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left alone, untouched and unanalyzed, life is a seemingly infinite continuous blur. Maybe that is the way it should be, because to measure it would be to come to grips with the shocking reality of its finiteness. Holding the thought in mind, walking into a bookstore could be a frustrating experience, as you become painfully aware that you would never, ever, come to know but a tiny fraction of what is available. I read at an average speed, meaning that one year translates into no more than the completion of one hundred books. In fact, if I could manage to finish one hundred books in a year, I consider that no small feat. What usually happens is I would gather up the steam to "speed read" for a week, and then lose it all and procrasticate in the following two weeks. But even if one year means finishing one hundred books, and assuming I shall live to a ripe age, meaning giving myself about 60 years for reading, my entire lifespan, not counting the first 30 years of absurdity, would translate into roughly 5000 to 6000 books. I suppose 5000 books is more than enough to make (or break) a single human being. It throws into sharp relief what each passing day really means, time in a very tangible sense.
But the picture is not all dismal. I suppose when you are anxiously waiting for the return of a loved one from a trip in distant land, you could tell yourself with a bit of relish that "i will see him/her three books later" or "in four more books, she will be back home". And as you wait, fill the passing days with words, with passages, with the joy, anxiety and longings of others, and know that at the end of their journeys, yours will be more refreshed and complete.
Monday, April 25, 2011
Thursday, April 14, 2011
春天到
浮躁的季節又來了,花朵好看得像假的一樣,個個都像激素吃多了,有點傻氣。
希望大熊可以常來~~~
最近的精神食糧
The Name of the Wind (Patrick Rothfuss)。
很少接觸奇幻類的書籍,倒不是不喜歡(事實上很喜歡),
但每次去書店的奇幻區閑逛,就覺得頭暈,幾乎所有打出名氣的暢銷作家都有諸多奇幻系列,每個系列有諸多部作品,不知道從哪裏開始。有一次在暢銷書書架上無意看到了Name of the Wind,瞬間就被這個封面吸引住了,這大概就是跟書之間的緣分吧。後來在網上一搜索,這個作家是個新手,這本書是處女作,但獲得了非常不錯的好評。立刻就在noochan上買了,但後來覺得還是需要一本紙張的,竟然又腦袋發熱的買了本paperback。前兩天開始看,果然,非常吸引人。文筆精致流暢,很有畫面感。一邊看,腦袋裏一邊在像放電影一樣。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關於馬可波羅遊記的書很多,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故事發生在成吉思汗鐵蹄踏遍天下的年代,有人說馬可波羅說的一切都是編的,但馬可波羅自己在臨終前辯護到,他所說的只不過是看到的一半。在13世紀的時候,出門旅行之艱險辛苦是現在人無法想象的。和幾乎任何一個時代一樣,那個時代也充滿戰爭,或許比許多其他年代還要頻繁。我前段時間看了本關於中國南北朝年代的簡史,這大概是除了五代十國以外,中國歷史上最爲野蠻、殘忍和混亂的時代。數十甚至上百個小國家、小團體,為了自己集團的利益,血腥地撕殺,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親人之間舉起屠刀,就像殺豬殺狗一般地容易,那書裏面呈現出的畫面,活生生是一幅煉獄情景,就如無數個惡魔在人間界橫行肆虐。書裏面的一開始,似乎以一種頗自豪的語氣寫到,南北朝從客觀角度實現了民族大融合。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慣用的歷史寫法,但似乎許多人說到南北朝,往往第一個想到的正是“啊,南北朝啊,那是個民族大融合的年代。”這是南北朝的主流史觀嗎?讀到這段歷史的後半段的時候,我開始覺得,這樣循環無止盡的歷史,讀著有任何意義嗎?不就是今天插你的大王旗,明天插他的大王旗,而用你的頭顱來血祭嗎?或許正因爲如此,所以也只能說,“啊,南北朝啊,那是個民族大融合的年代”這種喪盡人性的粗暴評語了吧。
目前在讀的是高儸佩的 The Chinese Maze Murders。沒什麽好説的,對我來説,讀Gulik的書是一種放鬆,是晚上睡前的小小享受。其實中國諸如此類的題材大有可爲之處,什麽藍公案、劉公案等等,但到目前爲止,似乎還沒有寫得特別成功的、小説類作品。數年前,大宋提刑官宋慈被電視劇化了,記得當年播出時,這劇挺轟動的。不過,我發現這劇有幾個比較致命的問題,第一,過於拖延了;第二,過於煽情了。或者也可以說,因爲煽情的筆墨太多,所以感覺劇情很拖延。既然是偵探推理形式的劇,那麽節奏緊湊幾乎是必要的。但是劇中似乎把過多重心放在倫理教化方面,反而大大降低了這劇的可看性。而相比較而言,錢雁秋的武朝謎案在這一點上就非常成功,自始至終都沒有偏離推理這條主綫。
最後:老片子了。Guilty Pleasure,不解釋。=)
希望大熊可以常來~~~
最近的精神食糧
The Name of the Wind (Patrick Rothfuss)。
很少接觸奇幻類的書籍,倒不是不喜歡(事實上很喜歡),
但每次去書店的奇幻區閑逛,就覺得頭暈,幾乎所有打出名氣的暢銷作家都有諸多奇幻系列,每個系列有諸多部作品,不知道從哪裏開始。有一次在暢銷書書架上無意看到了Name of the Wind,瞬間就被這個封面吸引住了,這大概就是跟書之間的緣分吧。後來在網上一搜索,這個作家是個新手,這本書是處女作,但獲得了非常不錯的好評。立刻就在noochan上買了,但後來覺得還是需要一本紙張的,竟然又腦袋發熱的買了本paperback。前兩天開始看,果然,非常吸引人。文筆精致流暢,很有畫面感。一邊看,腦袋裏一邊在像放電影一樣。
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關於馬可波羅遊記的書很多,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故事發生在成吉思汗鐵蹄踏遍天下的年代,有人說馬可波羅說的一切都是編的,但馬可波羅自己在臨終前辯護到,他所說的只不過是看到的一半。在13世紀的時候,出門旅行之艱險辛苦是現在人無法想象的。和幾乎任何一個時代一樣,那個時代也充滿戰爭,或許比許多其他年代還要頻繁。我前段時間看了本關於中國南北朝年代的簡史,這大概是除了五代十國以外,中國歷史上最爲野蠻、殘忍和混亂的時代。數十甚至上百個小國家、小團體,為了自己集團的利益,血腥地撕殺,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親人之間舉起屠刀,就像殺豬殺狗一般地容易,那書裏面呈現出的畫面,活生生是一幅煉獄情景,就如無數個惡魔在人間界橫行肆虐。書裏面的一開始,似乎以一種頗自豪的語氣寫到,南北朝從客觀角度實現了民族大融合。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慣用的歷史寫法,但似乎許多人說到南北朝,往往第一個想到的正是“啊,南北朝啊,那是個民族大融合的年代。”這是南北朝的主流史觀嗎?讀到這段歷史的後半段的時候,我開始覺得,這樣循環無止盡的歷史,讀著有任何意義嗎?不就是今天插你的大王旗,明天插他的大王旗,而用你的頭顱來血祭嗎?或許正因爲如此,所以也只能說,“啊,南北朝啊,那是個民族大融合的年代”這種喪盡人性的粗暴評語了吧。
目前在讀的是高儸佩的 The Chinese Maze Murders。沒什麽好説的,對我來説,讀Gulik的書是一種放鬆,是晚上睡前的小小享受。其實中國諸如此類的題材大有可爲之處,什麽藍公案、劉公案等等,但到目前爲止,似乎還沒有寫得特別成功的、小説類作品。數年前,大宋提刑官宋慈被電視劇化了,記得當年播出時,這劇挺轟動的。不過,我發現這劇有幾個比較致命的問題,第一,過於拖延了;第二,過於煽情了。或者也可以說,因爲煽情的筆墨太多,所以感覺劇情很拖延。既然是偵探推理形式的劇,那麽節奏緊湊幾乎是必要的。但是劇中似乎把過多重心放在倫理教化方面,反而大大降低了這劇的可看性。而相比較而言,錢雁秋的武朝謎案在這一點上就非常成功,自始至終都沒有偏離推理這條主綫。
最後:老片子了。Guilty Pleasure,不解釋。=)
Friday, April 1, 2011
古籍書店,書城等
這次在上海短暫地停留了幾天,順便去了一趟古籍書店和家附近的書城。
古籍書店在很久以前偶然去過一次,印象非常模糊,總有種印象:那裏的書全都是繁體的,但顯然是記錯了。
這次去古籍書店,已經完全不是記憶裏的樣子,但記憶本來就十分不可靠。與大部分書店一樣,一樓最醒目處一定是暢銷書,但也屬於比較有水平的暢銷書,畢竟是赫赫有名的古籍書店,不好太失了身份。往裏面走一些是我比較關注的詩詞歌賦區域和古典文學區域。我挑了一本《讀詞入門》,薄薄的一本,講得淺顯有序,適合我這種初學者。上到二樓,這裡才是所謂古籍書店的“古籍”二字的由來,大批量的古代作家的經史雜文、政論、學術巨作,超過一半連標題都看不懂,這讓我稍有些沮喪,本以爲可以好好挑一些的,看來,這根本不是門外漢可以輕易涉足的領域。不過還是略有收穫:挑了古籍書店自己出版的秦觀詞集和納蘭詞集,非常質樸的封面,也都是薄薄的兩冊,内容卻十分全面,納入了兩位詞人幾乎所有的詞作。
又返回一樓,不甘心的四處看了看,忽然發現有一個角落全都是三聯書店出版的書,大小非常適中,封面設計、用紙等一看便知是品味絕佳者操刀,因此購入了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這書其實有了,但三聯這個版本非常好)和王世襄的京華憶往(講真正老北京),很讓人開眼界的書。
發現古籍自己出版的書,許多都大小非常適中,封面設計質樸,原本看到幾本古典名著,尺寸比日本文庫略大,每套5至7本不等,十分貼心可愛,但這次實不能多購,只好忍痛放棄。
後來在書城閑逛,覺得現在的書真真正正是多,說是多如牛毛毫不為過。許多書版面非常精美,文字乍看雅致,如果是幾年前,很可能會大大挑動我的購書欲。在書城的詩詞區域,發現有許多新的、看似年齡比我還小的作家寫的詞評及讀詞感想類的書籍,封面都精心設計,語言也都閨秀氣十足,幾乎每本我都拿起來翻了翻,本來以爲會扛一籮筐回去,結果竟然一本都沒買,似乎讀了兩句,興趣就淡了。人到三十嵗,可能最想讀的,要不就是老人的書,要不就是孩子的書吧。而詩詞,或許最想自己品,不再依靠她人代勞了。
最後,在書城挑中了一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的錢鐘書的圍城,這書家裏當然有,但老的那本已經讀爛了,而再版的這本,封面設計是墨綠色,有低調的波浪凸紋,印著“錢鐘書”的名字的一側,有小小的一條彎曲的細綫,帶著一種錢氏的詼諧。買了一本楊絳的我們仨,質樸的文字,質樸的封面設計。另外,看到了林清玄的書,沒有挑到太喜歡的版本,不過我很想讀他的文章,因此還是買了清歡和林泉。
我對於現今書籍的尺寸越來越大很不以爲然,大到拿在手裏像半塊磚頭,翻開一看,排版稀鬆,邊緣處往往空著三分之一,紙質要麽沒有必要的華麗(例如郭XX),要麽看似華麗實則土氣,要麽粗糙,總之,心思都在無關緊要的東西上面,包裝了一切可以包裝的,只是不老老實實地出版書。所以,要挑看似老老實實的書,不是易事。看書變得像舉重,這也是我們時代的小無奈。
古籍書店在很久以前偶然去過一次,印象非常模糊,總有種印象:那裏的書全都是繁體的,但顯然是記錯了。
這次去古籍書店,已經完全不是記憶裏的樣子,但記憶本來就十分不可靠。與大部分書店一樣,一樓最醒目處一定是暢銷書,但也屬於比較有水平的暢銷書,畢竟是赫赫有名的古籍書店,不好太失了身份。往裏面走一些是我比較關注的詩詞歌賦區域和古典文學區域。我挑了一本《讀詞入門》,薄薄的一本,講得淺顯有序,適合我這種初學者。上到二樓,這裡才是所謂古籍書店的“古籍”二字的由來,大批量的古代作家的經史雜文、政論、學術巨作,超過一半連標題都看不懂,這讓我稍有些沮喪,本以爲可以好好挑一些的,看來,這根本不是門外漢可以輕易涉足的領域。不過還是略有收穫:挑了古籍書店自己出版的秦觀詞集和納蘭詞集,非常質樸的封面,也都是薄薄的兩冊,内容卻十分全面,納入了兩位詞人幾乎所有的詞作。
又返回一樓,不甘心的四處看了看,忽然發現有一個角落全都是三聯書店出版的書,大小非常適中,封面設計、用紙等一看便知是品味絕佳者操刀,因此購入了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這書其實有了,但三聯這個版本非常好)和王世襄的京華憶往(講真正老北京),很讓人開眼界的書。
發現古籍自己出版的書,許多都大小非常適中,封面設計質樸,原本看到幾本古典名著,尺寸比日本文庫略大,每套5至7本不等,十分貼心可愛,但這次實不能多購,只好忍痛放棄。
後來在書城閑逛,覺得現在的書真真正正是多,說是多如牛毛毫不為過。許多書版面非常精美,文字乍看雅致,如果是幾年前,很可能會大大挑動我的購書欲。在書城的詩詞區域,發現有許多新的、看似年齡比我還小的作家寫的詞評及讀詞感想類的書籍,封面都精心設計,語言也都閨秀氣十足,幾乎每本我都拿起來翻了翻,本來以爲會扛一籮筐回去,結果竟然一本都沒買,似乎讀了兩句,興趣就淡了。人到三十嵗,可能最想讀的,要不就是老人的書,要不就是孩子的書吧。而詩詞,或許最想自己品,不再依靠她人代勞了。
最後,在書城挑中了一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的錢鐘書的圍城,這書家裏當然有,但老的那本已經讀爛了,而再版的這本,封面設計是墨綠色,有低調的波浪凸紋,印著“錢鐘書”的名字的一側,有小小的一條彎曲的細綫,帶著一種錢氏的詼諧。買了一本楊絳的我們仨,質樸的文字,質樸的封面設計。另外,看到了林清玄的書,沒有挑到太喜歡的版本,不過我很想讀他的文章,因此還是買了清歡和林泉。
我對於現今書籍的尺寸越來越大很不以爲然,大到拿在手裏像半塊磚頭,翻開一看,排版稀鬆,邊緣處往往空著三分之一,紙質要麽沒有必要的華麗(例如郭XX),要麽看似華麗實則土氣,要麽粗糙,總之,心思都在無關緊要的東西上面,包裝了一切可以包裝的,只是不老老實實地出版書。所以,要挑看似老老實實的書,不是易事。看書變得像舉重,這也是我們時代的小無奈。
Thursday, March 31, 2011
尋羊和國境以南
最近讀了村上春樹的兩本書。尋羊我說不太出什麽,或許因爲是在那個特殊的星期讀的,閲讀成功地轉移了我的部分注意力。後來我才知道,《且聼風吟》、《1973年的彈珠玩具》、《尋羊冒險記》有村上“青春三部曲”的稱號。且聼風吟讀的太早,記憶已經十分模糊,彈珠未讀,從這層意義上,尋羊就相對不好理解。
村上的書幾乎全部都是謎團,海邊的卡夫卡、1Q84全都是隱喻套著隱喻,謎團套著謎團,或許只有挪威的森林相對例外。但是《國境以南,太陽以西》,倒是個非常“庸俗”的故事。說庸俗沒有任何貶義,是說這是本能夠抓到大致脈絡和綫索的書。讀完的第一感覺是,這是所讀過的村上的書中,匠氣最濃的一本。我還是喜歡這本書的,雖説那種要精心佈局出一個好故事的心情能夠在字裏行間感覺到,但確實是一個構思縝密的故事,只不過個人感覺還達不到後來的飛躍的高度。
主人翁阿一是個什麽形象呢。他就像個手裏拿著三個球的雜耍藝人,要輪流地把這三個球抛向空中再接住,而阿一的背後靠著一面墻,真實地支撐著他。這是我對這個人物腦海裏的印象,這是我抽象出的阿一的人生。這三個球,可以看作是書裏的三個女人,而這三個女人,又是那麽的有象徵意義(這是我覺得這個故事比較做作的一點):一個代表100%的愛情(島本),一個代表100%的性欲(泉的表姐)、還有一個可以說在感情頻譜的中央的中庸位置,也就是適合過日子當妻子的女人(泉)。這三個女人,代表了男人感情世界的三個領域,代表了成長和變成熟的階段上難以避免的因素。有時候,這三個領域難以互相區分,有時候,它們互相之間非常獨立。但是有一點大致是肯定的,很多人都找不到能同時給予他完美的愛情、完美的性、及完美的妻子這樣的女人,而取捨難斷,就好比阿一抛出一個,又接住另一個,再抛出第三個,又接住第一個這樣一個錯綜複雜的過程。
其實,這個故事裏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第四個女人,阿一的妻子由紀子。由紀子代表的就是那堵墻。對我而言,由紀子是這個故事裏唯一代表真實世界的人,而另外三個女人,都有某种抽象意義,你甚至可以說,她們是阿一的精神世界裏三個層面的肉體化身。由紀子和泉之間,也有一種微妙的對比。島本和泉的表姐代表了兩個不同極端的理想境界,而泉,原本是可以成爲阿一的妻子的。但是阿一錯過了她,狠狠傷害了她,毀了她的一生,這一點,阿一甚至是在多年之後從旁人口裏才第一次得知的。總之作爲讀者,我們知道的就是,泉這個女人這輩子完了,人生可能再不會有任何亮點,活著如行屍走肉。換句話說,阿一的“第一個妻子”沒有通過“考驗”。而阿一的“第二個妻子”,也是書裏面他的妻子由紀子,在阿一背叛了她、徹底愛上島本之後,在巨大的痛苦中重生,選擇諒解了阿一。即便如此,兩人的未來也充滿了未知數,但是即便再出現漩渦,那不過又是一次意志與誘惑,愛與恨的交戰罷了。書裏,第一次,愛輸了,第二次,愛贏了。
村上的書幾乎全部都是謎團,海邊的卡夫卡、1Q84全都是隱喻套著隱喻,謎團套著謎團,或許只有挪威的森林相對例外。但是《國境以南,太陽以西》,倒是個非常“庸俗”的故事。說庸俗沒有任何貶義,是說這是本能夠抓到大致脈絡和綫索的書。讀完的第一感覺是,這是所讀過的村上的書中,匠氣最濃的一本。我還是喜歡這本書的,雖説那種要精心佈局出一個好故事的心情能夠在字裏行間感覺到,但確實是一個構思縝密的故事,只不過個人感覺還達不到後來的飛躍的高度。
主人翁阿一是個什麽形象呢。他就像個手裏拿著三個球的雜耍藝人,要輪流地把這三個球抛向空中再接住,而阿一的背後靠著一面墻,真實地支撐著他。這是我對這個人物腦海裏的印象,這是我抽象出的阿一的人生。這三個球,可以看作是書裏的三個女人,而這三個女人,又是那麽的有象徵意義(這是我覺得這個故事比較做作的一點):一個代表100%的愛情(島本),一個代表100%的性欲(泉的表姐)、還有一個可以說在感情頻譜的中央的中庸位置,也就是適合過日子當妻子的女人(泉)。這三個女人,代表了男人感情世界的三個領域,代表了成長和變成熟的階段上難以避免的因素。有時候,這三個領域難以互相區分,有時候,它們互相之間非常獨立。但是有一點大致是肯定的,很多人都找不到能同時給予他完美的愛情、完美的性、及完美的妻子這樣的女人,而取捨難斷,就好比阿一抛出一個,又接住另一個,再抛出第三個,又接住第一個這樣一個錯綜複雜的過程。
其實,這個故事裏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第四個女人,阿一的妻子由紀子。由紀子代表的就是那堵墻。對我而言,由紀子是這個故事裏唯一代表真實世界的人,而另外三個女人,都有某种抽象意義,你甚至可以說,她們是阿一的精神世界裏三個層面的肉體化身。由紀子和泉之間,也有一種微妙的對比。島本和泉的表姐代表了兩個不同極端的理想境界,而泉,原本是可以成爲阿一的妻子的。但是阿一錯過了她,狠狠傷害了她,毀了她的一生,這一點,阿一甚至是在多年之後從旁人口裏才第一次得知的。總之作爲讀者,我們知道的就是,泉這個女人這輩子完了,人生可能再不會有任何亮點,活著如行屍走肉。換句話說,阿一的“第一個妻子”沒有通過“考驗”。而阿一的“第二個妻子”,也是書裏面他的妻子由紀子,在阿一背叛了她、徹底愛上島本之後,在巨大的痛苦中重生,選擇諒解了阿一。即便如此,兩人的未來也充滿了未知數,但是即便再出現漩渦,那不過又是一次意志與誘惑,愛與恨的交戰罷了。書裏,第一次,愛輸了,第二次,愛贏了。
Wednesday, March 30, 2011
大熊
連續兩天,大熊都來了。
大熊是只體型碩大的黑貓,臉是個大三角形,兩只前爪的背後似乎多長了一只指頭一樣突出來,身形遒勁,比附近見過的所有貓都大兩圈,走路也是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一看就是不好惹的貓霸。我清楚記得Onyx還在的時候,有一天早上,聽到他的慘叫,趕到後院一看,原來大熊發飆一般追趕Onyx,直把Onyx追得逃到一棵松樹的樹尖上,大熊還不肯善罷甘休地在樹下齜牙咧嘴地尖叫。
大熊不是綉花枕頭,確實沒有其他貓敢挑戰他。虎妞(灰白)、肥大、肥二和芋頭,四只貓加起來也不敢惹大熊。大熊不是我們這片的,很少來,偶爾來轉一圈,那肯定是自己的勢力範圍内找不到吃的了。以前見到他,覺得他是個獨行俠,眼神很冷、戒備、兇狠。
前天,四只貓的晚飯裏,罐頭給的比平時多些,還每個碗裏給了一點雞肉,那四只被慣壞的貓吃完晚飯,奢侈地剩下了一半之後,扭扭屁股就都走了。不久之後,大熊晃了過來,狼吞虎咽地把幾乎相當於三只貓的量的晚飯掃了乾淨,大概不常吃到這麽好吃的吧。今天早晨,驚奇地發現大熊坐姿很端正地出現在院子的一角,看著我也不是很害怕。我隨手給他抓了把貓糧,他立刻開始吃了起來。其實我一直很喜歡大熊憨憨的樣子,但是他不是容易接近的貓,不過我終于發現,今天早晨的大熊,看著我的眼神很明亮,很平和,沒有兇狠的感覺。
大熊是只體型碩大的黑貓,臉是個大三角形,兩只前爪的背後似乎多長了一只指頭一樣突出來,身形遒勁,比附近見過的所有貓都大兩圈,走路也是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一看就是不好惹的貓霸。我清楚記得Onyx還在的時候,有一天早上,聽到他的慘叫,趕到後院一看,原來大熊發飆一般追趕Onyx,直把Onyx追得逃到一棵松樹的樹尖上,大熊還不肯善罷甘休地在樹下齜牙咧嘴地尖叫。
大熊不是綉花枕頭,確實沒有其他貓敢挑戰他。虎妞(灰白)、肥大、肥二和芋頭,四只貓加起來也不敢惹大熊。大熊不是我們這片的,很少來,偶爾來轉一圈,那肯定是自己的勢力範圍内找不到吃的了。以前見到他,覺得他是個獨行俠,眼神很冷、戒備、兇狠。
前天,四只貓的晚飯裏,罐頭給的比平時多些,還每個碗裏給了一點雞肉,那四只被慣壞的貓吃完晚飯,奢侈地剩下了一半之後,扭扭屁股就都走了。不久之後,大熊晃了過來,狼吞虎咽地把幾乎相當於三只貓的量的晚飯掃了乾淨,大概不常吃到這麽好吃的吧。今天早晨,驚奇地發現大熊坐姿很端正地出現在院子的一角,看著我也不是很害怕。我隨手給他抓了把貓糧,他立刻開始吃了起來。其實我一直很喜歡大熊憨憨的樣子,但是他不是容易接近的貓,不過我終于發現,今天早晨的大熊,看著我的眼神很明亮,很平和,沒有兇狠的感覺。
Tuesday, March 29, 2011
逝去
馬先生的貓黑包包突然病死了,讀了他寫的黑包包和黃槍槍的感情,眼淚來得那麽容易。
前兩天,我家附近也死了一只黑貓,死在一戶沒有人住的人家門口,這幾天一直
躺在那裏,今天早上,有人給貓身上蓋了一塊花布。
前段時間,德國動物園的小白熊Knut在毫無徵兆下突然也下世了,解剖後發現Knut的腦有損傷,其他器官均良好,死因依然很撲朔迷離。
對於動物的眼淚來得很容易,對於人卻複雜的多。
我們總把天使想象成人類,或是有著人形長著翅膀的東西,但是我記得在一篇無意中讀到的故事裏,作者說其實天使全都是動物,人類根本當不了天使~~~
大概在這個世界已經越過了懸崖,勒不了馬的時候,天使就逐一回去復命了吧。
這是一個有多少迷障的紅塵世界啊,巨大的都市是多麽地讓人失去本性啊~~~哪怕只借你一個瞬間的慧眼,讓你窺探到赤裸裸的真實的一角,只怕都能在靈魂裏留下無法磨滅的恐怖烙印~~~
我們瘋迷了一般追求的昂貴的“奢侈”東西,即便裝飾的再絢麗奪目,也不過就是一只小動物的皮、是一只小動物的角、是一只小動物的骨;而剩下的,全都是給我們塞牙縫的肉了~~
我在賣炸雞的快餐店門口,看到這樣的壁畫:兩只雞和兩個人,歡快地彈奏著曼陀羅,共同宣傳推銷著面前一盤看似香氣撲鼻、灑滿了香料的雞肉大餐。看到這個,我只能覺得,我們真是瘋狂殘忍的東西。
但如果不這麽愚蠢地自欺欺人地活著,是不是其實沒有人真的活得下去呢~~~
前兩天,我家附近也死了一只黑貓,死在一戶沒有人住的人家門口,這幾天一直
躺在那裏,今天早上,有人給貓身上蓋了一塊花布。
前段時間,德國動物園的小白熊Knut在毫無徵兆下突然也下世了,解剖後發現Knut的腦有損傷,其他器官均良好,死因依然很撲朔迷離。
對於動物的眼淚來得很容易,對於人卻複雜的多。
我們總把天使想象成人類,或是有著人形長著翅膀的東西,但是我記得在一篇無意中讀到的故事裏,作者說其實天使全都是動物,人類根本當不了天使~~~
大概在這個世界已經越過了懸崖,勒不了馬的時候,天使就逐一回去復命了吧。
這是一個有多少迷障的紅塵世界啊,巨大的都市是多麽地讓人失去本性啊~~~哪怕只借你一個瞬間的慧眼,讓你窺探到赤裸裸的真實的一角,只怕都能在靈魂裏留下無法磨滅的恐怖烙印~~~
我們瘋迷了一般追求的昂貴的“奢侈”東西,即便裝飾的再絢麗奪目,也不過就是一只小動物的皮、是一只小動物的角、是一只小動物的骨;而剩下的,全都是給我們塞牙縫的肉了~~
我在賣炸雞的快餐店門口,看到這樣的壁畫:兩只雞和兩個人,歡快地彈奏著曼陀羅,共同宣傳推銷著面前一盤看似香氣撲鼻、灑滿了香料的雞肉大餐。看到這個,我只能覺得,我們真是瘋狂殘忍的東西。
但如果不這麽愚蠢地自欺欺人地活著,是不是其實沒有人真的活得下去呢~~~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