來無法忍受時,竟然用一個鉄棒子(??)把手骨敲斷,企圖用其他地方的疼痛來減輕腿部的疼痛。Wilson親自給House同學看手骨片子(癌症科主任啊,這麽閑嗎,James?),並親自處理,當時Wilson的那個眼神,嘖嘖,怪不得腐女一眾啊~~~
Wilson質問House難道不覺得這幾年變得越來越孤僻嗎,這是到目前爲止好脾氣的Wilson第一次拉下臉指責他最好的朋友,當然這種指責是出於他對House的關心和擔心。從一開始,想辦法讓House停止使用止痛劑就是Wilson的主意,只不過是由Cuddy去執行的罷了。
一整集House都被疼痛折磨,眼眶血紅、雙手發抖、直到後來無法忍受時,竟然用一個鉄棒子(??)把手骨敲斷,企圖用其他地方的疼痛來減輕腿部的疼痛。Wilson親自給House同學看手骨片子(癌症科主任啊,這麽閑嗎,James?),並親自處理,當時Wilson的那個眼神,嘖嘖,怪不得腐女一眾啊~~~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