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到收集的各种外国人写中国的博客上去读文章,这是比较有趣的一篇,因此尝试著翻译成中文。很久没有练习英进中的翻译了,很惭愧。)
The Nine Nations of China
by Patrick Chovanec
(原文网址:http://www.theatlantic.com/doc/200911u/china-nine-nations)
(作者的博客:http://chovanec.wordpress.com/2009/11/16/the-nine-nations-of-china/)
(另外,推荐该作者去朝鲜的游记,
网址是:http://chovanec.wordpress.com/2009/08/23/a-visit-to-north-korea-part-1/)
DISCLAIMER: All Rights Belong to the Original Author.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is merely my own humbl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cle.
translated by Grayfruit
九色中国
奥巴马总统即将在本周对中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他将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容易把中国想象成一个单一的庞然大物:13亿人说相同的语言、有着同样的历史和文化。而真相却远比此要耐人寻味。中国由几个特色鲜明的地区组成,每个地区都有其固有的资源、活力和历史性格。
作为一名从1986年开始密切关注中国的旅行者、老师及投资专家,我把这些地区称作“中国九色”(名称的部分灵感来自乔加诺写的“北美九色”一书)。单独来看,“中国九色”中的八个地区的人口相当于全世界排列在前20位国家中的八个国家。
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一体化,地区差异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在努力寻求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定位的过程中,九个地区中的每一个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机遇。所有想来中国创业、制定对华政策、或者只是想弄懂中国发生的剧变的人都应该了解中国的九个特色地区,以及每个地区在塑造中国未来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九色其一 -- 黄土地
(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
面积:906,243 km2 (占国土面积9%)
人口:3亿5千9百万(占全国总人口27%)
人均GDP:$3,855美元
出口占GDP百分比:16%
黄河两岸是中国的发源地,泥沙大量淤积的河水、冲积地带肥沃的土地、和丰收时节的麦穗全都呈现出相同的黄颜色。这里是中国的谷物主产地,人民的主食不是米饭,而是包子、饺子和面条。然而,富饶的黄土地不但旱涝频发,而且经常遭到心怀觊觎者的入侵。自古以来,黄土地上的人民就一直靠着强有力的中央政府通过修筑高墙和堤坝来确保他们的安全。中国古代帝王的黄袍代表的是皇帝对自然界力量的绝对控制—即土地、水和谷物这些人民赖以生存的自然力量。
治理黄土地须采取谨慎权衡的办法。黄土地本身的人口超过美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二的地区,但是面积不足美国国土的十分之一。这里资源虽然丰富,但已经到了极限。黄土地大量出产主要作物,如大麦、棉花和花生等,但缺水情况越来越严重。这里能源储备虽然丰富,但过于依赖煤炭使黄土地成为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这片土地从来不缺的一个资源是政治影响力。在中国历史上,黄土地大多数时候是政治权力中心。由于巨大的影响力,黄土地可以大量引进人才。中国的领导人希望通过这些优势把北京打造成一个高科技研究中心,把一小部分国家赞助的企业,如联想、海尔,改造成可以称霸全球市场的“全国之魁”。但是政府这种大刀阔斧的做法可能会适得其反。黄土地能不能善加利用它的力量创造新机遇?还是说,这个忌惮创新的地区终将落后于人呢?
Monday, May 10, 2010
释
昨天拿起了一本佛学书。
以前去过纽约的庄严寺两次,很安静的寺庙,建在茂密的山林之间,那里到了冬天会封山,夏天会举办佛学夏令营,其实我一直想参加,无奈没有那么多假期,而且交通不是很便利。在那样被绿色环绕的庙宇里清修,应该能够帮助抚慰心灵、寻找智慧、使我们能够迷途知返。庄严寺的冬天应该很漂亮,可以想象一下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的仿唐代的庙宇建筑,静静的矗立在山林里的样子,应该会产生一种向往。
人生在世,生死两事,恐怕是最大的两痛。有时生与死之间的距离往往也并不遥远。生先不去说它,死这件事,大概是每个人都觉得最难以面对的事情。我自出生以来,记忆里有四个亲人离世,小的时候很懵懂,心智未开,对此毫无感觉,所以说懵懂其实就是一种幸福。随着年岁增长,死这件事在心里的份量也重了起来。虽然这四位亲人未必每一位都与我朝夕相处、异常亲近,但毕竟都是亲人,有的是长辈,我很小的时候曾经照看过我,有的甚至是未成年的妹妹,还一起爬过山。想想当初他们身体还没有衰弱的时候,见到他们的样子,说过的一些话,就觉得死真的是令人难以接受、难以理解的事情。尤其是当你知道这个人已经没有的时候,转身看向窗外,发现花朵依旧开放、草木依旧鲜绿、天空依旧湛蓝,人世间没有一丝变化,就更感到人生无常。微风吹起水面一片涟漪,就有多少亲人离世,生死离别。
所以我从书架上翻出了庄严寺拿来的几本佛经,我需要一点点智慧。我们每个人最缺少的就是智慧,尤其是渡世的智慧,毫无智慧的愚钝渡完此生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我随意翻开了其中的一个章节,说得是“人生难得”。我们生为人,就是大因缘。“投生人道之数,仅得一二;投生余道之数,恐不止百千万亿。故昔释迦佛说涅磐经,即谓迦叶言:得人生者,如手间握著的土;失人生者,如大地里的土;是故,若舍此人身,想再投生为人,则如高山顶上,胡乱垂丝,而能正穿针孔;亦如大海上浮木,浮木上有一孔洞,盲龟伸头,恰入孔洞,其机缘之数,固甚寥寥。”
所以世人常说“珍惜”二字。首先要珍惜的,恰恰是这人生,这人身。从娑婆世界中一尘埃、一芥子,汇聚万种因缘,投生为这人,短短光阴数十载,岂可不修不悟、愚钝而渡?
以前去过纽约的庄严寺两次,很安静的寺庙,建在茂密的山林之间,那里到了冬天会封山,夏天会举办佛学夏令营,其实我一直想参加,无奈没有那么多假期,而且交通不是很便利。在那样被绿色环绕的庙宇里清修,应该能够帮助抚慰心灵、寻找智慧、使我们能够迷途知返。庄严寺的冬天应该很漂亮,可以想象一下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的仿唐代的庙宇建筑,静静的矗立在山林里的样子,应该会产生一种向往。
人生在世,生死两事,恐怕是最大的两痛。有时生与死之间的距离往往也并不遥远。生先不去说它,死这件事,大概是每个人都觉得最难以面对的事情。我自出生以来,记忆里有四个亲人离世,小的时候很懵懂,心智未开,对此毫无感觉,所以说懵懂其实就是一种幸福。随着年岁增长,死这件事在心里的份量也重了起来。虽然这四位亲人未必每一位都与我朝夕相处、异常亲近,但毕竟都是亲人,有的是长辈,我很小的时候曾经照看过我,有的甚至是未成年的妹妹,还一起爬过山。想想当初他们身体还没有衰弱的时候,见到他们的样子,说过的一些话,就觉得死真的是令人难以接受、难以理解的事情。尤其是当你知道这个人已经没有的时候,转身看向窗外,发现花朵依旧开放、草木依旧鲜绿、天空依旧湛蓝,人世间没有一丝变化,就更感到人生无常。微风吹起水面一片涟漪,就有多少亲人离世,生死离别。
所以我从书架上翻出了庄严寺拿来的几本佛经,我需要一点点智慧。我们每个人最缺少的就是智慧,尤其是渡世的智慧,毫无智慧的愚钝渡完此生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我随意翻开了其中的一个章节,说得是“人生难得”。我们生为人,就是大因缘。“投生人道之数,仅得一二;投生余道之数,恐不止百千万亿。故昔释迦佛说涅磐经,即谓迦叶言:得人生者,如手间握著的土;失人生者,如大地里的土;是故,若舍此人身,想再投生为人,则如高山顶上,胡乱垂丝,而能正穿针孔;亦如大海上浮木,浮木上有一孔洞,盲龟伸头,恰入孔洞,其机缘之数,固甚寥寥。”
所以世人常说“珍惜”二字。首先要珍惜的,恰恰是这人生,这人身。从娑婆世界中一尘埃、一芥子,汇聚万种因缘,投生为这人,短短光阴数十载,岂可不修不悟、愚钝而渡?
Monday, May 3, 2010
潽出来了的社会,晨雨
昨天去了BJ。
我还记得第一次去Costco时候的感觉,当时我很有些不可思议,从没有见过那么大的店面,所有商品的包装都是超大型的,价格都是比较合理甚至便宜的,去的人几乎都像搬小山一样地买东西。当时我的感觉是很惊奇的,觉得这是个中产阶级的食品/杂物的购物天堂,最近去这样的店,却觉得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我有时候想,我们每个人真的需要这么多的东西吗?答案肯定是“不需要”。但是这个社会的构成,或者说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精神吧,使得我们必须不断地购买东西,如果谁都不购买,社会就会崩溃。我们生活在一个只有消费, 整个社会才能够支撑的社会里。我想只要让人曝露于物质丰富的环境下,就能够滋养人性中的贪婪欲:有了就还想再有,拥有一样新东西的喜悦感很快就会消失,然后就产生空虚,而很多人只能用不断拥有更多物质来填补空虚,这应该是种恶性循环吧。而为了让这个社会能够继续运转,也应运而生地出现许多相关的理念,比如说拜金主义没有罪,女人的衣橱永远缺一双鞋,每个女人都应该拥有的十件奢侈品,男人应该追求的奢侈跑车等诸如此类让现代都市人憧憬又烦恼的东西。
我还记得第一次去Costco时候的感觉,当时我很有些不可思议,从没有见过那么大的店面,所有商品的包装都是超大型的,价格都是比较合理甚至便宜的,去的人几乎都像搬小山一样地买东西。当时我的感觉是很惊奇的,觉得这是个中产阶级的食品/杂物的购物天堂,最近去这样的店,却觉得有些说不出的滋味。
我有时候想,我们每个人真的需要这么多的东西吗?答案肯定是“不需要”。但是这个社会的构成,或者说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精神吧,使得我们必须不断地购买东西,如果谁都不购买,社会就会崩溃。我们生活在一个只有消费, 整个社会才能够支撑的社会里。我想只要让人曝露于物质丰富的环境下,就能够滋养人性中的贪婪欲:有了就还想再有,拥有一样新东西的喜悦感很快就会消失,然后就产生空虚,而很多人只能用不断拥有更多物质来填补空虚,这应该是种恶性循环吧。而为了让这个社会能够继续运转,也应运而生地出现许多相关的理念,比如说拜金主义没有罪,女人的衣橱永远缺一双鞋,每个女人都应该拥有的十件奢侈品,男人应该追求的奢侈跑车等诸如此类让现代都市人憧憬又烦恼的东西。
<转载>韩寒最新被河蟹博文
《爷爷们,你们请尽兴》
泰兴幼儿园中的小孩也被人砍了,32人受伤,死亡情况不明。这个新闻因为离开上一次南平幼儿园袭击的新闻太近,我甚至一度误以为是同一个幼儿园。
在最近的变态凶手杀人事件中,他们都选择了幼儿园和小学,相信在很多想报复社会的人心中,去幼儿园小学杀人成为了一种时尚,因为在杀人过程中,你将遇到最少的抵抗,杀掉最多的人,造成民间最大的痛苦的恐慌,是最有效的报复社会手段。除了杨佳以外,几乎所有杀手都挑选了向弱者下手。这个社会没有出口,杀害更弱者成了他们唯一的出口。我建议把全国地方政府门卫间里的保安们抽调去保护幼儿园,孩子都保护不了的政府不需要那么多人保护。
这些杀人事件的产生很大原因是这个社会不公正,不公平。是的,让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但太阳不是每天都出。我们的阴天和黑夜是否稍微太多了一些?所以,提出让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并不伟大,做到让太阳分分钟都挂在你头顶上才伟大。
泰兴幼儿园中的小孩也被人砍了,32人受伤,死亡情况不明。这个新闻因为离开上一次南平幼儿园袭击的新闻太近,我甚至一度误以为是同一个幼儿园。
在最近的变态凶手杀人事件中,他们都选择了幼儿园和小学,相信在很多想报复社会的人心中,去幼儿园小学杀人成为了一种时尚,因为在杀人过程中,你将遇到最少的抵抗,杀掉最多的人,造成民间最大的痛苦的恐慌,是最有效的报复社会手段。除了杨佳以外,几乎所有杀手都挑选了向弱者下手。这个社会没有出口,杀害更弱者成了他们唯一的出口。我建议把全国地方政府门卫间里的保安们抽调去保护幼儿园,孩子都保护不了的政府不需要那么多人保护。
这些杀人事件的产生很大原因是这个社会不公正,不公平。是的,让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但太阳不是每天都出。我们的阴天和黑夜是否稍微太多了一些?所以,提出让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并不伟大,做到让太阳分分钟都挂在你头顶上才伟大。
Thursday, April 29, 2010
note to myself
目前关注的书籍和影视类作品
书籍
Oracle Night - Paul Auster
A Perfect Day for Bananafish (Nine Stories) - Salinger
Ghostwritten - David Mitchell
Cloud Atlas - David Mitchell
Too Loud a Solitude - Bohumil Hrabal (最想先看这本)
2666 - Roberto Bolano
影视
太阳照常升起 - 姜文
立春 - 顾长卫
书籍
Oracle Night - Paul Auster
A Perfect Day for Bananafish (Nine Stories) - Salinger
Ghostwritten - David Mitchell
Cloud Atlas - David Mitchell
Too Loud a Solitude - Bohumil Hrabal (最想先看这本)
2666 - Roberto Bolano
影视
太阳照常升起 - 姜文
立春 - 顾长卫
sign
覺得生活中有時是有些啓示和徵兆的,也或許這樣想,日子更加有趣味,也或許是心裏開始相信些什麽。
時常看“鏘鏘三人行”,昨天看的一集裏,文濤說了一句“人生啊,僅靠一個人是擔當不起來的”(大意),當時聽到有種當頭一棒的感覺。
人生是可以被形容為走路的,我的話希望它是條山路,或者說是山裏的許多條路,而我們在正常狀態下是走在那條主路上的(就像在Appalachian Trail上獨行的Bill Bryson)。路的盡頭不明朗,方向也不十分確定,總之日復一日,我們就這樣驚險刺激也好、平淡無奇也好、感動也好、無聊也好這樣踽踽向前。周圍是樹海,主路的兩測隨時都有岔路,我們隨時都可以選擇任何一條岔路,有些岔路可以走到終點,有些岔路可以走回主路,而有些是往樹海的深處走去,沒有人知道樹海的深處是什麽。
時常看“鏘鏘三人行”,昨天看的一集裏,文濤說了一句“人生啊,僅靠一個人是擔當不起來的”(大意),當時聽到有種當頭一棒的感覺。
人生是可以被形容為走路的,我的話希望它是條山路,或者說是山裏的許多條路,而我們在正常狀態下是走在那條主路上的(就像在Appalachian Trail上獨行的Bill Bryson)。路的盡頭不明朗,方向也不十分確定,總之日復一日,我們就這樣驚險刺激也好、平淡無奇也好、感動也好、無聊也好這樣踽踽向前。周圍是樹海,主路的兩測隨時都有岔路,我們隨時都可以選擇任何一條岔路,有些岔路可以走到終點,有些岔路可以走回主路,而有些是往樹海的深處走去,沒有人知道樹海的深處是什麽。
Subscribe to:
Posts (Atom)